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时候滴血认亲原理(古代滴血认亲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古时候滴血认亲原理(古代滴血认亲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746 更新时间:2024/2/1 12:12:38

如果你经看古装剧,那么"滴血认亲"这个桥段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这种自古以来就流传的认亲方式,经过影视作品的传播已经路人皆知。

之所以如此操作,是因为孩子的母亲不会有错,自己亲生出来的,假不了。

但对于孩子父亲不知是谁或者身份存疑的话,那么根据当时现有的科学数据,就只能采取滴血认亲的方法进行身份核实了。

那么这种认亲的方式到底靠谱吗?看似简单的方式,能够有那么准确吗?

一般来说,滴血认亲在古代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将血滴在骨头上,如果能够渗进去就是亲生的;第二种就是常见的合血法,将疑似双亲的两个人各从手指上取一点血出来,两滴血全部滴入水碗中,如果两滴血能够融合在一起就证明这两个人是亲生的。

影视剧中一般采用的都是合血法。

关于滴血认亲,曾经在古代出现过很多荒唐的事迹。《南史》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南朝齐有一个人叫萧综,他的母亲吴景晖因为非常漂亮被选入宫中,成了当时皇帝萧宝卷的妃子,在他母亲怀孕七个月后便提前生出了他。

此时宫中流言四起,怀疑萧综不是萧宝卷的子嗣,等萧综长大时自己也开始对自己身份怀疑。

不久萧宝卷荒淫无道,众叛亲离,最终死于宦官手中。

萧综感到机会来了,于是一个荒唐的计划由此产生:一天夜晚,萧综悄悄挖开了萧宝卷的坟墓,取出尸骨后将自己的血滴在骨头上,此时血液神奇地渗入了进去。

疑心很重的萧综又残忍地杀掉了自己的儿子,再次用自己的血来测试真伪,当血再次渗入骨头之中后,萧综这才相信自己的确是萧宝卷的亲生儿子。

为了自己认亲得出真相,挖祖坟杀亲子,也是奇葩不已了。

三国时期谢承所著的《会稽先传》中也记载了这样一件故事:一位叫陈业的男子,其兄渡海遇难,同船还有六十人共同遇难。

为了辨认面目全非的遗体,陈业仰天大哭,用合骨法测试关系,终于找到了兄长的遗骸;其他百姓也一同效仿,在一片哭声中纷纷找到了各自亲属的遗体。

而我们最为常见的,就是利用"滴血认亲"来破获冤案大案。方法也跟萧综的方法一致,将疑犯的血滴在死者的骸骨上,来确认身份。

不过从科学上来说,这样的方法其实是靠不住的:人体死亡后,经过分解仅剩下骨骼,这样的骨骼因为是腐烂而成的,骨头表面都密布了许许多多。

肉眼看不到的细缝与"孔",任人的血液滴在上面都能渗入进去。

而如果骸骨上依然存在一些残留的软组织且结构完整时,那么此时在滴入任何人的血(包括凶手),那么都不会发生血液渗入骨头的情况。

可见这样的处置方法不仅科学上说不通,对于实际破案也不能起到过大的的作用,但在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的古代,这也算是一种科学方式。

古代使用合骨法其实有许多限制条件,只能是生者与死者之间进行鉴定,一旦在生者与生者的鉴定就无可奈何了。

但这也难不倒聪明的古人,除合骨法外第二种认亲方式——合血法就此应运而生。

具体操作是将两人刺出的血滴在带水的容器内,看看能否融为一体,如果能融合在一起,就说明存在血缘关系。然而这看似简单的方法到底有用吗?

与前面的合骨法一样,这种合血法也是不可信的。正常人的血液中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

由于渗透压的关系,红细胞会在水中会吸收水份而胀破,细胞膜胀破后自然就没有了"隔膜",也就不会出现独立的现象。

从肉眼看,血和水融为了一体,而实际是红细胞破碎后混在一起,不是真正融为一体。

所以用这种方式根本就无法判定两者的关系,不管是不是血缘关系也是如此。

滴血认亲虽然是不可行的,也没有科学依据,不过血液的鉴定的确可以提供两人真实关系的有力证据,这个就是DNA的现代技术。

早期时采用红细胞分离来进行亲子鉴定,但这个方式只能验证不是亲生的,无法证明是否有亲缘关系,并且准备率也不高。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抗原亲子鉴定被推了出来,准确率能达到八成。

到了1985年莫里斯人发明了更有效的鉴定方式,准确性接近于100%。

在采集的DNA的片段上共有十六个点,放在仪器上如果发现有三个点存在差异,那么这个孩子就不是这个人的亲生。

结语

滴血认亲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虽然方式有些荒唐,但在那个医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这种认亲的方式也平息了不少事情,少了很多争端。

毕竟它测不出"非"亲缘关系,可事实真相也许只有自己最清楚了。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男人留胡子的讲究说法(古代男人留胡子有什么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杂谈

    小时候经常偷偷的拿起父亲的刮胡刀学大人的样子刮胡须,而母亲看到后,就会说:“千万别刮,以后越长越多看怎么得了。”那么,胡须真的会越刮越多吗?其实,早在1970年,科学家便做了实验,每周刮腿毛并坚持数月,没有发现毛发越刮越厚。根据《科学美国人》的一项新研究,也没有证据证明这个结论成立。而人类的毛发发梢

  • 杨玉环和安禄山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安禄山是杨玉环什么人)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杂谈

    自古英雄爱美女,这一点不假,可是很多所谓的英雄最后还是因为美女导致一无所有了,并不是说什么红颜祸水。而是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存在很多匪夷所思的秘密,这些隐藏的秘密,往往才是失去一切的主要原因。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鼎盛的朝代,也是历史上比较开放的朝代,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男女关系方面,都是十分开放的

  • 赊刀人最新预言(赊刀人留下的2022年预言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杂谈

    说起预言,在我国有一个古老的职业,他们走街串巷,贩卖物品,不过这些东西他们只赊不卖,并且每赊一样东西,他们都会留下一个预言。只有预言成功后,他们才会来收钱,否则的话,他们分文不取,这就是“赊刀人”。据说赊刀人是鬼谷的传人,能占卜未来、推测盛衰、每一次当有巨变的时候,他就会现身给世人以暗示,相当的厉害

  • 秦始皇比刘邦大几岁年龄(秦始皇和刘邦是一个时期的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杂谈

    秦始皇只比刘邦大3岁,可为什么总觉得两人,相差上百年?在我国历史上面,秦始皇和汉高祖这两个人大家肯定不陌生,秦始皇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伟大的秦朝。而汉高祖则继承了秦朝的法统、制度,建立同样伟大的汉朝,而我们在进行对比的时候,往往都觉得秦始皇应该比汉高祖要大很多,甚至相差了上百年。但是其实秦

  • 孙思邈被称为什么药王(孙思邈被皇上封为药王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杂谈

    “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铅烧汞炼点丹药一七回春”。镌刻在陕西耀县药王山药王庙大殿前铁旗杆上的这幅对联,盛情讴歌了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一生的伟大业绩。由此放眼望去,群峰突兀,古柏参天,风景优美。步入庙门,但见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碑石林立、翠树掩映、好不古朴幽雅。迎面一尊孙思邈泥塑彩像、温和端庄、栩栩

  • 武则天真实出生地址在哪里(武则天是四川人还是山西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杂谈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都是搞起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工程,所以历史上很多名人也就成了各地竞相争取的对象。但偏偏历史上很多的名人,他的出生地是有争议的,于是很多地方都打起了这种名人关系,争抢出生地的事情时有发生。最著名的就是关于诸葛亮的出生地,到底是湖北还是河南,一个南阳就有起码两种解释,到现在为止谁

  • 世界上真的有丧尸吗(传说中的丧尸是真正存在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杂谈

    大家想没想过这样一场灾难?那就在我们平静的生活中,忽然出现了危机,一些人像发疯了一样,向着旁边的人咬去,顿时周围乱做了一团。对!没错,这就是“生化危机”。这不是电影中的桥段,因为按照科学家们的判断,生化危机真的可能出现,甚至为此,美国还出台了一个非机密的训练方案,并在方案中,列举了几种可能出现的丧尸

  • 桃花源记是桩大阴谋(为什么说桃花源记的背后故事很恐怖)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杂谈

    关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一种声音显得比较奇特,那就是这篇文章里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实际上是一个透露着诡异的所在,甚至有人将其认为是一处“亡灵”的空间。不否认,如果以今天的视角来看,《桃花源记》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可理解”的地方,以至于细思之下,竟会有些微的“诡异”之感。这种令人产生“诡异感”的原因

  • 隋炀帝被谁杀死(在江都杀害隋炀帝的是不是宇文化及)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杂谈

    人们都说宇文化及杀死了杨广,实则不然。因为,杀死隋炀帝杨广的另有其人。此事发生于公元618年,此时天下已然混乱不堪,隋朝的关中根据地也已经落入了李渊之手。隋炀帝见中原已经大乱,各路枭雄竞相而起,便决定留在江都,试图割据一隅之地保全自己。但让隋炀帝没有料到的是,由于随王伴驾的禁卫军多是关中子弟,这些人

  • 朝云苏轼是什么关系(侍女朝云如何成为苏轼的知己)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杂谈

    熙宁七年(1074)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将王朝云赎买出籍,到了苏家做侍女。后人不少发挥说朝云乃杭州名妓,这可能是夸张了,她当时不过12岁。从苏轼自己写的文字上看,朝云是来苏家后才开始学习读写的,苏轼为她取字“子霞”。朝云应该很美丽,秦观就曾在词里夸赞她的容颜“美如春园,目似晨曦”,东坡写了一首词回应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