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孙子(不传皇位给儿子的原因)

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孙子(不传皇位给儿子的原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843 更新时间:2024/1/8 2:35:29

#朱元璋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孙子#

公元1398年,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做了31年皇帝的朱元璋,看着欣欣向荣的帝国,回想起自己的一生,终于闭上了眼睛。

开局一个碗,没人比朱元璋的起点更低,最终却创立了大明帝国,并做了31年的皇帝,对于他个人而言已经是心满意足了,比起九死一生开创了霸业的刘裕来说,朱元璋这绝对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

可能是有些人命硬,活着的时候所向无敌,坏事只能出现在他死后,朱元璋死后不到四年,大明王朝就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朱元璋亲定的继承人被朱棣推翻了,整个王朝因此掀起了血雨腥风。

经历过如此大的风波之后,很多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朱元璋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如果传位给儿子,或许就没有这样的事情了。

事实上,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但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朱元璋千算万算,最终还是输在了过于自信方面。

关于宗法制度的解释,古代的确有长子死后,长孙继承的说法,但连孟子朱元璋都敢干翻的人,在他心里所谓的宗法不过是说给那些臣民听的,他是不会被这些约束住的,正是这种自负导致了朱元璋在皇位的人选上出现了偏差。

朱元璋这个人做了皇帝之后,最大的特点就是自负,他要为子孙万世,创造出一个永远不变的制度,子孙后代只需要严格按照他的办法来执行,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想。

有两件事最能说明朱元璋的自负程度,第一就是大肆分封自己的孩子做亲王,妄图用亲情的力量来打败历史规律,因为历史上这种实封众多孩子的做法没一个好的。

早在洪武九年,就有个叫巨伯臣的普通知识分子,就上书直言,陛下不记得汉晋的教训了吗,说的就是分封诸子的下场。

然而这个人却被朱元璋,以离间骨肉亲情为由把他给杀了,朱元璋不是不知道历史,也不是不知道分封诸子的坏处,但是他相信他的教化能让孩子们都相亲相爱,为此朱元璋经常搞各种家庭教育,强调孩子们要尊重太子,并且经常用各种手段强调尊卑有序的儒家伦理。

这就是典型的自负,别人不行,但我就行,哪怕经过无数人检验过不行的事情,到了朱元璋你这里,他也觉得行,因为他是朱元璋,一个过去的岁月里,近乎无敌的存在。

还有件事就是,朱元璋对于法律的重视,经常亲自参与到《大明律》的制定过程中,朱元璋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给大明一个稳定的统治环境。

至于锦衣卫和昭狱,朱元璋很清楚他们是破坏法律的东西,但是朱元璋认为只有自己能驾驭得了这些机构,子孙后代都不行,所以锦衣卫什么的他能用,他的子孙就不能用,于是朱元璋晚年就废除了锦衣卫和昭狱,把所有案子都交由国家的三法司来决断。

而最终朱元璋做了一个更夸张的决定,在太子朱标死了之后,让朱允炆继位,他不是不懂历史,而是他觉得他能够避免其他人犯的错误。

朱元璋的确是说过朱棣跟他最像的话,恰恰就是这样的话,断送了朱棣甚至是其他孩子的皇位可能性,因为朱元璋要的不是一个会打仗的皇帝,他需要的是个受儒家思想培养出来的,温良恭俭让的君主。

很明显,他对朱标的培养很成功,以至于朱标仁懦得不像话,这才是一个好君主的标准,就算是朱标死了,按照朱标的标准选继承人,也就只有朱允炆合适。

朱元璋不立朱棣,还因为燕王之上,有两个哥哥,秦王和晋王,彼此之间形成一种权力平衡,如无意外,这种平衡不会被轻易打破,立符合自己标准的朱允炆为皇太孙,不会引发祸乱。

之所以讨论为什么会里朱允炆,本质上还是因为朱棣最后造反成功了,而朱棣造反成功,很大程度上让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皇位之争,和是否应该立皇太孙这件事上。

中原王朝的皇位,从来不看你的能力,只看你的血缘,你有没有能力根本不重要,所以朱棣就算再能干,跟皇位基本上就是绝缘的。

整件事不是立了谁,而是朱元璋实封这些诸王本来就是错误的决定,兵强马壮的诸侯王,就算在孩子们这一代不造反,越往下亲情也就越淡薄,造反的可能性就越大,中央无论谁坐镇,造反都成为一种必然。

唯一巧合的是,皇太孙做了皇帝,而朱棣又迫不及待地造反了,让很多人以为是皇位的继承出了问题,但实际上不在于皇位的继承,而在于只有一个人手里有钱有兵有血统,他想当皇帝的梦想,随时都会爆发,就算不是燕王造反,也会有别的王爷造反。

朱元璋过于自负,简直就是给继任者挖了坑,巧的是,继任者能力太差,造反者又能力太强,结果给大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朱棣的这次造反,只杀得大明王朝无数忠臣心寒,起恶毒直接影响到明末大家对朱家王朝的效忠程度。

一个人再厉害,也不能跟天斗,跟人心斗,跟历史规律斗,朱元璋如此强悍的人生最终还是失败了,败给了人心,败给了历史的规律。

更多文章

  • 英国最好的二十所大学(英国排名靠前的大学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英国最好的二十所大学

    一直以来,英国都被誉为教育强国,拥有众多著名的院校。近日发布的《英国学生签证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1年9月的一年中,英国内政部共发放了超过42.8万份担保学生签证(sponsoredstudyvisas,包括主要签证申请人和他们的家属)。这一数字比前一年增长143%,比新冠疫情前增长55%。是

  • 西晋的都城是哪个城市(西晋的首都是定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晋的都城是哪个城市

    西晋洛阳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司马昭并未直接夺取皇位,咸熙二年(265),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即帝位于洛阳,是为晋武帝,并进而统一了中国。由于未经战乱破坏,晋都洛阳大体上依然为曹魏时旧貌。城门12个,名称仍依旧制未曾改变。宫城正殿仍为太极殿,《初学记》称:“历代殿名,或法或革,唯魏之太极,自

  • 蜀汉末期小五虎将(三国蜀国后期小五虎将是哪五个)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蜀汉末期小五虎将

    后人说起五虎将或者五虎上将,大都是指三国时期刘备麾下关张赵马黄五位大将,因为陈寿《三国志》中把五人放在一起列传,所以后人统称五人为“五虎上将”。五人之中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四人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被册封为四方将军中的前左右后将军,赵云则可能是受封为中护军(正史中没有明确提及。不过赵云有一点明显不如其

  • 李清照是南宋还是北宋(李清照简介及生平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清照是南宋还是北宋

    她喜梅,因为像她,冰清高洁,凌寒独自开。她喜酒,因为懂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就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作独步一时,被誉为“词家一大宗”。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

  • 朱允炆下落之谜大揭秘(建文帝朱允炆真实下落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允炆下落之谜大揭秘

    说起建文帝朱允炆,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他是朱元璋嫡长子朱标的儿子,在朱标去世之后被立为皇太孙,并随后继承大统,成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继位之后,一心想整饬吏治,革故鼎新,不得不说,在他所施行的各项政策中确实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皇帝,并且想一心想将国家治理好!朱允炆在取得政权之后,便觉得藩

  • 高翠兰被猪八戒睡了吗(原著中猪八戒高翠兰有夫妻之实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翠兰被猪八戒干了吗

    一在唐僧师徒中,相对于其它几位单身猴单身鱼单身马,猪八戒是唯一明媒正娶过老婆的,甚至在他走上取经路之后,也没有办离婚手续。可在他与高翠兰的三年夫妻生活中,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这在十三四岁就可当爹妈的古代,是不可思议的。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他们是正式办过婚酒的。在古代,没有正式的结婚证,两人叫来亲戚朋友

  • 原著林殊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琅琊榜最后林殊去梅岭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原著林殊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当初看《琅琊榜》最后一集的时候哭成了泪人,现在刷了无数遍,都没有勇气再看一遍最后一集,太虐了,宫羽送给霓凰的信,宫羽和霓凰的落泪。靖王揭开了林殊灵位的红布,灵位前放着他以前送给林殊鸽子蛋那么大的珍珠,虽然并未言明,可是一切都在昭示着林殊已经战死沙场。然而网上流传出了一个彩蛋,飞流泡了茶,蔺晨递给了屏

  • 历史上徐阶和严嵩哪个更贪(如何评价大贪官严嵩和徐阶)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徐阶和严嵩哪个更贪

    严嵩是明朝嘉靖时期著名的大奸臣,嘉靖皇帝痴迷于炼丹药,国家大事都掌握在严嵩的手中。在严嵩掌权期间,他铲除异己,陷害忠良,还无节制地收刮民脂民膏,整个大明被严嵩搞得乌烟瘴气的。但是奸臣总会有倒台的那么一天,最终严嵩被他的政敌们扳倒,并且被没收了全部家产,最后严嵩在贫病交加中死去。而扳倒严嵩的徐阶,则是

  • 三公九卿中的三公是指(三公九卿是哪三公?什么职责?)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公九卿中的三公是指

    “大人位列三公,当做百官表率”“恭喜大人高升,位列九卿”,类似这样的话,你是不是常常在历史剧里面听到。夏朝时即设三公九卿,《礼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三公到底是什么?九卿又是什么?他们都是干什么工作的呢?接下来就带你看看三公九卿到底是什么官。李斯丞相:掌管一国

  • 冯庸大学现在叫什么名字(冯庸创办大学的旧址现在还有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冯庸大学现在叫什么

    冯庸大学成立于1927年8月8日,原校址在沈阳市铁西区汪家河子村(沈阳滑翔机场位置),现已被开辟为居民住宅区和滑翔公园用地。冯庸大学是20世纪20年代由冯庸投资开办的,是当时沈阳唯一的一所私立大学,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冯庸(1901-1982),字振雄,辽宁海城人。奉系军阀冯德麟的长子,冯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