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原因(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

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原因(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24 更新时间:2024/1/20 8:09:21

提到鲁迅先生,你有没有被"背诵全"支配的恐惧感。鲁迅二字就像一个顺口溜的开头,接下来便是"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代表作……"

真的是如噩梦一般久久不能忘怀,我觉得这段话必将伴随我的终生。

我至今也无法理解背诵全文的意义,我能理解背诗、背词、背《出师表》,背元素周期表,我始终无法理解背诵《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为线。

又长又拗口,以至于多年以后我仍然对鲁迅先生的文章心怀成见,似乎是为了对抗童年的阴影而产生的叛逆。

当我慢慢克服恐惧,重新拿起鲁迅先生的文章时,才知道,他是把旧中国的病根看的极其透彻的,时至今日,也许你我都是阿Q,都是孔乙己。

阿Q作为鲁迅先生笔下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仅仅两万字便将中国人几千年来而不自知的顽疾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笔者读完后,列出了阿Q身上最主要的三个问题。

1、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用网上比较流行的话来说,"这是高手!",那么什么是精神胜利法呢?

别人打阿Q一拳,他不敢还手,便在心里说,"这是儿子在打爹。"这就释怀了。

别人打得让他求饶的时候,他便苦苦求饶。又在心里说,"我是自轻自贱的第一人。"好家伙又跟没事儿人一样。

还有更厉害的,他赌钱赢了钱又给弄没了。前两招就不太好使了,他便自己打自己,就好像在打那个害他没了钱的家伙,心里这才舒服,开开心心睡大觉去了。

就连知道自己要被砍头的时候,也想着,人生天地间,难免要被砍头的。竟也释怀了。

这可真是一项绝佳的技能啊,啥事不往心里去。往小了说自欺欺人的是阿Q,往大了说,自欺欺人的是那个时代的中国。

欧洲来中国做买卖清政府看不起人家,人家打了进来,清政府还想着我天朝上国岂能和西方蛮夷相提并论。

维新运动,慈禧老太太还觉得大清的根基这么正,学蛮夷的那套干什么。

中国人习惯了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被欺辱的时候骂对方没素质,也便过去了。"

懒得跟你一般见识""不乐意搭理你这样的",我们很少还手反击,而是得过且过自欺欺人,只为了一个心安理得,便可以舒服的活着。

2、喜欢看别人的热闹,也喜欢自己成为热闹

喜欢看热闹这个不必多说,哪人多往哪凑,都不知道卖的什么就拎着塑料袋去排队,走进一看是售楼处。

中国人喜欢凑热闹,喜欢把自己变成热闹中的一份子。

阿Q更喜欢自己变成那个热闹的主角,路人的哄堂大笑是他的兴奋剂,他喜欢哗众取宠的让别人笑而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看,大家都在看我,多神气。

他喜欢别人看得起自己,他先是说自己和赵老爷一个姓,自己也姓赵,是本家。别人好像对他尊重了些。后来他去城里偷东西回来卖,别人以为他发达了,又开始尊重他。

当真相败露后又想当革命党,他自己都不知道啥是革命而只想着神气的样子。穿着白盔白甲,到处去革命。

他总是活在别人的看法之中,人家笑了他便神气,人家不理他了他就搞出点动静。

我们都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便会不知不觉地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而渐渐的忽略了自己本来的样子,而可悲的是,人们说这叫不被别人看不起。

没有人告诉我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只告诉我们,做一个让人家瞧得起的人。

3、无法根除的奴性

也许是被封建朝统治的太久,阿Q包括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奴性是融入到血液里的。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站着说!不要跪!"长衫人物都吆喝说。

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

似乎只有跪着才能获得最大的安全感,此处仍然可以放大到当时的全中国,清政府的腐朽人民视而不见,饿不死也便活着,饿死了也便饿死了。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只要百姓饿不死这个王朝便可以为所欲为。只要吃得上饭,人民便不知道反抗。只有吃不上饭的时候,也只有一部分人站出来反抗这个王朝。

我们似乎不敢对权势说不,只能说一句,"还能怎么办呢。"

这奴性至今也未根除。

当时中国的所有病因似乎都被鲁迅先生找到了,并且把它们融入到了阿Q,闰土,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中去了。

小时候读起来即别扭又难懂,不知道现在的中学还背诵全部不背,但是真的希望别再背了,不如好好的教会孩子,为自欺欺人,何为哗众取宠,何为奴性。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朝鲜三八线是什么意思(朝鲜战争中三八线是怎么形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杂谈

    这几天有朋友问好,当初如果没有“三八线”,会不会有朝鲜战争,中国会不会出兵朝鲜?其实这些都是假设,“三作线”是美国弄的,战后即使没有这条分界线,半岛也被大国控制?严格来说,“三八线”实际上是二战的产物,是美国与苏联平分势力范围的一条线。那时冷战还没开始,但应该算冷战美苏博弈的第一块地区。那么“三八线

  • 历史上三国都是哪个三国(三国鼎立指的是哪三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杂谈

    在东汉末与两晋之间,曾有魏、蜀、吴三国鼎立,这是妇孺皆知的历史。而有趣的是,后世还广泛流传“天下三分,魏占其七”的说法。都“三国鼎立”了,还怎么能如此不均衡的“魏占其七”呢?一、“三国鼎立”的合理性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作者罗贯中写出了这样一个章节标题“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其中所谓的

  • 刘墉和和珅哪个官大(刘墉纪晓岚和珅三人谁官职大地位高)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杂谈

    在民间传说和影视剧当中,乾隆年间的三位大臣和珅、刘墉、纪晓岚那可谓是"相爱相杀"、针锋相对。有的作品当中,和珅代表贪污腐败、媚上欺下的反派,刘墉则替贫苦大众发声,时常戏耍和捉弄和珅。而在有的作品中,刘墉的角色则被纪晓岚代替,由后者接着和和珅斗智斗勇,并发展出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当然,影视剧和传说中的

  • 算卦的为什么算那么准(根据科学角度解释算卦准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杂谈

    我们经常会在网络上或者生活中听到半仙的故事,有人会绘声绘影地跟你描述算的有多准有多准,或者之前找半仙算过的事情,现如今都灵验了。正因为如此,不仅老一辈中有许多人相信半仙的预言,就连年轻人之中都相信他们的预言。多说一句,现如今的年轻人可能很少会很少找算命先生,但是星座运势、生肖属相等也属于占卜的一类。

  • 历史上真实的李绅是什么人(悯农作者李绅的真实面目)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杂谈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小学课本中的一首古诗,名叫《悯农》,作者为李绅。但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的他最终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李绅早年丧父,由母亲教以经义。青年时,他目睹了农民终日辛苦劳作,却还是吃不饱的现状,以愤慨和同情的心情,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悯农》。34岁那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

  • 三类人不建议学易经(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学易经)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杂谈

    易经作为开启中华文明的古籍,其内涵广泛应用于天文、历法、人事、预言等领域。历来就受到人们追捧,更有“不学易不可为相”的说法。作为一个开创性的著作,其不仅在古代影响人类生活,在现代的科技、建筑、人文领域,仍然就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是现代人不断学习《易经》的原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学习易经,以下

  • 俄罗斯战斗民族的由来(解读俄罗斯被陈成为战斗民族的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杂谈

    谈及如今的俄罗斯,人们自然会想到“战斗民族”这个词。尤其是在近期仍旧持续交火的俄乌冲突中,由“高加索强人”卡德罗夫率领的车臣武装力量的强势登场,更是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车臣人给人们的首要的印象就是勇猛彪悍。这个从17世纪开始就生活在战争中的特殊族群,以其强悍的战斗力,打过波斯帝国,死磕过奥斯曼

  •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拜占庭帝国繁盛走向衰落的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杂谈

    拜占庭帝国是欧亚大陆经外来蛮族入侵后幸存下来的几个传统文明之一。他就像一名历经沧桑的老者,一直活在过去的权势和荣耀中,蹒跚走过了1000年,最终走向灭亡。公元前7世纪,希腊城邦墨伽拉的移民建立了一座殖民城市,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它就是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

  • 武打明星李小龙国籍是哪里(李小龙国籍是中国还是美国)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杂谈

    6月18日,勇士荣耀创始人、大东翔搏击俱乐部老板郭晨冬在某平台评论了李小龙,他表示李小龙很了不起,但李小龙是一个美籍华人,是一个美国人,。他很早就移民到了三藩市也就是现在的旧金山,然后以中国功夫为契机在好莱坞发展。那个时代的功夫电影占据了一席之地,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就是通过电影当中展现的中国功夫,让

  • 演员杨烁的个人资料简介(杨烁妻子王黎雯的个人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杂谈

    近两年演员翻车案例特别多,男演员尤其是中年男演员尤其多,杨烁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从《欢乐颂》到《大江大河》,他原本已经凭借演技站住脚,事业稳定、家庭幸福,然而他却一点点将自己作没了。1983年,杨烁出生在黑龙江伊春市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的教育非常传统,父亲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儿子必须要严格管教。再加上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