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春秋末年最早创办的“学校”,自然在学术界,举足轻重,桃李满天下。墨子是孔子后,第一个有影响力的哲学巨匠,在战国初年,即使不学儒学,入墨门学墨学也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就像现今的中国,高考学子以被录取北大和清华为荣!
但因为孔子代表的是落魄的旧贵族,而墨子代表的是光荣的劳动人民。道不同,注定了墨子和孔子的思想异大于同。两大社会阵营的人,针尖对麦芒,谁也看不惯谁。作为“正义感”十足,看问题“非善即恶”的墨翟大侠,自然要一条一条数落儒家的“毛病”:
墨子详细罗列了儒家的“四大罪状”:
1.墨子说:儒者不信鬼神,鬼神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孔子对鬼神的问题存而不论,他只关心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原则,将一切问题都归于人心和人性,正和“天鬼迷信”“上帝崇拜”相对立。儒者公孟子说:“虽然要学祭祀,但鬼神是不存在的”。墨子讥讽说:“你们儒者既然说没有鬼神,干嘛还学祭祀。这就像没有客人来访,却学习如何接待客人;池塘没有鱼,却学如何捕鱼一样,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墨子认为,鬼神在监察人间人们的一举一动,惩恶扬善。你们儒者却不信仰鬼神,鬼神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2.墨子说:儒者信命,这种愚昧的“命定论”,会“批量生产”懒癌晚期患者,造成亲爱的祖国GDP上不去!
孔子努力了一生后,感叹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将最后的结果丢给了“命”。好像是有点自暴自弃的意味。其实非也。孔子的“知命”并不是革命未能成功,而推卸责任的说辞。而是说“命”是人力所能及之外的一部分。但只要努力,总有些可控可调的部分。只有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才能虽无奈但无遗憾地说出这句肺腑之言。但墨子不管,毕竟你孔老二的“知命”和我墨老大的“非命”有冲突。战国初年,百姓家没钱的还读不起书,哪里能悟到“知命”的内涵。只会让更多庄稼汉,丢弃农具,远离牛田,在家消极的等待“命运”做主。
3.墨子说:儒者你有钱你任性,但是你动不动就主张用上等和田玉做棺材,口里还要含着一颗千年夜明珠,金银珠宝陪葬一箩筐。够俺们大家庭老小吃喝半辈子了,真是贫穷限制了俺的想象力。父母亡还要在墓地边守孝三年。你当时间精力多不值钱啊!
4.墨子说:你们儒者,好音乐这一口。贵族朋友间见面就行礼唱歌。但音乐能当饭吃,当衣穿吗?也不能说撞一撞钟,弹一弹琴,就平了战乱吧。墨子总结儒者的问题说:“儒者的学问,几辈子也学不完;礼节繁多到壮年人也受不了(年纪大可能行礼都累虚脱);省吃俭用攒钱也不够他们音乐上的巨额消费;他们把自己的学说包装的很漂亮来迷惑鼓动诸侯;大型设置音乐,来蛊惑人民百姓。他们的学说不可以公布于世上;他们的学问教导百姓只会起反作用!”
当年文化,当年历史,听当年青山娓娓道来。欢迎朋友们关注和交流!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主张和平自由平等。他的“兼爱”是爱天下一切人,如同自己的父母,有着宽大的博爱之心。他认为鬼神至高无上,是保护一方平安,惩恶扬善。他不相信命运,在命运面前,必须有着奋进向上的精神。
墨子认为:“儒之道,足以夹天下者回焉。”《墨子》的《非儒》篇:“累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盛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
以上所述,墨子从四个方面攻击孔子。
一: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墨子认为儒家不相信鬼神,导致“天鬼不悦”。
二: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因此把人民的财富和精力都浪费了。反对厚葬薄养。三:儒家的上层贵族宾客的会面,举行盛大的音乐仪世,造成极其大的消耗。
四:儒家的天命论,造成人们听天由命,极其懒惰,把自己委屈于命运。
其实儒家所讲的天命,并非墨子攻击的那样。天命是指一个人只要做到了他自己能够做的一切,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好,尽其最大的努力,也只能做到这样。那么也只能平静地面对现实,因为自己的天命只有这样。孔子说过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指人们在命运面前,必须要有所作为,而不是消极地对待命运。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仁爱精神。爱天下所有的人,让世界充满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墨子认为儒家的仁爱只是爱自己的家人,爱亲戚朋友,而不是爱社会上所有的人,这是墨子对儒家的攻击和歪曲。
儒墨对立,是春秋之际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墨子本来是儒家学派的弟子,后来发现儒家有很多的弱点和缺陷,就毅然决定离开儒家,自立门户。墨子这种对儒家学派全盘否定的行为,也遭到了孟子的反击和打抱不平,认为墨子是欺师灭祖,大逆不道,甚至骂墨子的这种行为如同禽兽。
孔子的追求是克己复礼,从某个方面来看,还是维护上层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的是下层劳动人民,道的不同,注定他们的思想存在巨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