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是明朝末年兵部尚书(国防部长)、钦命剿匪统帅(督师),轮到他有机会掌握兵权发挥时,却天时、地利、人和尽失,时不我予了!大明天下已经是危如累卵,随时会坍塌!
孙传庭做兵部尚书当然晓得李自成军队的战斗力,那是骑兵,来去如风,动作迅猛,所以能够到处闯杀,李自成自称“闯王”!
要对付李自成的骑兵部队,孙传庭深感困难。此时朝廷经过剿匪多年,兵财两缺,要想编练一支作战能力强的骑兵,买战马要钱,就算有办法筹款买来几千匹战马,而训练骑兵作战也要一段时间,而李自成大军正在中原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还有,崇祯帝心急如焚,既委任孙传庭做统帅,就指望他早日出兵,剿灭李自成!所以几乎是天天催促孙传庭赶紧赶紧出师作战!
孙传庭心思缜密,老谋深算,他专门设计一种战车来对付李自成的骑兵部队!
没有骑兵,步兵与骑兵作战肯定吃亏!用铁皮战车排成阵势就可以抵挡骑兵的冲杀!
这是孙传庭在战术上的重大突破!(实情论之,这种战术是管用的)
但是,孙传庭设计再好,思考再出色,也没用!战场形势严峻,中原战场被李自成和张献忠打得稀巴烂!崇祯帝等不及了!一再下旨严令孙传庭开关出战!
孙传庭驻扎陕西潼关等地练兵,制造战车,紧张筹备一切。但他手下兵力很有限,与李自成大军对阵,真不占优势,小巫碰大巫!但是,孙传庭这支军队已是崇祯帝与李自成赌命的最后本钱了!只准赢,不能输,输了就是亡国末日!
因为中原战场明军接连失利,崇祯再也憋不住,下死命令逼孙传庭开关出战!
而此时,孙传庭的战车部队还没训练成熟!如果时间充裕,再训练半年出战就稳妥。很遗憾,崇祯帝等不及了!战场形势的变化也不容孙传庭继续练兵不战!
在此生死存亡时刻,孙传庭别无选择,只有咬紧牙关,率军出战!
孙传庭与李自成这一场仗,就是明朝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战!李自成只要打垮孙传庭这支部队,中原战场连陕西山西都无劲敌了!从此他可以任意纵横,甚至直捣北京!
孙传庭抱必死之斗志,含一腔悲壮,毅然率军开赴战场。
两军对阵,孙传庭本想展开他的战车部队迎战,但天气不利,孙传庭军处于劣势,被李自成大军包饺子围困攻杀,明军寡不敌众(此时李自成拥有几十万军队,直接参战能打的少说十几万!而孙传庭军充其量几万部队),最终抵挡不住,被李自成大军歼灭!
说到底,孙传庭也不过是崇祯王朝众多殉难者中的一个!即便这一仗孙传庭侥幸取胜,也是惨胜,对中原战场并无实质性的改变!更别说挽救明朝灭亡!
其实,从财政数字可以看到崇祯帝灭亡是必然的:
①后金国至少十几万人要靠明朝的生活供应,必须抢掠!皇太极很多次亲率大军闯入明朝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就是疯狂抢掠!他不占城池!抢饱就撤走!
②李自成的部队少说20万人,张献忠的部队少说15万人,都要从明朝地方官库和民间抢掠粮食财物解决生活!
③明朝连年征兵扩兵,那么青壮的都被拉去当兵了,剩下老弱病残就无法耕种搞生产!而军队是消耗品,不种田的,只吃不搞生产的!朝廷各省参与剿匪和守城的在编兵员少说50万,加上山海关等边防部队也是只吃不种田的,总数起码有70万人!还有几十万匹战马要喂饱!如此算来,后金国15万人+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股35万人(后期更多)+明朝剿匪和防御部队70万人=120万人要靠崇祯帝解决口粮和生活供应!而明朝末年连年天灾,受战乱省份地主变中农,中农变贫农、饥民,不但财政收入没有,反而指望朝廷拔粮食救济!
以明朝历代皇帝来看,能够应对这些数字的只有朱元璋和朱棣!朱元璋是农民起义军领袖,他有办法对付农民起义!朱棣雄才大略能北征蒙古,就有办法对付后金军队!这两人都是行伍出身,懂得如何打仗!但是,这些数字落到一个没有社会经验的青年皇帝身上(崇祯帝16岁登基,做了17年),就是天大难题了啊!
呜呼,孙传庭,凄凄惨惨成了一个末代王朝的殉葬品!
本文作者简介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