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红楼历史?
1941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初一)凌晨,由于有人向日寇告密,驻扎在“红楼”的抗日合作军官兵突遭日军包围袭击。他们奋起还击,在突围中,营长朱金铭等81人壮烈牺牲。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震惊东江地区的“红楼事件”。名称
红楼事件
地点
汕尾田
参战方
抗日合作军
伤亡情况
死亡93人
发生时间
1941年9月21日
北海人口历史?
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北海已有人类活动,北海市属北海县地,古称“百越”。
北海市因市区北面濒临海而得名,始建于清康熙初年,清嘉庆年以来沿称为市。
商代,合浦所属的百姓就“请以珠巩”进贡商王。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北海属百越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征服百越,在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北海属象郡。
北海人文历史?
北海历史悠久,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设合浦郡,北海古属合浦郡。清朝康熙元
年,设“北海镇标”驻此,北海地名始见。又说“北海”一名系因市区北面濒海而得。秦末汉
初,北海港即作为中国与东南亚、西亚乃至欧洲进行海上贸易的商港,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
路”的始发港之一。宋朝时期成为与越南等国开展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明朝时期为对外通商口
岸,与马来西亚、缅甸、越南、印度等十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直到清朝一千多年间,经贸一直
不衰。
1796年至1839年间,北海商业兴旺,渔业发达。乾隆年间,北海港的进出口贸易盛况空
前,成为富庶之地。咸丰五年(1855年),北海年商贸关税达500万两白银。同治八年,北海有
固定航线开往海口、广州、澳门、香港、海防、西贡、新加坡等地。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将北海与宜昌、温州、芜湖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其后,英、德、法等
七个国家相继在北海设立领事馆,英、法、美、德、葡、日、奥、丹、荷、挪等国家在北海设立
洋行、造船厂、电报公司和轮船公司,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输入北海,成为我国近代西南区
域的重要商港,仅1929年抵港的外轮就达538艘,吞吐量64.29万吨。民国4年(1915年)设立中国
银行北海分行,民国16年(1927年),设立中央银行北海分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海市的行政区域在归属广东、广西之间及城市建制方面几度变更。1965
年6月后至今,归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1983年恢复地级市建制。198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
全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7年7月,合浦县划归北海市管辖。
北海历史,地理?
北海历史悠久,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设合浦郡,北海古属合浦郡。清朝康熙元
年,设“北海镇标”驻此,北海地名始见。又说“北海”一名系因市区北面濒海而得。秦末汉
初,北海港即作为中国与东南亚、西亚乃至欧洲进行海上贸易的商港,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
路”的始发港之一。宋朝时期成为与越南等国开展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明朝时期为对外通商口
岸,与马来西亚、缅甸、越南、印度等十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直到清朝一千多年间,经贸一直
不衰。
1796年至1839年间,北海商业兴旺,渔业发达。乾隆年间,北海港的进出口贸易盛况空
前,成为富庶之地。咸丰五年(1855年),北海年商贸关税达500万两白银。同治八年,北海有
固定航线开往海口、广州、澳门、香港、海防、西贡、新加坡等地。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将北海与宜昌、温州、芜湖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其后,英、德、法等
七个国家相继在北海设立领事馆,英、法、美、德、葡、日、奥、丹、荷、挪等国家在北海设立
洋行、造船厂、电报公司和轮船公司,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输入北海,成为我国近代西南区
域的重要商港,仅1929年抵港的外轮就达538艘,吞吐量64.29万吨。民国4年(1915年)设立中国
银行北海分行,民国16年(1927年),设立中央银行北海分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海市的行政区域在归属广东、广西之间及城市建制方面几度变更。1965
年6月后至今,归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1983年恢复地级市建制。198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
全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7年7月,合浦县划归北海市管辖。
北海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被称为“南方北戴河”。
与海有关的一切都是北海的财富。海水、海滩、海上森林、海底珊瑚、海滨旅游、海鲜……其中,最为令人神往的就是海滩,这里有着相当优质的海域环境,海水澄明,沙细浪轻。据专家考证,北海的海水浴场资源相当于大连、北戴河、烟台、青岛、厦门等地的总和,而且春、夏、秋三季均可游泳。当地还出产著名的“南珠”,因此北海又被称为“珠城”。
北海历史故事?
成语词典中,有个成语叫“珠还合浦”。
在北海市有一个合浦县。“珠还合浦”的故事就发生在今北海市营盘一带.从西汉时起,此故事就开始在民间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
为了让大家能详尽的了解此故事的来龙去脉,特从网上摘录此故事贴出来供大家阅读...
文如下:
珍珠不过梅岭,二太监割肉藏珠
从前,合浦县白龙海湾海水蓝、海鸥白,鱼虾成群,海蚌成片,珠贝累累,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海湾。
在白龙海湾岸上,有一个住有几百户人家的渔村叫白龙村,他们世世代代靠打渔、采珠过活。村上有个打渔青年叫海生,是个身强、英俊、勤劳、勇敢的打渔能手。
一天,海生摇着橹、划着桨,出海打渔。不到半天,就打满了两箩鱼。正准备返航时,突然,一条比海蛇大得多,蛇不象蛇,鱼又不象鱼的海怪,窜到他的船上,张开血盆大口朝他咬来,海生拿起鱼叉,瞄准海怪的咽喉直刺过去,海怪挨了这一叉,鲜血横流,钻进深海逃窜了。摇摆起宽大的尾巴,扫了两扫,竟把海生扫进了海里。海生还未看清海怪逃窜的方向,不料一下子,海怪钻来到他的身后,海生的脚板被海怪咬破了一块肉,鲜血直冒,但他没有一丝胆怯与示弱的表现,他脚踩海水,手持鱼叉,猛向海怪刺去,海生那把长叉此刻已不好使唤;海怪张开大口,吡牙咧嘴,情况十分危急,正在海生即将被海怪撕咬的千钧一发之际,忽然,一道似利剑的白光向海怪射来,射中到海怪的两只眼睛上,海怪被强光镇住,立刻低头向海底逃跑了。
海浪将海生的渔船推离海生好几丈远。海生望望自己的渔船,感到好奇怪,船头上似乎站立着一个人影,是谁呢?他游向船边,爬上船,果然见一位姑娘有点羞涩地走过来,姑娘热情爽直而又有几分腼腆地向他自我介绍:“你上来啦。我是苦水里生,海水里长的渔家女子,刚才我见海怪作恶就跑过来助你一臂之力的。”
海生惊异地问:“刚才那一道强烈的白光,莫非就是你使用什么法宝的么?”
“那就是小女子的夜明珠射出的白光。”
海生十分高兴:“请问姑娘尊姓大名?”
“我叫珍珠。”
“感谢珍珠姑娘救命之恩!”
“不谢,不谢。”珍珠姑娘说“,“我也会织网打渔,还会划船。你能让我给你做一个帮手吗?”
海生求之不得,忙说:“那太好了!”
于是,珍珠姑娘摇橹荡桨,海生撒网捕鱼,不大一会,又打满了两萝鱼。海生满心欢喜地对珍珠姑娘说:“时候不早了,请你跟我一同回去,到我家吃饭去吧。”姑娘也高兴地点头答应。
他俩走进白龙渔村,海生的老妈妈虽已又目失明,但老人每到打渔人收船返航时就倚立在门口,盼望着儿子平安归来。海生老远就跟妈打招呼:“妈,我回来啦。今天我带来了一位客人,是我们渔家女子,她名叫珍珠姑娘。”
海生妈说:“好,快进屋坐。我看不见。”
珍珠姑娘向海生问明情况,知海生妈因患眼病已瞎了三年。她便将自己往日学得的医术本领和自己随身所带的珍珠粉、海马、铁树枝等海中药给老妈妈医治眼病。在珍珠姑娘的精心医治、细心照料下,很快就治愈了老妈妈的眼病。
村上百姓们听说珍珠姑娘能治病,有病的也都来找她看病。珍珠姑娘有求必应,凡来找她看病的,她都迅速地帮助把病治好。珍珠姑娘受到全村百姓的称赞。
海生与珍珠的感情日益加深,并建立了爱情。不久,他俩结成了夫妻。
乡亲们跟着海生夫妻俩闯大海,凭着夜明珠的威力,遇礁险能化险为夷,遇海怪能驱赶海怪,夜间捕鱼,夜明珠的宝光、辉耀海面,为夜渔人照明。因而,乡亲们每次远航冯海,总是一路平安,满载而归。大家过上了温饱生活。珍珠与海生夫妻俩更加受到乡亲们的爱戴。
然而,好景不长,珍珠姑娘在白龙村安家落户行善事的消息,传到合浦县官耳里,县官大为不满,将此事密告给廉州州官。
这位知州又总是嫌自己的官位还不够高,日思夜梦,又总想向上爬。他心里盘算,夜明珠到手后,这可是件进贡的好宝物,我何不将这进贡给皇上,皇帝的公主将要出嫁,夜明珠可是件最珍贵的嫁妆,皇帝和公主见了,准会很高兴。皇上接纳了这件贡品,一这赏给他一个大官做。于是,在他派在兵马开出了州府之后,他马上写一奏折,派专人火速送去京城。
白龙村被州兵团团围住。百姓们知道官兵到来是为了抢珍珠姑娘和夜明珠,人人满腔义愤,都拿起渔刀、渔叉,跟官兵展开一场搏斗。终因官兵人多势大,百姓们虽拼命相搏,都未能打退官兵,反而死伤了不少。
一帮官兵闯进海生家,强逼海生交出珍珠、夜明珠。海生怒斥官匪,坚决不依。官兵们将海生双手捆绑,并把他的嘴堵塞起来,不准海生呼叫。接着又去捉拿珍珠姑娘。正在这极度危急时刻,日夜伴随珍珠姑娘的那颗夜明珠,突然变得庞大起来,象面盆那样大,它将珍珠姑娘驮在它的身上,然后它就纵身一跳,跳上了屋顶。珍珠姑娘脚踏夜明珠,如同踩在一个巨大的飞轮上似的,带着难舍难离的心情,一下子飞过村庄,飞过山岗,飞到茫茫的大海,落进了他俩原来栖身的白龙海湾白龙珠宫里去了。
官兵们抓走了海生,又朝海生家放一把大火,烧掉了海生房屋,连他的老妈妈也烧死在屋里。海生心里万分悲痛。官兵们将海生带到廉州府,关进了监牢。
珍珠姑娘失去心爱的人之后,日日坐立不安,她那颗圣洁、庄重的心,装的全是心爱人的身影。她夜夜来到珊瑚礁石上思念海生,盼望海生。她想到自己的命运,刚刚建立的这样一段美满的姻缘、这样一个好端端的温暖家庭,被官兵们残酷捣毁了,如今家破人亡、夫妻分离。她越思越难过,越想越伤心,悲痛的眼泪簌簌地往下滴。珍珠姑娘的真情,感动了礁石底下的蚌群,它们同情地接受珍珠姑娘的伤心泪,咽进贝壳里,天长日久,珍珠姑娘的一滴滴眼泪,在海蚌肚里育成了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象每滴泪珠一样地浑圆、透亮。
每当月白风清之夜,珍珠姑娘来到珊瑚礁上坐了一阵之后,就往沿海一带来回踱步,那是因为从合浦到北海一带有七个多鱼的海区,海生过去经常爱来这七个地方打渔的缘故。珍珠姑娘沿着丈夫的足迹,一边思念一边走,一边伤心一边器,她来回不停地走,眼泪也不停地朝海里洒。这七个海区不仅是鱼多,也是海蚌最多的七个地方;因为珍珠姑娘痛苦的眼泪洒下海里的缘故,渐渐地这七个海区形成了盛产珍珠的珠池。即如今的白龙、杨梅、平江、乌泥、断望、白沙、青婴七个珠池。后来,渔民们说,这七个珠池的珍珠,都是珍珠姑娘的泪珠孕育的。
知州仍不甘心罢休,为了把夜明珠搞到手,又派一批官兵到白龙村,强迫一些渔民下海寻找夜明珠。在官兵的刀枪威逼下,渔民们不得不下海捞蚌。下海的人,有的因天冷水寒,在海底下被寒冷的海水冻死了,有的被鲨鱼咬死了,有的由于在船上面拉绳的州兵,绳收得太晚,在海底下待的时间太长而气绝死去。这样,许多渔民冤枉地葬送了性命。
远在京城的皇帝,看过廉州知州送呈的奏折之后,得知合浦有夜明珠,欣喜若狂。立即派两名内宫太监前赴廉州,令二太监迅速将夜明珠押运回京。
廉州知州迎接了两位太监,并亲自陪同前往白龙村。连押在监牢的海生也一并带去。
二太监听了知州的禀报,得知夜明珠还未弄到手,十分恼火,气急地将知州停职查办。马上又强令海生和白龙村渔民下海捞珠贝。
尽管捞了许多海蚌上来,但开贝一看,依然找不到夜明珠。太监下令将捞蚌上来的渔民全部斩首。一位太监本打算将海生也一并处斩的,但中一位太监提议,暂留海生不杀,待看看动静再说。
接着又强令第二批渔民下海。可是,白龙村的渔民经过三番几次的迫害之后,已死伤了大半。心狠的太监见下海的青壮年不多,就强逼老弱渔民及十三四岁未成年的少年也都要海捞蚌。谁违抗谁就遭斩首。
身在深海珠宫的珍珠姑娘得知白龙村的百姓惨遭宫匪迫害之的,心如火焚刀绞。为了拯救百姓,她宁愿将护身宝夜明珠献出。
正当第二批渔民一个个又被捆上海的粗长绳之后,正要下海之时,海面上突然升起一颗晶亮的夜明珠,光茫四射,华辉耀眼。
海生一见,知那颗珍珠就是他爱妻身边的夜明珠,他心想,夜明珠是珍珠妻子的护身宝,珍珠妻不能没有它,我绝不能让它被朝廷狗官占有。他猛地跳下海,向夜明珠游拢靠近,奋身护卫夜明珠。夜明珠早已听从了珍珠姑娘的吩咐,迅速从海生怀中挣脱,跳出水面,飞到太监船上。太监欢喜至极地将夜明珠捧到掌心上,咧开嘴笑,手舞足蹈。马上下令释放被驱赶到海面来的全部老少渔民。二太监轮流将夜明珠捧回合浦。太监在廉州城连夜征集精工巧匠,雕刻一个九层沉香珠盒,再用九层绫绸缎将夜明珠层层包好,装进珠盒,再安上九层锁,以为如此便可万无一失了。
当二位太监带着千兵万马护送夜明珠启程回京,行至合浦县边界梅岭,翻上九重岭坳,暂停下来歇息片刻时,太监还有点不放心,打开珍珠盒检查,看夜明珠是否还在?果然,开盒一看,夜明珠不知何时竟不翼而飞了。二太监惊恐万状,一兵丁上来禀报说,夜明珠飞回合浦了。
二太监又赶马返回合浦。
这时,有人向太监献计说:“夜明珠是稀世之宝,照平常带珠的方法是无法带出合浦的,只能是”割肉藏珠,可出南隅。”
二太监觉得割开自己身上的肉珍藏夜明珠,似乎有点不划算,都怕痛,舍不得割肉,最初都不愿采纳这个计策。但他俩又想到,不如此,怕是夜明珠送不到京城,就无法向皇上交差,交不了差使,就犯了欺君之罪,欺群那是要挨杀头的。他们又只好依此计策行事。经过商议,二人轮流割肉藏珠,一人携带一段路。
先由体格肥胖一占的太监让人割开大腿肉,剜一洞,将夜明珠成长成长藏入内。当他们行至梅岭,翻上山坳,肉内那颗夜明珠破肉而出,又飞回了合浦。
接着,另一个太监也让人割开大腿肉,剜一个更深的洞,深藏夜明珠,再用鱼丝双线把伤口缝得紧紧的。可是,当他们行至梅岭时,这回还未翻上山坳,夜明珠又破肉而出,飞回合浦了。
至此,二太监都感到无计可施了,都认为没命回京了。绝望临头,二人都刎剑而死。
后来,人们说,白龙珍珠城外的两座太监墓,就是他二人的葬身之所。
后人为纪念夜明珠归还合浦之事,将那座梅岭改名叫“还珠岭”。这座岭至今仍以此为名,离县城大约五华里。
“珠还合浦”的故事,从西汉时起,就开始在民间传说,两千多年来,一直在千家万户中,一代接一代地流传下来。
注:此文转自网络.
北海市百科?
北海是广西一个南部的滨海城市,风光秀丽
北海轩辕丘百科?
轩辕丘,史传为黄帝的出生以及建都之地,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大戴礼帝系》曰:‘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
轩辕丘的地望在新郑市区一带,即今黄水河(古溱水)和双洎河(古洧水)交汇处的高台地上,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其地貌形态东有马陵岗,西有双岭岗,南有黄岗,北有裴李岗,中间似盆地。
送花历史百科?
送花是起源于汉族的生养仪俗,用花来表达的语言实在太丰富了,收花人的您可曾领会其中的深意?要送花的你,又是否有点困扰?知道红、白玫瑰组成的花束的意义吗?知道探病时送百合要先作些处理吗?等等,要很好的表达和领悟送花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表达这种艺术。
北海与钦州历史?
1950年,钦廉专区成立,全称为广东省钦廉专区,专员公署驻合浦县(具体是在现在的北海市区,当时属于合浦县管辖),辖合浦、灵山、钦县、防城四县。1951年,钦廉专区名称上去“廉”字,更名钦州专区,改由广西省代管,专员公署迁驻钦州。这一年,北海开始脱离合浦管辖,成立地级市。1952年,钦州专区划归广西省,划出合浦北部成立浦北县。
1953年,钦州专署迁合浦县廉州镇。
1955年,广西省钦州专区划归广东省,更名广东省合浦专区,专员公署驻合浦县。
1958年,撤销合浦专区,将所属县市并入广东省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浦北县并归合浦县,直至1965年。1965年,钦州专区再次划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划出北部,复设浦北县。
1970年,钦州专区改称钦州地区,合浦县属钦州地区,直到1987年。
1987年,合浦归北海管至今。1994年,划出合浦的南康镇、营盘镇设置铁山港区;成立银海区,合浦的福成镇划入银海区。
1995年至今,北海市、合浦县区划无变化,维持现状。
北海道历史?
与日本其他地区不同,北海道是由特有传统文化孕育的土地。在这个地方被叫做“北海道”之前,就有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拥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传统艺术和信仰的“爱努文化”。十九世纪后期,伴随着国家体制的重大变革,北海道迎来了来自日本各地的“开拓民”。于是这个地方的习俗和语言融合了日本各地的风俗文化,北海道古称“虾夷地”的北海道原亦非日本版图,当地有原住民“爱努人”。1604年,德川幕府设立松前藩,任命战胜爱努人的松前庆广为第一代藩主。至明治二年(1869年)发布的太政官布告中,“虾夷地”才被改名为“北海道”。
说起“北海道”这名字,不得不提日本冒险家松浦武四郎,他随爱努族长老学习语言,依土语“kai”(“爱努国”之意)读音以汉字写作“加伊”,又因与日本人所用的“虾夷”发音相同,所以他提议用“北加伊道”(Hokukaidou)为地名,之后又将“加伊”改成发音相同的“海”字(与东海道、南海道呼应),于是得名,现在还有块“北海道命名之地”纪念碑以志其史。
日本友人告知,北海道不少地名都源于“爱努语”,但讽刺的是,纳入日本版图后,爱努原住民文化却开始大量流失,爱努人从百万剩下数万,爱努语日渐消亡;不过,随着日本移民增加,北海道也日渐繁荣,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农业创造了极好条件。而今在北海道四处可见融合日本乃至西方文化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在向我们展示北海道的历史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