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荀诩历史中真实存在吗(荀彧与荀子在历史上是什么关系)

荀诩历史中真实存在吗(荀彧与荀子在历史上是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671 更新时间:2023/12/18 10:35:55

《风起陇西》大结局,居功至伟的蜀谍“白帝”、司闻曹西曹掾陈恭以魏谍之罪名被蜀汉枭首弃市,这一结果让无数观众唏嘘不已。

虽然陈恭通过林良之口告诉荀诩,陈恭“李代桃僵”替冯膺去死的结局是他早就计划好的,但还是有不少观众觉得《风起陇西》的大结局太硬太狠了。

荀诩和陈恭在牢房里的最后对话等于把整部剧背后的谍战计划都说了一遍,看起来天衣无缝,但中间也存在一些问号,本文就结合历史和《风起陇西》剧情,谈一谈这个大结局,陈恭为什么必须死?

一、李严是个隐患

不熟悉三国历史的观众可能对李严不太熟悉,他在当年的蜀汉可是顶级大人物。

李严本来是刘表下属,曹操南下时李严不愿投降就投奔了刘璋,这说明他的思想很正统,只愿意跟姓刘的混。

刘备入蜀时,李严火线投奔刘备,让刘备兵不血刃拿下成都,这是他为刘备立下的第一功。

刘备拿下西川后,李严和法正、诸葛亮、伊籍刘巴等人合作制定了治蜀法律文件《蜀科》,为刘备稳定西川立下第二功。

刘备和夏侯渊在汉中大战时,李严在后方以五千人平定了盗贼军马秦、高胜数万人的叛乱,这是他的第三功,《风起陇西》也引入了这段历史并加以改编。

刘备拿下汉中后,李严随马超、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等人一起上书汉献帝,请求让刘备进位汉中王,领头的十一个人全是刘备的大将和心腹重臣(无赵云),这是李严又一功。

李严治理地方很有办法,文韬武略兼备,为刘备立下很多功劳,更是原刘璋部属东州集团的领头人物,因此刘备死前在白帝城托孤的两位重臣就是诸葛亮和李严。

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后,李严却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李严想从益州划出五个郡成立单独的巴州,由他担任刺史,这等于是想自己拥有一块地盘,就像唐代的节度使一样,诸葛亮和刘禅显然不能允许。

其次,李严曾劝诸葛亮学曹操加九锡称王,这个做法无异于将诸葛亮推到火堆上烤,更有将诸葛亮和曹操并列的想法,因此被诸葛亮严词拒绝。

然后,李严在驻守汉中时曾宣称曹魏司马懿允诺给他更高的官职,为了稳住他,诸葛亮不得已上奏刘禅,封李严为骠骑大将军,同时还提拔李严大儿子李丰驻守李严的老地盘江州。

因此,尚书令陈震曾私下告诉诸葛亮:“李严腹有鳞甲”,意思是说李严居心险恶。

可以说,李严虽然对蜀汉有大功,忠诚度也没有问题,但这个人心术不正,再加上他地位很高,在东州集团和益州士族那里也有着很大影响,还拥有自己的地盘和部曲,经常和丞相诸葛亮闹别扭,他始终是蜀汉政权内部存在的一个隐患。

二、李严的奇葩操作

公元231年,诸葛亮发起第四次北伐,李严负责督运粮草,一开始北伐进展比较顺利,诸葛亮在形势不错时突然拔营回军,在撤退路上设计伏击射伤曹魏大将张郃,最后张郃因伤病逝。

这次北伐无功而返的罪魁祸首就是李严,他督运粮草不力,为了免责他让部下狐忠、成藩通知诸葛亮,说粮草供应不上。

当诸葛亮大军回返时,李严上奏刘禅说诸葛亮撤军其实是诱敌深入之计,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他还计划暗杀督运粮草的将领岑述,把责任推给他。

当诸葛亮大军快到成都时,李严借口自己有病偷偷跑到了江州,后来被部下狐忠劝回来,他见到诸葛亮时还故作惊讶说军粮很足,你们为什么撤军。

诸葛亮根本不用做其他事情,直接将李严写给自己的亲笔信拿出来,在刘禅面前一对质,李严的骚操作立刻暴露无遗,刘禅震怒之下,将李严贬为庶民,流放梓潼郡。

上文就是历史记载中的李严被废过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则将李严被废过程做了一些改编,时间改在诸葛亮五出祁山之时,李严要求诸葛亮撤军的理由则变成了东吴入寇。

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李严的做法几乎毫无逻辑和智商可言,仅仅为了遮掩自己的失职,就连续弄出了一系列奇葩操作,用接二连三的谎言去掩盖最初的谎言,完全不像是一个身居高位之人的做法,让人大跌眼镜。

正因为李严被废过程存在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风起陇西》就有了电视剧发挥的空间,在不改变诸葛亮、李严等人命运以及历史进程的前提下,虚构了一个“反间连环计”。

三、反间连环计

冯膺、陈恭、荀诩、郭刚、黄预这些人物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他们都是《风起陇西》虚构的人物,这些人物在剧中的任务就是配合杨仪郭淮马岱、狐忠等历史真人完成一个“反间连环计”,让李严被废的过程变得合情合理。

反间连环计是由两个反间计组成的,第一个就是由陈恭反间曹魏郭淮的青萍计划,通过牺牲间军司司马糜冲、魏谍高堂秉和五仙道让陈恭步步高升,最终取代冯膺掌控司闻曹。

第二个反间计则是针对蜀汉骠骑大将军李严,终极目的是将其整垮,不再干扰诸葛亮的北伐大计,计划的实控人和发起者是杨仪。

之所以《风起陇西》选杨仪这个历史人物担当这个“恶名”,一方面是避免把诸葛亮拉进来,毕竟诸葛亮影响力太大,在历史上处理李严也比较公正,如果《风起陇西》黑化诸葛亮,该剧没准儿也会跟李严一个下场。

另一方面杨仪在历史上本身就存在嫉贤妒能的问题,他和魏延的内讧直接让蜀汉损失了一员大将,自己也落了一个悲剧的下场。《风起陇西》在魏延之外再给杨仪加一条黑李严的恶行,一般不会引起什么非议。

至于《风起陇西》里同样参与黑李严的马岱,他在历史上曾奉杨仪之命斩杀魏延,因此在电视剧里提前和杨仪合作黑一次李严也是可以理解的。

之所以叫“黑李严”,原因是李严对蜀汉、对刘禅是忠心耿耿的,他只是和诸葛亮不对付并且人缘也非常不好。

从这一点上讲,《风起陇西》里的李严和历史上的魏延有些像,都是忠心耿耿,都是和杨仪对立,还都被杨仪和马岱合作给黑了一把。

既然李严的忠诚没问题,那想扳倒他就必须给他弄一个洗脱不了的罪名,而且最好是十恶不赦的罪名。

这种罪名在古代一般常用的有两种,一个是造反,另一个是卖国,结合起来就是谋逆大罪。

于是,在《风起陇西》中,杨仪、冯膺就利用陈恭身上的三层关系做文章,一层关系是他和冯膺有“杀父之仇”,第二层关系是他和曹魏郭淮有联系,第三层关系是他和李严情同父子。

陈恭做了两层伪装,伪装成魏谍烛龙同时伪装成李严心腹,站在李严的立场上协助冯膺完成“毁粮道—扮东吴—调粮草”的三步走计划,同时把曹魏和五仙道拉进来,通过陈恭和冯膺这两条纽带,将李严和曹魏郭淮、五仙道牢牢绑定。

与此同时,为了让李严的行动更具合理性,《风起陇西》还虚构了刘禅版的“衣带诏”,给李严增加了行动的正义感,树立了道义上的正统。

这一条“反间连环计”可谓环环相扣,其中最关键的扣眼是三个,陈恭、冯膺和密诏。

四、陈恭必须死

既然“反间连环计”都在杨仪掌握之中,他应对起来也是非常顺利,李严果然入套,被套上了“勾连曹魏出卖蜀汉”的罪名。

但是,李严事实上是忠诚的,这个罪名是被杨仪等人栽赃的,但杨仪和马岱等人显然不能承认,想把李严的罪名坐实,能让证据经得起蜀汉官员和刘禅的审查,那就必须做一系列辅助工作。

一是毁掉密诏,这么干的意义在于,在电视剧里让李严失去行动的正义性,同时由于本身刘禅衣带诏就是虚构的,毁掉密诏也能让电视剧和历史在结果上保持一致。

二是让陈恭或冯膺咬死承认自己是魏谍,要不两个人都是,要不就是其中一个人,这样才能在刘禅面前解释通为什么李严能和曹魏建立联系。

不用考虑陈恭通过林良告诉荀诩那些“他早就想死了”的话,客观角度看,相对于冯膺来说,陈恭显然更适合魏谍身份,因为他有冯膺不具备的三个条件:

一是陈恭确实和郭淮、五仙道有联系,通过曹魏的情报也能“证实”他就是烛龙。

二是陈恭和冯膺有“杀父之仇”,他承认魏谍身份同时可以保护冯膺,不至于让蜀汉同时损失两个情报系统得力干将。

三是陈恭父亲救过李严,陈恭又是李严入室弟子,和李严关系更为密切,在刘禅面前更具说服力。

因此,陈恭必须死,他以魏谍的身份被斩首,就可以坐实李严的罪过,即使李严申辩自己是被陈恭所骗,即使刘禅相信李严确实被骗,但以李严造成的北伐失败这个实际结果,他被废也是正常结局。

这样一来,李严在历史上留下的那个“用谎言掩盖谎言”的奇葩操作,就被电视剧《风起陇西》用一个复杂的“反间连环计”给解释清楚了。

虽然《风起陇西》的主要剧情都是虚构的,但不得不说,该剧能充分利用历史的角落发挥出精彩的谍战故事,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同时也不影响历史的正常结局,《风起陇西》也算是为同行做了一个出色的示范。

标签: 历史荀彧荀诩荀子关系真实存在什么

更多文章

  • 方孝孺简介方孝孺为何诛杀十族(历史上他到底犯了什么错)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方孝孺,诛杀,简介,历史,为何,到底,什么,十族

    方孝孺是明朝时期公认的浙东名儒,同时也是明朝初年“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得意门生,金华朱学的传人。方孝孺志向远大,学问醇正,文采出众,在其早年的时候便已经名扬天下,世人皆称其为“正学先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学富五车,名扬天下的一代大儒,最后却被朱棣下令车裂而死,还惨遭“灭十族”,可以说结局非常之悲

  • 张若虚的两首诗都是什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什么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或许你不会背诵整篇《

  • 蓝齐儿格格嫁给葛尔丹了吗 (蓝齐儿是康熙和谁的孩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蓝齐儿,葛尔丹,格格,康熙,孩子

    蓝齐儿是容妃的女儿,也是康熙最疼爱的格格。作为皇族的格格,蓝齐儿和那些被父母宠大的孩子一样,活得天真快乐,无忧无虑。在蓝齐儿16岁那年,28岁的李光地闯入了蓝齐儿的生活。李光地虽然比蓝齐儿大十二岁,但学富五车。都说中年心事浓如酒,少女情怀总是诗,李光地的才华,对情窦初开的蓝齐儿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敢爱

  • 朱棣是马皇后的儿子吗(明朝朱棣的身世在哪里有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马皇后,身世,记载,儿子,明朝,哪里

    关于朱棣这个人,很多人知道他都是跟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或者是迁都北京有关,对他的印象也不算是那么坏,毕竟文治武功那么厉害在哪儿摆着。朱棣的历史评价很复杂,咱们先放到一边,今天来谈一个非常八卦的问题,那就是朱棣到底是不是马皇后的儿子。这个问题虽然八卦,跟秦始皇的身世之谜,有的一拼,但不一样的

  • 赵宗实是宋朝的第几位皇帝(赵宗实为什么被立为储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宗实,储君,皇帝,宋朝,第几,为什么

    大宋治平四年,即公元1067年,宋朝第五位皇帝赵曙因病驾崩,享年三十五岁,在位4年,谥号为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永厚陵。赵曙是宋英宗,也是赵宗实,一个战战兢兢,当了宋仁宗多年养子的皇帝。站在现在的视角的来看,赵宗实的一生,很短暂很短暂,人刚刚到中年,就不幸因病去世,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宋朝

  • 前世记忆是真的存在吗(关于有转世记忆的真实案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记忆,转世,案例,真实,存在,前世,关于,真的

    自古以来,在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人是拥有“转世”的,当死后,灵魂就会进入轮回之中,重新投胎,当然,有可能会继续投胎成为人,也有可能会投胎成为动物。虽然这看起来是一种比较迷信的说法,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世界上,竟然真的有很多拥有“前世记忆”的人存在,这又是这么回事呢?美国3岁儿童讲述自己前世

  • 明朝徐滨真的存在吗(大明风华徐滨的历史原型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徐滨,风华,原型,历史,存在,明朝,真的,大明

    《大明风华》中若要评选最深情,最智慧,最受人喜欢的男主,非徐滨莫属。他和孙若微一样是靖难遗孤出身,因刺杀朱棣事件而被卷入斗争中。为了靖难遗孤能重回故土,孙若微嫁给太孙朱瞻基后,徐滨随郑和远下西洋。正统14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朱祁镇成了瓦剌俘虏,徐滨再次挺身而出,为孙若微遮风挡雨,协助她守卫北京城(历

  • 燕云台罨撒葛是好人吗(胡辇为什么要嫁给罨撒葛呢)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胡辇,罨撒葛,燕云,台罨,好人,为什么

    《燕云台》是一部情感非常丰富细腻的电视剧,萧家三姐妹的感情故事,个个感人肺腑,燕燕心系韩德让却嫁给了明扆,乌骨里为了喜隐燕燕反目成仇,而胡辇,拿着罨撒葛给她的军队,为另一个男人报仇,罨撒葛若是泉下有知,只怕会跳起来。胡辇嫁给罨撒葛不是因为爱他,她是为了救妹妹乌骨里才答应嫁给他的,罨撒葛无所谓,反正他

  • 康熙的父亲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说康熙一生都在送别)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康熙,父亲,名字,一生,送别,为什么

    (一)缺少父爱的孩子康熙的出生,是不被人期待的人。这个人,就是康熙的父亲顺治。顺治一生都在被压迫,自己所有的子嗣,除了董鄂妃所生下的第四子之外,其余子嗣的降生,对于顺治而言,都没有什么欣喜。在需要父亲疼爱的时候,顺治将所有的父爱,全部给了董鄂妃的儿子。此时的康熙在七岁时,遭遇了天花,为了避免大面积的

  • 乾隆比令妃大多少岁(乾隆时期令妃真的那么厉害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令妃,乾隆,时期,厉害,多少,那么

    这个女人从宫女起步,入宫二十年,愣是爬到了皇贵妃,这位是谁?你们用脚指头想也想到了,是令妃。令妃的逆袭之路,还用我说吗?显然不用了。今天我要给你们揭秘一些你们不知道的,令妃背后的心酸往事。在某攻略中,她是富察皇后的小跟班,乾隆的又一心头肉魏英落。《如懿传》中她是乾隆手把手调教出来的“小乖乖学霸”卫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