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的历史故事复述?
投笔从戎历史故事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投笔从戎讲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一、先轸:春秋晋中军主帅,标准读书人出身,据说好学不倦,熟读《诗经》,最辉煌战绩是辅佐晋文公城濮一战,创造我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一举奠定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
二、孙武:春秋吴国将军,可谓世界级的军事鼻祖人物,一部《孙子兵法》已开全世界军事理论之先河。最牛比的则是将其理论付诸实践的经典战例五战五胜,直取郢都,更是让后代无数军事专家为之望尘莫及。
三、吴起:战国楚名将,与孙子齐名,曾为孔子高徒子夏的学生,后因品德问题被学校开除,但反而成就了一代军事家的英名。有军事著作《吴子兵法》传世,惜无经典战例流传。
三、田穰苴:战国齐将,有军事著作《司马法》传世,无具体战例传世。
四、陈汤:西汉戍守边疆名将,《汉书》里称其“少好学,善文”,仅在给汉帝奏章里的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名言,已足显其腹中文墨水平。最创造的古今战史的辉煌战绩是以四万汉胡联军一战摧毁北匈奴主力,击斩郅支单于,传首九边,从此使我大汉天威名扬域外、至今不衰!
五、班固,他文修汉史,武经西域,36使击杀匈奴使节而西域臣服,之后经营西域30年使之成为汉之左膀,期间经典战例无数
六、周瑜:三国吴名将,史传“妙通音律,时人谚曰:曲有误,周郎顾”仅凭弹着古琴“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儒雅劲头。
七、陆逊:三国吴名将,出身“奶油书生”,经典战例当然是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夷陵之战。
八、杜预:西晋将军,杜甫的先祖,曾为《左氏春秋》作传,想来军事素养极高。最值得夸耀的战绩是指挥了统一三国的最后一战灭吴之战。
九、刘琨:西晋大臣,其诗名与曹植齐名,曾创造过夜弹胡笳吓走胡兵的战争神话,风度儒雅被时人所惊叹,惜不能恢复北方,反坠奸计遇害。
十、谢混:出身东晋世族,有诗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惜无杰出战绩。
十一、李靖:唐初开国名将,正统文人出身兼开国大将
十二、范仲淹:北宋名臣,进士出身,曾指挥对西夏作战,多有胜绩。
十三、岳飞:南宋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正统文人出身。
十四、虞允文:南宋文臣,采石矶一战力挽狂澜,重创金主完颜亮,其功绩可与肥水之战相比。
十五、辛弃疾:南宋武将,有政治军事理论著作《美芹十论》传世,词坛一代大师,惜生不逢时,后人无法领略他的传世战例。
十六、王阳明:明代名臣,进士出身,著名的理学大师,在中国哲学史上地位显赫,军事造诣上突出,超级人物。
十七、袁崇涣:明著名将领,进士出身,金庸先生曾专门撰文推崇袁督师为中国一代儒将之冠,其辉煌战绩当属著名的宁远大捷,一战击毙悍酋努尔哈赤。如果崇祯后来不中皇太极的反奸计,满清能否入关还很难说。仅凭这点就该入选。
十八、曾国藩:晚清中兴名臣,进士出身,知名理学家,能诗善文,最露脸的战绩当然就是平定发匪之乱了,但对太平军作战中也多有败绩,属屡败屡战、最后成功性的人物。
十九、胡林翼:湘军名将,进士出身,曾与曾国藩合著有《曾胡公兵法》传世,对太平军作战屡有胜绩,
二十、左宗棠:晚清中兴名臣,举人出身,自比“今亮”,镇压太平军战功显赫,一生最值得骄傲的战绩是入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之战。
历史对投笔从戎和班超的评价?
源于《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公元62年,他的哥哥班固到洛阳去做教书郎,他和母亲也跟随而去。由于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他只好到府中帮助人们做些抄写工作,用来维持生计。但他认为这样下去实在没有出息。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书,突然把笔向地上一投,长叹一口气说:“大丈夫纵然没有其他大志,也应当学习张骞和傅介子,为国家建功立业,怎么能这样长久地耍笔杆子呢!”随后,他就投笔从军去了。
班超投军以后,跟随在大将军窦固的麾下,屡建奇功。他奉命出使西域,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为汉朝和好了50多个国家,巩固了汉朝的政权,维护了边疆的安宁。后被封为定远侯。后来,人们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用来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投笔从戎的历史人物是谁?
班超。
成语投笔从戎的意思是扔掉笔去参军,泛指文人从军,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东汉时期的班超。
班超年少时,因为家中贫寒,常以为官府抄书来养家糊口。有一天,班超正在抄书时,他突然站了起来,感叹大丈夫就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不该抄书浪费生命。后来,班超当上了军官,并在对匈奴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由于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朝廷派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班超靠着聪明的智慧,度过了各种危机。他一生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在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的同时,还对外宣扬了汉朝的国威。这就是成语投笔从戎的故事。
成语投笔从戎?
投笔从戎
[tóubǐcóngróng]
出处
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见《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投笔从戎文案?
出征了!
投笔从戎!
上交给国家了。
我,和我的祖国!
军路顺利,荣耀归来。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
手里拿起钢枪,心里藏起姑娘。
因为热爱戎装,所以忠诚赤旗。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我们兵分两路,然后在顶端相见。
鲜衣怒马是少年,戎装在身护国安。
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策马卫边疆。
有志少年固国防,强军战歌最嘹亮。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待到秋来九月八,报名参军戴红花。
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这盛世之中华!
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胜疆场。
我的军魂忠于祖国,我的灵魂忠于你。
谁为我穿一次婚纱,我给她站一辈子岗。
少年正值风华正茂,壮志当以报效国家。
左手牵你,右手敬礼,此生为国,此心为你。
所谓参军就是在容易冲动犯错误的年纪去接受三观最正的洗礼!
穿上军装是保家卫国的军人,脱下军装是父母眼里的孩子。
你去保卫你的国家,我去实现我的梦想,努力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
入了部队,我的命是国家的,也许身不由己,但我的心是她的。
穿上军装就不再留恋都市的繁华,融入军营就不再羡慕花前和月下。
读书和当兵都是男人最好的修行,前者是文明其精神,后者是野蛮其体魄。
其实没什么英雄,只不过是一个个少年,换了一身衣服,站在队列里,学着向前辈一样勇敢。
“你想当兵吗?”“想!”“为什么?”“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不后悔!军人伟大!当兵!有意义!”
青年人,愿你携笔从戎照耀中国!
送花历史百科?
送花是起源于汉族的生养仪俗,用花来表达的语言实在太丰富了,收花人的您可曾领会其中的深意?要送花的你,又是否有点困扰?知道红、白玫瑰组成的花束的意义吗?知道探病时送百合要先作些处理吗?等等,要很好的表达和领悟送花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表达这种艺术。
投笔从戎的故事?
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班超从军后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后来把文人从军叫做”投笔从戎“。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他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班超投笔从戎翻译?
一、翻译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内心孝敬父母,办事慎重,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不把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以封侯,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后来,他出使西方国家,最终立下功劳,封了侯,最后遇见一人,这人对他说:“尊敬的长者,你虽是一个平常的读书人,但日后定当封侯于万里之外。”班超想问个究竟。
这算命的指着他说:“你有燕子一般的下巴,老虎一样的头颈,燕子会飞,虎要食肉,这是个万里封侯的命相。”过了好久,明帝有一次问起班固:“你弟弟现在在哪里?”班固回答说:“在帮官府抄书,以此所得来供养老母。”于是明帝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后来因犯了过失而被免官。
十六年,皇帝派遣他与同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到了鄯善后,鄯善王广礼节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后来忽然就变得马虎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从属官员说:“难道没有觉察出广对待我们礼节疏薄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来了、他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的原因。
聪明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能觉察出来,何况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呢?“于是把西域的侍者召来,诈他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西域侍者惊恐万状,把具体情况全部交代了。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最好的办法,只有借着夜色用火攻击匈奴人,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一定非常震惊害怕,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人就吓破胆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众人说:“好。“
刚入夜,就带领着官兵直奔匈奴人的营地。正遇上大风呼啸,班超让十个人带着鼓藏到敌人住房的后面,跟他们约定说:“看到大火烧起来后,你们一定要一齐击鼓大喊。“其余的人全部带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班超于是顺风放火,房前屋后的人一齐击鼓呐喊。
敌人惊吓得乱了营。班超亲手杀了三人,官兵们斩杀了匈奴使者和部下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人全被大火烧死。班超于是召见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头颅拿给他看,鄯善全国上下震惊惧怕。
投笔从戎故事简介?
班超以前是个读书的,后来参军了,当了西域都护,这就是班超投笔从戎,笔指书生,戎是军人,成语戎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