康德的星云假说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至今末超越者,但在探索中,深思中,不知何方,因不可知论,但康德的成就与智慧永远是人类智慧中的花朵。
一个是通过三大批判整合哲学,属于一切思想精神概念层面的事,与真理有关和生存无关(形而上学)
一个是现代纯哲学被视为,可供深挖的自留地分析哲学,在语言文字数学方面的分析逻辑思维,开始研究由康德求真理,转向海德格尔求存在。
到科学哲学更加抛弃物自体、意志(叔本华)之类的不可见的研究,转向可观可证的物质世界,做到在一定信息量情况下,逻辑模型的自洽他洽和续洽,还有一种对科学哲学的阐述,科学是一种可以证伪的学说,在不断的否认中得以推进,(说明是受一定信息量局限的)。东拼西凑的观点勿见笑。
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思想有何区别?
手机回答,只能简单些。
儒家是讲究入世的。儒家认为人生就是要努力奋斗,实现个人的价值。当然,儒家追求的是在社会集体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所以儒家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法家是讲究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的。与儒家认为人性本善不同,法家认为人性是自私的,如果没有法律来制约人的行为的话,那么人就会越来越恶,社会将会陷入混乱。
墨家是讲究无私奉献的。墨家追求天下公利胜过个人利益。墨家要人个个都是活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墨家反对一切的非正义战争。墨家是个组织严密的帮派,有严格的纪律约束。
道家是讲究无为的。道家对儒家追求的仁义道德功名利禄不屑一顾,对墨家追求的社会公利嗤之以鼻,对法家追求的严刑峻法强烈反对。道家认为人要顺应自然,清心寡欲写,过一种无为而治的生活。本质上说,道家是自然主义的,他们听从自然的召唤,在顺应自然中安之若命而达到逍遥的自由境界。
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儒家很努力,墨家很无私,法家很冷酷,道家很逍遥。
回答完毕感谢阅读。欢迎关注好玩的国学。
对于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思想有何区别?这个问题,其实只能说一个大方向,因为各家思想都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发展。
比如说儒家思想吧,孔子的思想和孟子的思想有出入,与荀子的儒家思想又有出人,到后来西汉时期,董仲舒的公羊派又有很大不同;再比如说道家,老子和庄子肯定不是一回事了,至于后来的道教和炼丹术肯定又是另外一种思想了;再说,墨家,早期墨家思想和后期的墨家思想也有很大不同。
所以说只能总体上谈谈他们之间的大方向上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儒家儒家的代表为孔孟,儒家的思想在于经世致用,在于维持周礼,所以他主张正名,而他提倡的君子的行为,正直、仁义、忠恕等品质都是为这个思想服务的。而同时,孔子重视人,不重视鬼神。”敬鬼神而远之“,重视人就必然会重视人性,孔子对人性和社会秩序一样重视,但到了孟子,社会秩序破坏严重,所以,孟子只注重人性自由,但这个自由要以“仁”为基础。不管是孔子或者孟子,他们是反功利的,这与墨家和法家等有所不同。
再说说墨家墨家在战国时期也是显学,而且是“百家”之中唯一有组织的团体,这个团体由巨子领导,那么墨子当然是第一个领导者,所以说墨家就绕不开墨子这座大山,墨子的思想极端功利主义,但这个功利主义不是对于自身的,而是关系到国家人民的。墨子认为牺牲自己利益成全那个理想中的世界是必要的,所以“功”、“利”是墨家思想的主旨。因为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墨家的主张往往走极端,比如提倡节俭,薄葬等,这与当时的贵族利益有冲突,所以儒家反对他。
除此之外,墨家主张“非攻”和“兼爱”,不难理解,相互友爱,不要打架,正因为不友爱才造成打架。同时墨家主张宗教制裁和国家制裁,以国家制裁为主,这一点和法家有一些相通处,不过法家和墨家制裁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后期的墨家比较重视思辨,可能受到名家影响比较大吧,虽然墨家自身分解了很多小派,各有主张,但总体上还是维持巨子组织和先前的墨家思想。
再说法家要说战国时期最受重视的肯定是法家,君王要变法,要改革,这些人就不得不用。法家的代表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子,李斯等,李悝在战国初就受重用,魏国当时一改革非常强,而这个李悝生的比孔子早多了。其实法家自身也有三派,一个重势,一个重视术,再一个重法。慎到重势,也就是给国君增加威势;申不害重术,就是君主驾驭臣下之技术;商鞅重法,这便是依法治国,没的说。韩非子集合了三家,但却没发挥。
法家的总体思想在于明主制法,用于严赏罚,因为人性本恶,所以有赏罚制度。所以法家认为人性恶,与儒家人性善之说冲突。因为法家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所以君王可以用势、术、法治国,必然可以无为而治,所以这里要说一下,法家也提倡无为而治,但和道家的无为而治有所不同,它有个基础在里面。
再说道家道家的代表是老子和庄子,这两个人的思想其实是不同的,但有些主张是贯通的。
实际上道家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前代隐者思想的影响,儒家主张正名,主张传统,而道家却是反对传统,对传统主义进行变通和改造。在世界观和处世上,道家试图以道、德来解释万物之间的关系,将事物一分为二,推论出物极必反的道理;而在政治上,道家主张取消一切法令等规矩,因为道家认为这些东西是致乱的根本,就好比说正因为有了XX法,所以有人钻了XX空子,正是因为道家的这个思想,所以道家主张“无为”,但“无为又无所不为。”,显然无为而乱治了,这当然是道家的理想社会,道家认为天下的人民都是婴儿最好,知道的越少越好,如此便可以“小国寡民”,相安无事。
不过庄子思想确实不同,庄子的思想比老子要玄幻的多,所以你要说老庄思想,其实是有区别的,西汉初期用的是黄老思想,而汉末就是庄子的道家思想为主了。庄子的道德观与老子是同样的,关于“变”的说法也基本和老子相通,“纯粹的经验世界”和老子的“小国寡民”也相通,只是庄子的绝对逍遥和神秘主义观是老子所没有的,庄子的这一思想应该是受到当时辩者等思想的影响。
我是牛在看你。欢迎一起交流讨论,走过路过点个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