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顺治在位多长时间(顺治帝为什么只活了24年)

清朝顺治在位多长时间(顺治帝为什么只活了24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990 更新时间:2024/2/24 7:53:28

顺治皇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6岁登基,在位18年,在24岁之后便隐匿于世

人们常常讨论,24岁是帝王一生中最好的年纪,顺治帝如果在世,他为什么不继续执掌威秉?如果顺治帝在这年突然离世,那又是什么导致皇帝早崩?

一、令顺治十分痛苦的“摄政时期”

顺治登基时只有6岁,在位时间仅18年,却为历史留下了太多的迷云。作为第一个入关的幼帝,年幼的他根本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执政。

虽有天子之名,顺治却长期无法行皇帝之实。在他年幼的时候,朝政都由摄政王多尔衮掌管。而多尔衮统管旗人,又功高震主,当然不把顺治这个黄毛小子放在眼里。

当年皇太极猝然去世之后,多尔衮便有同豪格争夺位的想法。只不过孝庄最终出面,仰仗礼亲王代善和济亲王哈朗的支持,推举福临(顺治)即位。

但多尔衮不甘心,还说“若以我为君,以今上居储位,我何以有此病症”的话,言辞间充满了抱怨与不满。

在多尔衮摄政时期,他的称号还由最初的“摄政王”变成了后来的“皇父摄政王”,有说法认为这也是源于孝庄皇太后跟多尔衮的“某种关系”。

顺治帝皇帝做不成就罢了,身边竟然还平白无故地多了位专司遥控他的“父皇”,这足以令小天子龙颜大怒。可顺治年龄尚小,母亲又同“父皇”打得火热,没有人帮的小顺治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顺治七年冬(1650年),这位权倾一时的摄政王终于在北疆狩猎途中去世。关于多尔衮的死,史书是这么记载的:“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夢于喀喇城,年三十九。”

官方措辞如此简单凝练,不免引旁人遐思。当时有书《北游录》对其进行了还原,大意是说,多尔衮因膝盖受伤引发感染,最终死于外境。不管多尔衮是怎么死的,顺治帝终于能初尝权力的味道了。

二、顺治亲政时期

1651年,顺治终于迎来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亲政”。顺治不同于传统满人,他自由熟读四书五经,满脑子都是“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儒家义理。他本人曾在宫里大穿汉式服装,也曾穿戴明式皇冠皇袍,颇有些离经叛道的意思。

多尔衮等老皇族代表的是满族的利益,这些人生长在满洲,对汉人和中原文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而顺治帝不一样,他曾靠清算多尔衮和审理满洲贵族圈地案来树立自己的权威。顺治从小就跟着传教士汤若望学习算学、天文学,并对西方的数理知识特别感兴趣。在一众朝臣的帮助下,顺治帝终于坐稳了皇位。

孝庄太后为顺治安排了两任皇后,但这些满蒙族的大小姐都没有讨得皇帝的欢心。

顺治帝后来喜欢上了鄂硕的女儿董鄂妃(但此时董鄂妃已是别人的妻子了),因董氏青年时曾跟随父亲南征,熟悉正统的士人文化,比起那些在深宫里呆久了的北方女人来说,董鄂妃一定是温润贤淑些的。

董鄂妃与皇帝的关系打得火热。皇帝迷董鄂妃几乎忘我,据说皇帝曾多次向孝庄提出废后,要将董氏立为正室。顺治还曾为董氏举行了一次大典,以示对她的敬重和珍爱。

按照清朝惯例,只有皇帝册封皇后才能昭告天下。顺治皇帝这几番折腾,弄得孝庄相当不痛快。

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少年,董妃因丧子过度悲痛而去世。顺治帝十分伤心,下令礼部为董鄂妃筹备葬礼,还让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皇后传》。

顺治就算再喜欢董鄂妃,但为妃子立“皇后传”,实在是不应该。可能是顺治皇帝真的比较浪漫吧,这一点可以从皇帝对汉学与洋学的开放程度就能看出来。

三、顺治死亡之谜

董鄂妃的去世令顺治一蹶不振。顺治十八年(1661)年春晌刚过,皇帝就突然一病不起,连续七日卧榻难出,果然是得了急症。

大难最后,皇帝连忙召见了礼部侍郎王熙前接遗诏。在遗诏中,顺治对自己在统治期间犯下的错误大书特书,希望能够得到天下的宽恕。这不禁引起了后人的疑问。

尤其是在遗诏中有这样一句:“端敬皇后(董鄂妃)于皇太后恪尽孝道,辅佐朕躬,内政聿修。朕仰奉慈纶,追念贤淑,丧祭典礼,过从优厚,未能以礼止情,诸事窬溃不经,朕之罪一也。

意思是说,我太爱董鄂妃了,为她酌办丧礼超过了位分和尺度,以至于冒犯礼数,我太内疚了。

以顺治对贵妃的爱,不大可能说出这样的话。而且,根据记载来看,从皇帝死亡到出遗诏共历经了4个时辰!

若不是期间真有人修改遗诏,此事断无法解释,所以有人就推测说,“其间必有太后及诸王斟酌改定之情事”。如果推测为真,那顺治帝假死出家说就更值得人们商榷了。

民间一直有顺治帝圆寂于伽蓝的传说,但这样的说法因传奇色彩较浓而不被史家重视。关于顺治出家于哪一所寺庙,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最著名的说法是皇帝出家五台山,该说法因被金庸的《鹿鼎记》和梁羽《七剑下天山》引用而广为流传。

相传,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皇帝因董鄂妃之死闷闷不乐,遂逐渐厌烦了宫廷生活。因与僧人接触日繁,就萌生了弃位出家到五台山的念头。

小说中还记载,康熙帝曾奉太皇太后之命,假借出巡到五台山,实为寻找乃父福临。董鄂妃生前最好佛法,顺治如果真的遁入僧门,倒也符合一位痴情皇帝对爱妃的留恋。

尤其是,《敕住善果旅庵月和尚奏对录》中还记有顺治帝同僧人旅庵和尚的对话。顺治十七年(1660年)十月二十七日,顺治说:“朕常于佛前发愿:早生净土,回入婆娑,正因出家,早明心地,为临济正宗,始满朕愿。

而僧苦劝顺治不要意气用事,不如“现帝王身,行菩萨意”。但依顺治的个性,恐怕是不会听的。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曼德拉效应是什么意思(解释曼德拉效应是怎么样形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杂谈

    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著名的反种族隔离革命家、政治家及慈善家,尽管他对南非的发展造成的影响争议极大,但在南非仍然被视为国父一般的存在。曼德拉在1994年~1999年任南非总统,任期内致力于废除种族隔离,种族和解以及消除贫困和不公!他于2013年12月5日去世,当然以上是维基和百度都能查到的信息!但在2

  • 王阳明为什么被称为圣人(历史上王阳明是一个名副其实圣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杂谈

    中国有三个半圣人,第一是孔子,第二是孟子,第三是王阳明,剩下的半个是曾国藩。当然,这句话的出处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说这句话的一定是儒家弟子。作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学说,笔杆子就等于话语权。孔子自然不用说,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名号可能一张纸上都写不下。孟子也不必说,孔子衣钵的继承者和发

  • 达摩祖师简介及身份(历史上真实的达摩祖师的一生)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杂谈

    目前已知关于达摩祖师的最早文字记载,则见于大约与宋云生活在同时代的杨衒之于东魏武定五年(547)所作的《洛阳伽蓝记》。书中记载道:“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杨衒之表示,达摩祖师是

  • 射雕英雄传段天德结局(射雕中段天德最后是被谁所杀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杂谈

    只因为在大雪中多看了职业侠客丘处机一眼,民间侠客郭啸天就再也没能看到下一个春天……在整部《射雕英雄传》中,郭啸天被杀事件是郭靖的“主线任务”。从郭靖不懂事的时候起,他的母亲李萍就告诫他:要记住!你的杀父仇人叫段天德!以至于郭靖连父亲郭啸天的名讳都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牢牢记住了他的杀父仇人是段天德。后

  • 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有哪些(历史上的杰出女英雄及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杂谈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女将军,个个都是巾帼不让须眉。让世人明白:“谁说女子不如男”,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绚烂的一笔。她们都有谁?在她们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传奇故事呢?妇好,商天子武丁的王后,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善于打仗的女将军。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

  • 菊花酒是在什么节日喝(喝菊花酒习俗是哪个传统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杂谈

    九九重阳,又见重阳。重阳节,是一个非常温暖的节日,这一天很适合与朋友一起登高望远,或者在家陪伴老人。或许你清楚地知道重阳节这天应该登高赏景,饱览醉人的秋色,这天应该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可是你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吗?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作为传统节日,重阳节一样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了,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在九月

  • 上坟用的祭祀用品有什么(中国传统祭祀祖先用品的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杂谈

    清明节扫墓祭祖,是对祖先和已故亲人表达一种追思之情。带上几样他们生前喜欢吃的水果、点心等,以表敬意,这也是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扫墓祭祖,带祭品传统讲究是单数,可以是一样、三样或者五样祭品,一个、三个或五个,忌讳双数。有老话说:“祭三贡四”就是祭祀和上贡(敬神)时的传统习俗,这是最基本的祭祀讲究,万不

  • 邱家的老祖宗是谁(邱氏最早的祖先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杂谈

    一起聊聊百家姓中邱姓的起源,又是源自哪位先祖!近代历史名人又有谁?为何365位正神又要敬重邱家的祖先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往下看!影视中的姜子牙一、邱姓的起源1、邱姓最早一支源于姜姓,就是伐纣,封神的姜子牙。邱姓一般认为是由丘姓避讳而来,姜子牙封于齐而都营丘,其支庶(支孙/子孙)居于营丘者,遂以丘为氏

  • 原始天尊徒弟的实力排名(原始天尊的徒弟哪几个最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杂谈

    在封神中,阐教教主元始天尊先后共收过十六个徒弟,他们分别是南极仙翁、十二金仙、云中子、姜子牙以及申公豹。这些阐教精英虽都为一师之徒,但由于他们的入门时间以及各自的悟性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他们实力上的差距也都各不相同。那么问题来了,在元始天尊的这十六个徒弟中,究竟谁的实力最强呢?在元始天尊的这十六个门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什么意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怎么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杂谈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一句大家应该没有不熟悉的,但是传统的解读,也可以说是错得离谱,根本都没有真正理解孔老夫子的本意,后边还有一句是曾子引用《易传》来解读这一句,也就是“君子思不出其位”。传统的解读,大致的意思是说,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谋虑那个职位上的政事。这基本上就是我们通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