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朝鲜三八线是什么意思(朝鲜战争中三八线是怎么形成的)

朝鲜三八线是什么意思(朝鲜战争中三八线是怎么形成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879 更新时间:2024/1/17 15:47:53

这几天有朋友问好,当初如果没有“三八线”,会不会有朝鲜战争,中国会不会出兵朝鲜?其实这些都是假设,“三作线”是美国弄的,战后即使没有这条分界线,半岛也被大国控制?

严格来说,“三八线”实际上是二战的产物,是美国与苏联平分势力范围的一条线。那时战还没开始,但应该算冷战美苏博弈的第一块地区。

那么“三八线”到底谁提出来的,为苏联轻易就同意了?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01

三八线就是北纬38度线,把朝鲜半岛大体一分为二。但这条线也是军事政治分界线,北边是朝鲜,南边是韩国。三八线是二战后产物。

战后,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划分势力的分界线,据资料显示是美国提出的,但解放朝鲜半岛却是苏联的事,为什么苏联却轻易接受美国这条分界线呢?

其实三八线是最早日本人提出来的,从地图上三八线穿朝鲜半岛东西两端,长度约300多公里,这条线最早提出的日俄战争时期。

甲午战争后,日本借机占领朝鲜半岛,并在朝鲜半岛进行殖民统治,而此时沙俄势力也想进入朝鲜半岛。

日本对俄国当时还有畏惧,日本曾提议以北纬38度线划界,与沙俄平分半岛,但俄国却强硬拒绝。

此后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没想到居然败于日本。此后日本独自占领朝鲜半岛,三八线就没有这个提法了。

抗日战争时,日本占据中国东北,日军在朝鲜半岛有部署。到了1945年,日军以三八线为界分为两部分,北部由关东军负责,南部则归日军大本营。

正是由于日本划分,战后给美国提供了思路及依据。因此最早的“梗”出自日本,只是日本未落实这条线而已。

02

1945年下半年,日本露出败势,苏联于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并出后东北及朝鲜北部。8月10日,苏联占领朝鲜雄基,不久苏军迅速南推进,如果美国这时不出手,苏联将很快解放朝鲜半岛。

美军在干啥呢?

美军正在日本本土忙着打仗,对于朝鲜半岛上日军迅速败退,美国没料到。美国认为日军与苏军在半岛得有几次激烈战争,那样美军就能在日本轻松解决问题。

但美军失算了,高估了朝鲜半岛上的日军实力,因为有部分日军是半岛上的人,打仗时这些人直接就投降了。

眼看苏军就统一朝鲜半岛,美国干着急,此时美军正在琉球与日军作战,即使冲绳美军也鞭长莫及,距离朝鲜半岛600多公里,无法很快抵达半岛与苏联瓜分。

美国不可能让苏联快速解放朝鲜,因此美国的国务院陆海军部门召开会议研究应对之策。当时作战参谋伯恩斯迪尔据说抽了很多烟,最后突然想到38度线。

为什么想了半天才想到38度线?

虽然日本的三八线美国知道,但美国当时不愿用,如果用了,北部朝鲜面积比南部要大,而且三八线距离汉城太近

不过最后美国还是决定以三八线为分界线,因为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这个办法能临时折衷,而且有日本的依据,其他的苏联不一定答应。

这条建议连夜报给美国总统杜鲁门,不久这个方案送到英苏驻美国使馆,并通知了麦克瑟。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杜鲁门密告斯大林。斯大林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杜鲁门还担心苏联不同意,但美国作战局局长林肯认为,苏联不接受也得接受,对待斯大林必须强硬。后来苏联并没有提出反对声音,苏联负责三八线以北的日军受降,该区域由苏联接收。

三八以南由美军负责接受。其实这一方案也是美军无法抵达朝鲜半岛而仓促形成的,至少让苏军停下来,然后美军再派兵到朝鲜半岛。

1945年9月2日,麦克阿瑟发布三八线的决议,此时已经越过三八线的苏军也只得向北后撤到三八线以北地区。几天后美军进入朝鲜半岛,三八线正式成为美苏两国的分界线。

03

对于苏联轻易答应美军的三八线协议,外界不理解,其实从当时情况看,苏联同意美国的建议是有自身考虑的。

苏联虽然很强大,但苏联在二战前期也遭受过重创,差点被德国亡国。因此,苏联不想再打了,想着急重建国家。

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因不得不提,因为苏联核弹还没有研制出来,不敢与美国翻脸。美国已经在日本试验了两颗,不排除美国与苏联打仗扔原子弹,这是斯大林无奈。

虽然苏联加紧研究,但没出来之前受制于美国。这就是为什么美苏等大国竞相研制核武器的原因。大国杀器,有了就有说话的份量。

第三个原因,据说苏联向美国提出要占领日本北海道的问题。当时苏联已经占领千岛群岛,想进一步占领北海道,但美国没同意苏联占领北海道,不过默许了苏联占领千岛群岛。所以苏联与美国也有交易在里面。

另外,还有人认为苏联重心在欧洲,对亚洲的远东不感兴趣,只要保持住自己利益即可。

其实苏联之所以没反对美国的提议,说白了就是苏联实力还未达到与美国抗衡的地步。当然美国提出的划界,苏联认为损失不大。

现在三八线已经存在75年,这条线或许将继续存在下去。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历史上三国都是哪个三国(三国鼎立指的是哪三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杂谈

    在东汉末与两晋之间,曾有魏、蜀、吴三国鼎立,这是妇孺皆知的历史。而有趣的是,后世还广泛流传“天下三分,魏占其七”的说法。都“三国鼎立”了,还怎么能如此不均衡的“魏占其七”呢?一、“三国鼎立”的合理性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作者罗贯中写出了这样一个章节标题“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其中所谓的

  • 刘墉和和珅哪个官大(刘墉纪晓岚和珅三人谁官职大地位高)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杂谈

    在民间传说和影视剧当中,乾隆年间的三位大臣和珅、刘墉、纪晓岚那可谓是"相爱相杀"、针锋相对。有的作品当中,和珅代表贪污腐败、媚上欺下的反派,刘墉则替贫苦大众发声,时常戏耍和捉弄和珅。而在有的作品中,刘墉的角色则被纪晓岚代替,由后者接着和和珅斗智斗勇,并发展出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当然,影视剧和传说中的

  • 算卦的为什么算那么准(根据科学角度解释算卦准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杂谈

    我们经常会在网络上或者生活中听到半仙的故事,有人会绘声绘影地跟你描述算的有多准有多准,或者之前找半仙算过的事情,现如今都灵验了。正因为如此,不仅老一辈中有许多人相信半仙的预言,就连年轻人之中都相信他们的预言。多说一句,现如今的年轻人可能很少会很少找算命先生,但是星座运势、生肖属相等也属于占卜的一类。

  • 历史上真实的李绅是什么人(悯农作者李绅的真实面目)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杂谈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小学课本中的一首古诗,名叫《悯农》,作者为李绅。但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的他最终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李绅早年丧父,由母亲教以经义。青年时,他目睹了农民终日辛苦劳作,却还是吃不饱的现状,以愤慨和同情的心情,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悯农》。34岁那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

  • 三类人不建议学易经(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学易经)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杂谈

    易经作为开启中华文明的古籍,其内涵广泛应用于天文、历法、人事、预言等领域。历来就受到人们追捧,更有“不学易不可为相”的说法。作为一个开创性的著作,其不仅在古代影响人类生活,在现代的科技、建筑、人文领域,仍然就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是现代人不断学习《易经》的原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学习易经,以下

  • 俄罗斯战斗民族的由来(解读俄罗斯被陈成为战斗民族的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杂谈

    谈及如今的俄罗斯,人们自然会想到“战斗民族”这个词。尤其是在近期仍旧持续交火的俄乌冲突中,由“高加索强人”卡德罗夫率领的车臣武装力量的强势登场,更是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车臣人给人们的首要的印象就是勇猛彪悍。这个从17世纪开始就生活在战争中的特殊族群,以其强悍的战斗力,打过波斯帝国,死磕过奥斯曼

  •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拜占庭帝国繁盛走向衰落的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杂谈

    拜占庭帝国是欧亚大陆经外来蛮族入侵后幸存下来的几个传统文明之一。他就像一名历经沧桑的老者,一直活在过去的权势和荣耀中,蹒跚走过了1000年,最终走向灭亡。公元前7世纪,希腊城邦墨伽拉的移民建立了一座殖民城市,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它就是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

  • 武打明星李小龙国籍是哪里(李小龙国籍是中国还是美国)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杂谈

    6月18日,勇士荣耀创始人、大东翔搏击俱乐部老板郭晨冬在某平台评论了李小龙,他表示李小龙很了不起,但李小龙是一个美籍华人,是一个美国人,。他很早就移民到了三藩市也就是现在的旧金山,然后以中国功夫为契机在好莱坞发展。那个时代的功夫电影占据了一席之地,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就是通过电影当中展现的中国功夫,让

  • 演员杨烁的个人资料简介(杨烁妻子王黎雯的个人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杂谈

    近两年演员翻车案例特别多,男演员尤其是中年男演员尤其多,杨烁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从《欢乐颂》到《大江大河》,他原本已经凭借演技站住脚,事业稳定、家庭幸福,然而他却一点点将自己作没了。1983年,杨烁出生在黑龙江伊春市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的教育非常传统,父亲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儿子必须要严格管教。再加上杨

  • 披荆斩棘的意思解释(成语披荆斩棘的来源故事及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杂谈

    冯异,字公孙,颍川郡父城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人,出自姬姓冯氏,周文王后裔,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冯异新莽政权末期,冯异任颍川郡郡掾。公元22年,南阳郡刘縯等绿林军起兵,冯异奉命,统领五县,据父城,抵抗绿林军。23年,新莽政权覆灭,绿林军拥戴刘玄,建立更始政权,开始平灭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