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务能力强,为人宽厚,有威望
即使谈不上特别的出类拔萃,但要说黎元洪能力平平还是有点过。
黎元洪1883年考入北洋水师学堂管轮科,后来担任过海军“二管轮”,很受丁汝昌器重。甲午战争结束后投奔两江总督张之洞,深得张赏识,委其任南京炮台总教习和总台官。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后,黎元洪随其回湖北编练新军。
黎元洪治军“宽严适中,爱兵惜才”,为湖北新军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1906年的彰德秋操中更是出尽了风头,是清末不可多得的军事将才。
武昌起义前,黎元洪是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在湖北新军中很有威望。
二、机缘巧合出任都督
武昌起义前,湖北革命党人到上海请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党大佬到武昌来主持起义,但大佬们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没有予以足够重视,缺位武昌;武昌起义时,军政部长孙武受伤转移、军事总指挥蒋翊武被抓后逃脱,革命军占领全武昌后,起义者“群龙无首”。官兵们请省咨议局议长汤化龙出来主持大局,被逼无奈的汤化龙同意出山,但以素不知兵为由拒绝统军保武昌、取汉口汉阳。官兵们大多是黎元洪的下属或学生,是他们最后逼迫黎元洪出山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
黎元洪同情革命但并不赞同革命,本来是不愿意趟这浑水的,是在官兵们的协迫和立宪派汤化龙等大佬们的再三劝说下才勉为其难的,这决定了他与立宪党人是互助合作、荣辱与共的关系。
三、首义优势奠定了黎元洪政争的基础
武昌是首义之地,虽然起义后不久黄兴等人就赶赴武昌,部分革命党人也确曾有让黄兴取代黎元洪的打算,但黎元洪任都督已是既成事实,先不说黎元洪是否愿意,推黎元洪上去的官兵和立宪党人就不同意。黄兴只能做黎都督下面的总司令。
在孙中山未回国之前,黎元洪等人一直在谋划成立以武昌为中心的临时中央政府,但因江浙革命党人一直在谋划成立以上海为中心的临时中央政府,双方一直未能谈拢。
随着南京的光复和孙中山的回国,黎元洪虽然没能当成临时大总统,但还是当上了副总统。
四、革命党人促成了黎、袁的合作
黎元洪是在特殊情势下被革命党人逼出来的,形势稳定之后,张振武等一些革命党人就想要除掉这个为稳定时局而推出的都督,黎元洪当然不干,双方闹得很僵,直到你死我活之地步。
1912年8月,黎元洪电请袁世凯将赴京的张振武“立予正法”。
张振武被袁世凯捕杀后,黎元洪遭到了在京湖北籍议员们的弹劾,同盟会也抨击黎元洪“擅杀元勋,破坏约法”,革除了黎元洪的同盟会协理之职并将其开除出会,将黎元洪推向了袁世凯一方。
此后,黎元洪在善后大借款、宋教仁案、二次革命等问题上,都支持袁世凯。对这样一个标杆性人物,人家投之以桃,袁世凯当然也要报之以李,实在没必要和黎副总统过不去吧。
至于后袁世凯时代,尽管皖系、直系都觊觎总统之位,但是都没有袁世凯当初的威望,形不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得不尊黎元洪为总统。
黎元洪,气宇深沉,当仁不让。
生于1864年,湖北黄陂人。30岁时,元洪还在海军舰艇上当司炉工,负责烧锅炉。在当时,这是一份专业性较强的高科技工作。黎是个踏实的人,不急不躁,也看不出什么大志向。
按惯例,黎元洪一步一步升迁,到顶也就干个管带(舰长)。比如邓世昌、刘步蟾等,这些都是少年留学,凤毛麟角。黎元洪感叹,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他们。黎元洪在南洋水师,比北洋水师差了不止一档。
30岁,无后台,技术岗,一般小科员(排长级)。如何能登天?
元洪属于上天眷顾的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每遇祸腾飞。
1.死里逃生,跳出宿命。
1894年,北洋水师演习,南洋水师派三艘舰观摩学习。黎元洪随舰北上。此一去,正赶上中日甲午黄海大战。黎元洪所在的这艘小船,没派上什么用场,就被击沉了。黎元洪跳海逃跑,其狼狈惶惶之状可以想象。还好,捡回一条命。天塌了有当官的顶着。于是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等舰长,纷纷自杀殉国。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黎元洪投奔张之洞。开启了人生新篇章。47岁,不苟言笑、气宇深沉的他一步一步干到了旅长。
已近知天命之年,回首过往,元洪感慨万千。他相当的满足,不出意外,他会升为师长。平稳的度过余生。他搂着年轻美丽的小妾黎本危,感觉生活如此的美好惬意。登天对他来说,是不存在的。
2.惊涛骇浪,逃出生天。
突然而起的武昌起义,打断了黎元洪的安逸。旅长大人无力安排抵抗,只好躲起来。却被找到。当他准备受死时,却意外的发现,自己成为了湖北大都督。
这帮人在玩什么把戏?他们想干什么?元洪心道,唉!不想那么多了,要杀要剐,随他们去吧。
于是元洪接连三天不言不语,发现原来是真革命了!他一直以为孙中山的革命党都是闹着玩的,谁知现在居然来到了武汉。元洪想通了,反抗、殉职都是死,那还不如加入革命党一方,拼一把。
元洪革命后,第一次出场就很有气势。当时黄兴和湖南两旅,到来支援武昌。黎元洪命人做一面大旗,上书“黄兴到”三字,命人驰马纵扬。又命人做一面大旗,上书“总司令黄”四字,集合众人,登坛拜将,亲手将大旗交给黄兴。由此,黎黄二人,一举镇住了武昌城,稳定了军心。
元洪的湖北大都督是当稳了,而且是“首义大都督”。无论如何是要兼任副总统的。
3.从阶下囚到大总统,幸福来的那么突然。
1913年,大总统袁世凯下令通缉孙文及国民党人。派兵攻下南京和南昌。顺道把元洪掳到了北京,软禁起来。
元洪无可奈何,却也泰然处之。反正也不是第一回当俘虏,况且我也没得罪老袁。君子坦荡荡,随他去。
老袁鬼迷心窍称帝,给元洪封了个“武义亲王”。元洪坚辞不受。惹恼了老袁。元洪已经做好了被惩罚的准备,谁知道老袁死了。
段祺瑞凌晨五点,来到元洪家里。二人相对而坐,久久无言。半个时辰后,段祺瑞突然站起来说:黄陂,你准备一下,接任大总统,我还有事,先走了。段祺瑞让张国淦留下,帮助黎元洪。
黎元洪很快适应过来,发电“本副总统依法接任大总统”云云。
袁世凯比黎元洪大5岁而已,谁料到老袁如此短命!
元洪既是副总统,转正则当仁不让。时年52岁,如做梦一般。别人逢凶化吉就谢天谢地啦,元洪则遇祸起飞,也是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