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真实历史?
河南大饥荒
历史事件
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发生在中国的饥荒之一。这场大饥荒的范围还包括河北、山西、山东、安徽。
河南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由于国民党政府救灾不力、通货膨胀、粮食减产、强征军粮等原因,在1942年到1943年之间,中国河南爆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死于饥饿。
大宅门1942百科?
《大宅门》是郭宝昌所著电视剧《大宅门》的同名小说。该书描写的是清末至民国北京一家著名医药世家的传奇故事。
集编剧、导演于一身的郭宝昌成为媒体与观众共同关注的焦点。白文氏、白景琦等生活在宅门里的人物命运,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这一京味十足的宅门故事也被各大出版社争相出版。作家出版社首先推出了《大宅门》前40集分镜头剧本。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推出了《大宅门》文学剧本全本--由作者授权出版的52集全本文学剧本。此书比前一本更完整地保留了作者创作的全貌,更利于读者对剧中人物性格、家族命运的理解和把握。
1942年历史?
1942年2月12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小部队袭击萝北县梧桐河伪警察分所时,被混入队伍里的特务刘德山开枪击成重伤,被俘后拒绝医治,流血而死。
赵尚志,辽宁朝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进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回到东北,曾多次被捕入狱,九一八事变后出狱,参加抗日武装斗争。历任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巴彦游击队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政治部主任等职
1942灾荒真实历史?
1942年,距离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11年,距离七七事变爆发的第5年。国际局势无比的紧张,苏德战场进入冬季攻势,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情况很不妙。华夏大地上依然遍布战火,日军为了牵制第九战区南下援助香港,纠结七万人进犯湘北。第三次长沙会战激烈的爆发,同时西南方向,鬼子正在入侵缅甸。
守不住西南,便直接威胁到重庆,远征军出战也成了迫在眉睫的事。但河南人民身上的担子更不轻,早在抗战爆发之初,中原便是中日对决的战场之一。兰封会战后河南战区进入相持阶段,各地战争难民开始涌入河南,加重了河南的粮食负担。同时参战双方也消耗了大批粮食,国军、八路军、日军有数十万军队在河南驻防,均采用就地取材节约运输损耗的方式
不幸的是1942年,河南又遇上了大旱,种种积压便导致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这场饥荒受灾人数多达一千两百万人,数百万人逃离河南,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饥荒和饥荒引发的疾病。草根几乎被挖完,树根几乎被剥光,人民还是不能止饿。家家添新坟,村村有哭声,人吃人的现象屡有发生。
加上逃荒者,河南很多村子都成了无人村,灾情相当惨烈。1942河南大饥荒爆发的原因很多样,粮食减产、通货膨胀、征集军粮,但最严重的还是因着救灾不力。事实上这场饥荒早在1941年年底便已出现,军方的蒋鼎文、汤恩伯等人倒是上报过,无奈地方担任河南省主席的李培基并未如实上报
李培基的失误汇报,令南京造成了错误的判断,因此不但没赈灾还继续要求征集军粮。于是一直到1942年的6月1日,老蒋主持全国粮政会议,他都还不知道河南的灾情有多严重。南京最后发现情况之严重,一个是因着灾情实在太过严重,另一个便是因着一位美国记者与老蒋面谈的二十多分钟。
这位美国记者名叫白修德,他是《时代》周刊的特派记者,也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目击者、记录者。他知道情况后,便跟时任《泰晤士报》摄影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决定,深入河南灾区探虚实。白修德一行是从西安到洛阳的,在洛阳与天主教会的托马斯梅根主教碰了头,梅根很客气的招待了他们。
但看过灾民的真实情况,他们望着那些味道香浓的食物,已经毫无食欲了。可这还只是个开始,深入郑州后,情况更从惨不忍睹。据统计,战前郑州有十二万居民,他们去的时候已经不到四万。一路哀鸿遍野,遍地都是死亡或者濒临死亡的衰弱躯体,人吃人已经不鲜见。然而离开郑州的前一夜,郑州的长官们宴请他们,菜单竟然丰富得有辣子鸡、栗子炖牛肉等。
这是白修德生平吃到的最漂亮和最不忍吃的一席菜,回到重庆后,他与福尔曼花了五天时间。通过宋庆龄,终于得以见老蒋一面,照片摆到老蒋面前他才明白事情有多严重。随后以蒋鼎文为首的军方重新报告灾情,河南才转入救灾模式,军粮配额也得以减少。遗憾的是救灾时间太晚,还是有约一百五十万人死于这次饥荒,而这个数字还只是大约。
1942讲的是真实历史嘛?
《一九四二》讲述的是真实历史事件,《一九四二》剧情取材于1942年发生于河南的大饥荒,讲述的是一九四二年的一场灾难,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河南正爆发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旱灾。电影讲述了千百万百姓离乡背井、外出逃荒所发生的故事。影片分两条线来展开,一个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另一个就是国民党政府对灾情的蔑视不作为促进了灾情的发展。
1942国际历史发生什么?
1、签订《联合国家宣言》
《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即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亦《阿卡迪亚会议宣言》,又称《二十六国宣言》。
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
经与苏联磋商并告知有关国家后,1942年1月1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
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2、河南大饥荒
河南大饥荒发生在1942年或1941年夏到1943年春。
当时河南省发生大旱灾,夏秋两季大部绝收。
大旱之后又遭遇蝗灾,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顶上摔下来)轧和遭遇日军轰炸而死者无数,而当时难民乘火车逃难的是极少数,多数人是徒步。
“陇海线郑州以东已被占领,能通车的是洛阳以西。
坐火车逃难的,充其量最多占总人数的1/3。
当时火车数量很有限,运载效率很低,大部分是运货的,难民都是坐在货上面。
当时火车时速估计只有30公里,从洛阳到三门峡走走停停估计要两天。
家境稍好的,才有可能坐上火车,多数人是徒步,一路上饿殍遍野,饥民相食惨不忍睹。
3、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此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遵照这次座谈会制定的文艺方针,全面展开了文艺整风运动。
这次座谈会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4、陈独秀病逝
1942年,陈独秀胃溃疡和脑充血同时发病,而他却偏信江湖郎中的药方,服用蚕豆花,结果病情加剧。
陈独秀自感时日不多,遂于1942年5月25日让妻子潘兰珍叫来好友何之瑜交代后事:由何之瑜负责其著作的整理出版事宜,由魏建功等整理文字学、声韵学方面的著作,由陈钟凡、台静农搜集整理散文与诗词。
5月27日晚9时40分,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终年64岁。
5、五一大扫荡
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军五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下,出动坦克、装甲车几百辆,由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我冀中军民发动了空前残酷、空前野蛮的“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
这次扫荡,敌人凭借军事上的机动优势,采取多路密集的“拉网式”、“梳篦式”战术,企图从四面八方将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压缩在深(县)、武(强)、饶(阳)、安(平)四县相接的根据地腹心地带,予以歼灭。
1942电影主要历史人物?
1942电影中主要的历史人物有,李培基,宋美龄等,电影1942主要讲述了河南地区1942年遭受自然灾害从而造成白姓逃荒的一段历史,其中以地主老东家,以及瞎鹿,栓柱,花枝等白姓视角为前景,抗日战争的历史阶段为背景开始叙述。
1942年历史发生什么大事?
1月1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订了《联合国家宣言》,并第一次使用“联合国”一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月中旬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中国军队运用天炉战法,依托各阵地的逐此防御,迟滞日军的进攻,此战是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的战略相持阶段中,至1945年5月国军方面获得的最大战役级别的胜利。
5月4日日军占领马尼拉湾中的科雷希多岛,美守军司令温莱特率部投降。日军至此在南线战役中获得全胜。
8月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所罗门群岛中瓜达尔卡纳尔岛与图拉吉岛。瓜岛战役自此始。
10月22日10月24日日军在瓜岛发起第三次总攻。其主力第2师团遭到美海军陆战队重创,进攻再次失败。
1942河南饥荒历史事件?
1942年河南大饥荒是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发生在中国的饥荒之一。
河南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由于国民党政府救灾不力、通货膨胀、粮食减产等原因,在1942年到1943年之间,中国河南爆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死于饥饿。
1942真实历史重大事件?
概括介绍
1月1日
日军第三、第六两师团主力进犯长沙,国民党军李玉堂部沉着应战,给日军以重创。至5日,日军溃退。
同日,中、苏、美、英等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国家在华盛顿发表共同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到1945年3月1日止,法国、墨西哥和菲律宾等21国陆续表示赞同这宣言。《宣言》的主要内容:1.签字国保证使用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共同对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2.各国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华盛顿宣言成了联合国形成的萌芽。
1月2日
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布,中国军队已开入缅甸协防。
1月3日
同盟国宣布,反轴心国之第一最高区域统帅部及西南太平洋区之统帅部已组成。魏菲尔上将(印度英军总司令)任西南太平洋区陆海空军总司令;勃勒特少将(美空军总司令)为副总司令;哈特上将(美国亚洲舰队总司令)统帅该区全部海军;潘纳尔上将(英国远东军总司令)任参谋总长,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及将来可能成为盟军控制区域)陆空军最高统帅由蒋介石担任。
1月5日
中国青年反法西斯大会在延安举行。
1月24日
中国远征军第六军前锋(1团)已到达缅甸之孟养(后续部队2团为英方所却,未入缅)。
1月26日
《新华日报》载,陕北1941年开荒288107万亩。修水利298.5万亩。1941年上半年增加牛11973头,羊108693只,驴8594头。
1月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确定减租减息三原则:1.承认农民是抗日和生产的基本力量,因此要扶助农民,实行减租减息;2.承认大多数地主是要求抗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是赞成民主改革的,故应交租交息;3.承认富农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是现时比较进步的,因此目前不是削弱而是鼓励。
1月29日
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接美陆军部长史汀生函,说明史迪威来华的任务;一、监督美国援华物资的拨配与使用:二、指挥在华美军及蒋介石拨交之中国军队;三、参加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作战会议,并担任蒋介石之参谋长;四、控制在中国境内之滇缅公路。
1月31日
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宣布,沦陷区四银行(中国、中央、农民、交通)被日寇劫持之一切业务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