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方面:1、天人关系:汉武帝时出于巩固封建统治,论证儒家纲常伦理绝对性的需要,董仲舒以儒学为宗,吸收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天人感应论。称天为百神之大君,天人相类,人副天数,天人感应。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天人感应论为基础形成了流行于两汉的谶纬之学。王充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提出天道自然的观点,对天人感应论和谶纬之学进行了批判。2、宇宙生成:在先秦天道观的基础上,汉代哲学家提出了关于宇宙生成的见解。《淮南子》认为“道始于虚,虚生宇宙,宇宙生气”,气分成天地。《周易乾凿度》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汉代哲学还普遍使用了“元气”这一概念说明宇宙的生成。如董仲舒提到“元气和顺”;王充认为天地万物“俱禀元气”;何休指出:“元气者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西汉后期京房易学出现,形成以象数解释宇宙的形成的新的见解。形神关系先秦哲学已有形神关系的讨论,《管子》提出“天出其精,地出其形”,荀子认为“形具而神生”。汉代哲学继续这一关于肉体与灵魂,生理与心理关系的讨论,桓谭提出烛火之喻,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王充主张“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他还通过论证阐释了人死不为鬼的道理。汉代哲学对形神关系的讨论对后世唯物主义哲学形神观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古今之变:汉承秦制,但比较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即司马迁所说“通古今之变”。汉代学者对此的认识差别很大。董仲舒主张历史在形式上按三统循环变迁,但实质上“天不变,道亦不变”,认为朝代的更替在于天意。《淮南子》认为历史是因时而变的,故应制宜而适,不一定要废先王之道,也不必法古。扬雄也认为历史有因有革,“可则因,否则革”。司马迁否认“天道有知”,力图从人事解释历史的变迁,但未完全摆脱历史循环论。王充提出今胜于古,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规律,称之为“时数”,提出“让生于有余,争起于不足”,国家的治乱有其经济的原因,但对历史必然性的理解有宿命论倾向。东汉末年,仲长统否定君权神授,面对社会危机他提出各王朝由盛转衰是历史的“大数”,期冀大乱过后“来世圣人”重整社会。汉代进步的思想家承认历史是进步的,并注意到经济因素和百姓的作用对历史的影响,从而发展了先秦的进化历史观。4、人性学说:汉代学者在先秦天道观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人性问题,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是自然资质,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3种,主要讨论对中民之性的教化问题,认为情与性相联系,主张养性制情。扬雄认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者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主张以封建道德标准来修养善性。王充从元气论出发,认为人“禀气有厚薄,故性有善恶也”,至善至恶的人性一般不可变,“中人之性,在所习焉”。汉代将人性分出等次是同社会的等级制度一致的。
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两汉哲学讨论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更多文章
中国古代哲学中反本 正本 报本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它是人对一切的事、物,思维认知的代名词,它是在讲自然有的不管是被认知的还是不被人知的都是道。它有三个阶段一:一切存在的即为道。二:存在就会有变化为道。三:变化就是消失灭亡也为道。三位一体自然永恒。道的概念是老子第一个提出的(道德经第二十
关于中国哲学分期的标志概念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诸子学经学玄学理学中国哲学分为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古代哲学主要指“春秋百家争鸣”“汉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学的发展”“近代中西融合”四个阶段。现代哲学主要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总结起来我认为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古代文化中军事斗争与管理的成果。对当今社会中,任何一个组
能举例说明,到底哲学能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我认为哲学源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又高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因此,它所解决问题的对象是如何认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所发生的一切问题,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一句话,就是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例如嫦娥四号安全降落在月球背面,此事在世界好多国家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在这之前,许多国家由于宗教信仰和唯心主义因素,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式。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自然界、物质、存在是①第一性的,而精神、意识、思维是第二性的,=②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意识则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和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③物质决定意识。这些表述严格地说都是等同的。唯物主义者是无神论者,但无神论者不一定是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的现代价值,首先表现在对其它文化的开放性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生作用的一个基本的前提。但传统文化或儒学的开放性还有它特定的意义,那就是主张每一个体对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国家的开放性,强调个人对社会国家具有参与感。这种参与感的特点是重在参与的
读《道德经》于时下中国有何现实意义?于个人有何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对社会与中国1、危机与机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危机与机遇可以相互转化。譬如,全球性债务危机按照西方观点是单纯的挑战,但在东方人看来大挑战背后可能存在大机遇。只有认为有机遇,才能去寻找机遇,而不是一味以治理危机的方式处理。如,国企负债100万亿,按照西方经典理论,除了大面积破产,几乎无解。
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不是,在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奠基之作,提出经络学说,望闻问切,针灸法等.只是经络脉穴疗法始于黄帝罢了,绝非黄帝所写。黄帝内经【简介】《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
人文主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人文主义哲学起源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罗马哲学家。这种思潮也常常被称之为古典人文主义成人教育或博雅成人教育。这一哲学思潮对成人教育的早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人文主义认为自我概念是一个基本的概念,是一切有别于他人的综合。人文主义认为自我是自我行动的内在资源,追求自我实现。在自我导向学习
孔子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儒释道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三家宗教,真正看这方面书的人一般都是上层社会的人,且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人,如今的小年轻是不行了,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影响呢!可以说中华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来自这三家宗教,影响有多大已经没法形容了,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区别,在于时代性.每一代都是在不断的创新改进.古代用文言,现代是白话.文
如何理解哲学意义上的爱智慧,它对人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从词源考证的角度,哲学本身就是“智慧学”或“爱智之学”。英文“哲学”一词philosophy是由古希腊文philein和sophia这两个词演化而来的,philein是“爱”的意思,sophia是“智慧”的意思,这两个词组合起来的含义就是“爱智慧”。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是智慧。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