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没有指定段祺瑞和袁克定来接班,而选择了黎元洪?

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没有指定段祺瑞和袁克定来接班,而选择了黎元洪?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821 更新时间:2023/12/14 14:45:46

1916年6月5日,袁世凯传命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及长子袁克定、表弟张镇芳交代后事。

徐世昌问及继承人时,袁世凯只说“约法”二字。

有心接班的袁克定急问:金匮石屋?

袁世凯微微点头。

袁世凯既然已经退位,自然就不再是皇帝了,而是民国的总统。

既然是总统,就要按照约法来。

早先南京临时政府的约法规定:总统不能行使责任时,由副总统接班。

不过,老谋深算的老袁已经修改了约法:由总统提名三人,藏于金匮石屋,待总统死后,从人选举一人为总统。

6月6日,袁世凯死后,众人打开金匮石屋,上面写着: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三人的名字。

最后,黎元洪被推为总统。

为什么袁世凯早早把自己的儿子袁克定排除出外呢?为什么最后是实力最弱,非北洋一系的黎元洪接班呢?

袁世凯曾经的期望:袁克定袁世凯是称过帝的人,有没有考虑让儿子接班就不必多说了。

为了让儿子顺利接班,老袁算是了费了不少心思。

首先,袁世凯重构了权力系统,打压段祺瑞。

北洋三杰中,王士珍自清帝逊位后已出于半隐状态,冯国璋则受命镇守南京。

陆军总长段祺瑞在中央的军权膨胀,构成了威胁。

即使不考虑儿子接班,就是自己巩固统治,也是要打击段祺瑞的。

袁世凯请出隐退的“三杰之首”王士珍,令他组建“陆海军大元帅率办事处”。陆军总长、海军总长啥的,每天都要去办事处坐办。

段祺瑞被架空了

其次,打造“模范团”,企图以袁克定掌握军队。

袁世凯采纳蒋百里的建议,打造一支亲军“模范团”。

所谓“模范团”,就是从各师中抽调优秀的士官,加入“模范团”。

训练半年后,“模范团”成员再回到各军担任军官。

“模范团”,就是袁克定的“小站”。

不过,随着形势的变化,袁世凯的期待不可能实现了。

在袁世凯称帝时,冯国璋等北洋将领纷纷反对,袁世凯退位后,冯国璋等人依然不依不饶地要求袁世凯退位!地方实力派与袁世凯的关系已经接近决裂。

而在“二次革命”后已经势微的革命党,也在护国战争中再次闹起来。

袁世凯自己都镇不住场子了,袁克定又有什么机会呢?

把袁克定排挤出最高权力层,是袁世凯可以为他儿子作得最后一件事情!

徐世昌、段祺瑞:两种可能性袁世凯之后,北洋军实力最强的有两位。

段祺瑞,是中央的实力派人物。

如前所说,作为皖系首领,段祺瑞在军中的影响力极大,甚至一度引起了袁世凯的警惕。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企图请段祺瑞出来帮忙稳定形势,但是因袁不愿放权,未能如愿。

袁世凯死后,无人能压制段祺瑞了。

冯国璋,是地方的实力派代表。

自从“二次革命”进军南京后,江苏都督冯国璋以江南富庶之地为根基,发展成了地方实力派的代表。

早在袁世凯企图“废省改道”、撤掉都督,加强中央集权时,冯国璋就暗中带领各地方实力派联合抵制,俨然成了南方军阀的“盟主”。

因此,徐世昌、段祺瑞,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格局形态。

1、徐世昌:协调北洋。

徐世昌是袁世凯的至交,资历老、面子大。

选择徐世昌,其实就是让徐世昌协调好段祺瑞、冯国璋及北洋各派的关系,共同维持形势。

两年后,直皖矛盾不可开交时,徐世昌曾出任大总统,协调局面。

但是,利益之争,仅靠面子是不够的。

2、段祺瑞:武力讨伐。

长期担任陆军总长的段祺瑞,在当时中央的实力无人能比。

所以,只有他段祺瑞自愿放弃坐总统,拥护总统,人家才能当好总统。

但是,老段的实力还不足以压服冯国璋等实力派。

北洋派的退让待机徐世昌、段祺瑞不傻。

北洋人物接着袁世凯当总统,就要接过袁世凯所承受的“火力”。

徐世昌的实力,是接不住火力的。

至于段祺瑞嘛。

他还没有能力、威望像袁世凯一样“名利皆占”。

国会、南方护国军、冯国璋直系,他暂时都压服不了。

贸然当大总统,直接从袁世凯手中继承“火力”,显然不明智。

不如让黎元洪出来,安抚各派人心。

而段祺瑞,则以内阁总理的身份,操纵责任内阁,独揽大权!

为什么是黎元洪1、合法,安抚各派。

黎元洪是个傀儡副总统。

但是,傀儡副总统也是副总统!

根据南京临时政府的约法,总统不行了,副总统接班。

所以,黎元洪接班,既符合袁世凯版的约法,也符合当年南京临时政府的约法。

2、各派都能接受。

黎元洪当初是革命党“枪口下逼出来的督军”。

但是,“枪口下逼出来的都督”,也是革命党的都督!

因此,南方护国军,相对能够接受黎元洪。

段祺瑞和南方护国军都支持黎元洪,冯国璋更不敢不支持!

3、黎元洪愿意。

相比于心事重重的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自从二次革命以后,这位“首义功臣”就被接到北京,名为副总统,实为袁世凯的“政治俘虏”。

干啥不比作政治俘虏强?

袁世凯斗不过,现在袁世凯倒了,黎元洪可未必斗不过段祺瑞!

从后来的“府院之争”看,黎元洪的政治手腕,虽不如老谋深算的袁世凯,但也算是不错的。

不过,傀儡毕竟是傀儡

协调不了黎元洪当大总统,是各派协调的结果。

不过,很多事情,本来就是不可能协调的。

黎元洪跟段祺瑞“府院之争”,一不小心斗出了个张勋复辟

段祺瑞想跟冯国璋避免相残,结果,二人还是反目!

徐世昌先是协调“府院之争”,后是协调段祺瑞与冯国璋,都可谓尽心尽力但基本没有作用!

北洋与国民党之间,北洋各派之间,已经形成各自利益,仅仅靠“面子”、“义气”,是协调不了利益冲突的。

民主共和的理想、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封建军阀的权力格局,交织一起,拧成一团乱麻。

北洋不知道如何解开乱麻,只是去协调,越是协调,乱麻就拧得越紧!

历史,正在静静等待一个可以真正解开这个乱麻的人。

用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的话说,袁世凯是一个曹操式的人物,第一流的行政管理人才。晚年称帝,让他一失足成千古恨,最后在郁闷中死去。

袁世凯称帝虽然有自私的想法,但很大程度上也是不得已。当时民主制度在中国不成熟,民主共和的观念就连很多高级官员也不懂。中央政府缺乏权威,税收都收不上来,国家财政困难。

此前国内支持君主立宪的那些人纷纷支持袁世凯称帝,尤其是他的大儿子袁克定也希望能够接班成为皇帝,对帝制非常热衷,甚至不惜制造西方各国纷纷支持袁世凯称帝的假象。

袁世凯早年为了笼络人心,从对自己的手下心腹段祺瑞和冯国璋等人说:将来我的位置还不都是你们的,总统和总理的这些位置永远都属于北洋系。

当袁世凯1915年12月称帝后,北洋系的将领就明白自己接不了袁世凯的班了,就开始以民主共和的名义反对帝制。1916年3月袁世凯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去世。

在袁世凯去世前,很多人就问他,到底让谁来接班。袁世凯回答道,我死以后你们自己看金匮石屋。当徐世昌等人找出袁世凯的遗书后,发现上边依次写的是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段祺瑞虽然是袁世凯培养出来的人,但他向来刚愎自用,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共和国的接班人。他担任陆军总长期间,因为次长的人选问题和袁世凯闹翻了。从此两个人就形同水火,势不两立。

段祺瑞曾被人称为再造共和的功臣,他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段祺瑞就把自己塑造成了共和制度的维护者,自然要遵从中华民国的约法。

约法中规定,总统出现不测,由副总统接任。现在总统袁世凯去世了,按照法律规定,就应该由副总统黎元洪接班。

在这个时候段祺瑞的势力还不能一手遮天,如果他自己站出来争取总统的位置,就会被别人骂成伪君子,违反约法。

正好当时段祺瑞担任了内阁总理。早在孙中山担任大总统的时候,当时计划在中国推行总统制,也就是说国家大事由总统说了算。后来南北议和由袁世凯接替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等人又修订了临时约法,把总统制修改成了内阁制,就是说国家大事由内阁总理说了算,总统只有盖章的份儿。

段祺瑞就想利用自己内阁总理的身份来架空总统黎元洪,作为武昌起义领导人的黎元洪自然不愿意当傀儡。黎元洪一怒之下罢免了段祺瑞的内阁总理职务,但当时的军队控制在段祺瑞手中。

后来段祺瑞利用张勋复辟的时机,再次反对帝制,被人称为三造共和的功臣。这时黎元洪早就躲进了天津租界,不可能再回来了,段祺瑞就顺理成章控制了北洋政府的实权。

如果袁世凯的帝制没有取消,那么接班人就必定是太子袁克定。传说袁家世代年龄都不超过60岁,袁世凯称帝的这一年已经56岁了,所以在一开始就确定了袁克定。但当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后,他就把它修改了。

在袁世凯临死前几天,徐世昌等人问他到时候怎么办?袁世凯就说约法。意思就是说按照法律规定去办,前边已经说了,如果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由副总统来接班,这和美国的制度是一样的。

民国的约法规定:总统和总理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当时段祺瑞在担任内阁总理,除非他辞去内阁总理的职务,才有机会担任总统。但这又与约法的规定不合,很难操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洋系的大佬们经过商议就只有推举黎元洪接替总统职务。袁克定根本不可能进入总统的候选名单,他是最没有机会的。后来徐世昌曾经担任过总统职务,最有权势的段祺瑞担任过很长时间的内阁总理,但一直没有担任过总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讲讲三顾茅庐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他出山辅佐。这天恰巧诸葛亮不在,只能失望而回。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

  • 孙传庭在明王朝末期舍身力保国家、奋战疆场,为何大明江山仍保不住?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孙传庭是明朝末年兵部尚书(国防部长)、钦命剿匪统帅(督师),轮到他有机会掌握兵权发挥时,却天时、地利、人和尽失,时不我予了!大明天下已经是危如累卵,随时会坍塌!孙传庭做兵部尚书当然晓得李自成军队的战斗力,那是骑兵,来去如风,动作迅猛,所以能够到处闯杀,李自成自称“闯王”!要对付李自成的骑兵部队,孙传

  • 当年赵高指鹿为马,秦二世看不出来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赵高指鹿为马之时,就是用自己的权利清除异己之时。秦二世、赵高以及所有的大臣,当然知道赵高指的就是鹿,但是这个要人站队的暗号实在是太明显了,所以明确站在赵高一方的,自然就顺从赵高的意思,把鹿说成马。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赵高很有可能是有篡位的打算的。第一,在“沙丘政变”中,赵高选择了宠

  •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的,答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赵高。指鹿为马的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典故:秦始皇死后,奸宦赵高做了宰相仍不满足,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有多少,都有谁。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

  • 谁看过写曾国藩事迹的历史人物传记书?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很有教育意义,他是取材于曾国藩和亲人写的信,里面言辞恳切,谆谆教诲。曾国藩全集新编的《曾国藩全集》正是依据大陆和台湾保存的这些资料,参照有关书籍整理而成,它的总字数约1500万字,大大超过了以前的《曾文正公全集》,是迄今为止我国出版的最大的一部名人全集。曾国藩传论述了曾国藩生平功

  • 三国鼎立的奠基人谁?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鼎立的奠基人是谁?熟悉三国演义的人不一定知道。有人说是诸葛亮,有人说是刘备,有人说是周瑜,有人说是因为郭嘉早死才有三国鼎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还有,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与三国演义描写的赤壁之战也有天壤之别!赤壁之战其实是一场遭遇战,交战双方都没有很多准备的。说到三国鼎立的奠基人,众所周知,是赤壁之

  • 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经过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三顾茅庐草庐之中。”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

  • 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发生于什么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三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1、简介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他出山辅佐。这天恰巧诸葛亮不在,只能失望而回。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

  • 指鹿为马的主要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赵高,秦二世“指鹿为马”来源于历史故事。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赵高做了宰相高职,想亿伺机再推倒胡亥篡夺皇权。赵高狡猾阴险,他知道自己出身低下,各大臣都不服他。为了测试各个官员对他的态度

  • 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膝县),成为霸主。诸侯大国争霸,说明了周朝王权的削弱。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原指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