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孙悟空的金箍棒是谁锻造的(如意金箍棒只认孙悟空吗)

孙悟空的金箍棒是谁锻造的(如意金箍棒只认孙悟空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987 更新时间:2023/12/9 18:07:52

如意金箍棒作为孙悟空的贴身兵器,西天取经路上可谓出了不少力,不知多少妖魔死于悟空的棒下。

虽然战功赫赫,但孙悟空取得如意金箍棒的过程并不是十分光彩,其实这金箍棒并不属于孙悟空,是由太上老君打造

按理太上老君应为其主人,同时当初悟空是由东海龙处借得金箍棒,但再也没有提及归还一事,仿佛有点抢夺的意思。

东海龙王碍于实力不敢向悟空张嘴讨回,但是如来将悟空封印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悟空丝毫动弹不得,为什么贵为三清的太上老君,没有趁机将如意金箍棒拿回呢?

在太上老君眼里,金箍棒根本不是啥宝贝

在原著第三回中,孙悟空剿了混世魔王,在花果山日日组织武艺操练,俨然一副想将花果山的猴子猴孙打造成一支正规军的模样,却发现自己手中无一神兵傍身

听闻同伴讲起,东海龙王处藏有许多神兵利器,便只身一人前往龙宫准备讨一件合适的兵器。龙王倒也客气,亲自外出迎接,拿出许多武器供悟空挑选,其中有的不会用、有的太轻均不合悟空心意。

正在龙王发愁之时,龙婆向龙王献策:咱们后院不是有一块定海的铁块,给他便是。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测量江河湖海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有何用?"

这句话道出了实情,其实这金箍棒只是当年大禹治水所用的一个计量器具,并非什么神兵利器,治水结束后,便成为了天河底的一块真铁,千年无人问津。

虽由太上老君打造,但用料一般,锻造工艺一般,对比同样出自太上老君之手的九齿钉耙,金箍棒简直寒酸

所以即使孙悟空被镇压于五行山之下,动弹不得,法力无法施展,太上老君也不愿取回。

一方面这金箍棒在东海千年无人问津,太上老君若想,早就便可收回。另一方面这金箍棒算不得什么宝物,取回的意义太小。为了这样一件器物,不值得落下一个趁人之危的小人之名。

如意金箍棒通人性,只认孙悟空

虽说太上老君自己不愿取回这如意金箍棒,但如果真的细说其中缘由,就会发现,这如意金箍棒太上老君想取也取不走

要说这金箍棒也是邪乎,当年太上老君将其打造出炉,没有发现其厉害之处,大禹治水也没有当成武器来使用,到了孙悟空手里,却可大可小,灵活自如,原著三回中,悟空说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

话音刚落,金箍棒便短了些许,细了一圈。悟空再次说道"再细些更好!"结果金箍棒又细了一些。

原来这宝物原名并不叫做如意金箍棒,应为灵阳棒。从这名字中便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具有灵性的器物,或许是巧合,孙悟空其实为"灵明石猴"

第一回中,悟空出生时这样写到,"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九窍八孔正好对应了人类的九窍与动物的八孔,说明悟空虽由天地孕育,仙石生出,但却具有灵性。

所以金箍棒与孙悟空可以相互呼应,互通心意。冥冥之中,决定了千余年来金箍棒只认孙悟空一人。即使孙悟空被五行山镇压,功力无法施展,但金箍棒既然认了悟空为主,那么也不会听从老君的呼唤,背叛悟空。

太上老君在悟空大闹天宫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深知金箍棒已经属于孙悟空,便也知难而退了。

五行山不仅封印了孙悟空,也封印了金箍棒

除了金箍棒已经认了主这个原因外,太上老君没有办法将其带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来佛祖在封印孙悟空的时候也封印了如意金箍棒

仔细品读原著,就会发现,这如意金箍棒与孙悟空有众多相似之处,比如如意金箍棒的两头便各有一个金箍,悟空头上也有一个金箍。这金箍明显是后来才出现在棒子上的。

因为,当面大禹治水时这棒子名叫灵阳棒,悟空看到金箍棒时,上面刻着"如意金箍棒"几个大字,这名字就是因为棒子两头的金箍得名,仿佛金箍棒与孙悟空的碰面是注定的。

细细分析,如果说如来一手策划了西天取经,悟空的命运也早已被如来掌控,那么这金箍棒上的金箍应该就是如来的安排。

就像如来派观世音菩萨寻找取经人时给予的三个金箍,金箍棒上的金箍就是如来收降金箍棒时所套上的金箍。

同时如来也希望这根定海神针也可以定住孙悟空那如波涛大海般的心境,所以安排其成为孙悟空的武器,帮助其完成西天取经的大业!

但是如来万万没有想到,孙悟空居然带着金箍棒大闹天宫。金箍棒作为具有灵性的武器,非但没有阻止孙悟空,相反成为了帮凶,如来幸亏及时赶到,否则就酿成了大祸,这让如来极为愤怒。

所以如来利用五行山将孙悟空镇压的同时,也将如意金箍棒封印,否则悟空指挥这金箍棒便可将封印帖撕掉,帮助悟空重获自由,这种可能如来不可能想不到。所以太上老君不可能不知道其中实情。

这难怪太上老君不趁悟空被封印的五百年将金箍棒取回,一是金箍棒没有取回的价值,他不想取,二是他也取不回!

古语有云:物尽其用。虽然说这金箍棒算不上什么神兵利器,但与孙悟空颇有缘分,两者相得益彰,本应默默无闻的金箍棒也因此名声大噪。

标签: 金箍棒孙悟空锻造如意

更多文章

  • 天文学家李淳风简介(算命先生李淳风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淳风,天文学家,简介,算命,创造,先生,世界,第一

    关于李淳风,民间知道更多的只是《推背图》。严格意义上来说,李淳风应归类于科学家,只是,他的道士身份让世人看他时,总是习惯于跟那些算命之类的相联系。经人推荐,李淳风成了李世民的记室参军。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李淳风任职太史丞,工作就是看看日月星辰,记录天气变化,还得修订历法。也因此,李淳风参与了

  • 西游记三个唐僧扮演者(西游记中唐僧的三位扮演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扮演者,唐僧,介绍,西游记

    在杨洁导演笔下唐僧不再胆小怕事,迂腐无能。变得更加灵动饱满,展现了唐僧对佛祖的虔诚和对徒弟们的爱。这一部现在被大家视为经典,无法超越的86版《西游记》由此诞生。同时它也是四大名著中第一个被搬上电视荧幕的,而这短短的25集,拍了整整6年的时间。可见《西游记》的成功和整个剧组的精雕细琢是分不开的。不过在

  • 杨延昭是杨家将的什么人(身为杨家长子却被辽人称为杨六郎)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家将,辽人,杨延昭,杨六郎,长子,称为,身为,什么

    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也是大名鼎鼎保家卫国的军事家族“杨家将”中的主要人物——“杨六郎”。在“杨家将”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杨延昭是金刀老令公、抗辽名将杨业的第六子,故称为“杨六郎”。但实际上,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身为长子的杨延昭为何被称为

  • 安陵容什么时候变坏的(胆小怕事的安陵容是怎么黑化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安陵容,黑化,胆小,时候,什么,怎么

    《甄嬛传》是我国电视剧历史上一部难得的宫斗题材的经典之作,这部电视剧播出于2011年,距离今天整整十年,但是十年时间过去了,这部电视剧依然常盛不衰,深受很多观众的欢迎。估计有很多观众和我一样,时不时还会重温一遍这部电视剧。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甄嬛、沈眉庄和安陵容初入皇宫时的纯真是留在每个观众心头的美

  • 江澄为何不告诉魏无羡真相(江澄不告诉魏无羡被化丹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魏无羡,江澄,化丹,真相,告诉,原因,为何

    看完了《陈情令》,最后一刻蓝湛和魏无羡,各得所需,一个人驰骋江湖完成儿时的梦想:惩奸除恶,惩恶扬善,一个人稳坐仙督:实现自己愿望,在后方保护魏无羡,为他提供一片清明公平的江湖。可是江澄呢?他只能一个人,暗自流泪,黯然神伤,看着大家都出双入对,而他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心里的话无人可述,心里的苦,谁也不

  • 姜子牙个人资料简介(历史上真正的姜子牙生平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子牙,生平,简介,资料,介绍,历史,故事,个人,真正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河内郡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一带)人。他这人,最有名的名号便是"姜太公",也就是"愿者上钩"的主角。他之所以被尊称为"太公",是因为他辅佐了周西伯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和周武王姬发父子俩,还被姬昌封为了"太师"。不过在得到周西伯赏识之前,姜子牙活得就太不容

  • 虢国夫人和唐玄宗什么关系(虢国夫人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虢国,唐玄宗,夫人,关系,故事,爱情,什么

    提起杨贵妃,一生完全配得上一个“贵”字,不光锦衣玉食,杨氏家族也一跃成了贵族。因为杨贵妃得宠,她的表兄杨国忠官至宰相,杨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是唐朝当时最显赫的家族没有之一。虽然兄妹4人都是借杨玉环的光攀上了高枝儿,但他们却成了杨玉环后来最大的敌人——杨氏兄妹以德报怨,杨玉环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死”在

  • 明朝朱瞻基为什么短命(明宣宗朱瞻基为何才活了38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瞻基,明宣宗,短命,明朝,为何,为什么,38

    明朝帝王中,朱瞻基是一位有作为的明君,开创了“仁宣之治”。虽有“促织天子”之称,却从未因此爱好,耽误过啥正事。且书画造诣也非常厉害。所以朱瞻基堪称是一位文武全才,且活得很有情调的帝王。只可惜,年仅38岁就病死了,只得把年幼的朱祁镇,交由老妈张太后教育。但皆知“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张太后再

  • 中国古代官话是什么方言(各个朝代的官话是哪些方言)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官话,方言,朝代,中国,古代,哪些,各个,什么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的人在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很大,如果让甘肃人和广东人用方言交流,双方肯定会一脸懵懂,听对方讲话跟听外语差不多。幸好,普通话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天南海北的人交流起来相当轻松,不会产生任何障碍。古代貌似没有全国通用的普通话,那么,古人之间又是如何交流的?实际上,古代也有全国通用语

  • 皇上的儿子称为什么称号(皇上的皇子都有什么称谓)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皇上,皇子,称谓,称号,称为,儿子,什么

    阿哥是一个满族俗语,即对兄长子辈的互称,清代没有成年的皇子,也指对年纪跟自己相近的男子表示亲热的称呼,尤其是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年轻未婚女子对自己异性朋友的称呼。清朝电视剧虽统称皇帝儿子为“阿哥”,按顺序在前面加上数字,以此区分年纪排序。但除此之外仍会听见亲王、郡王、贝勒等称呼,象是《甄嬛传》称十七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