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懿传巴林湄若结局(如懿传中皇帝为什么这么忌惮颖妃)

如懿传巴林湄若结局(如懿传中皇帝为什么这么忌惮颖妃)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88 更新时间:2024/1/30 13:02:22

《如懿传》中的蒙古女子,历史上并未生育,却被封为贵妃

这些年后宫剧越来越吸睛,也正是因为我们逐渐关注到了女性的力量。在众多女性角色的背后,我们总是能看到他们在不公平的环境下,仍然不断努力的模样。

我们见过许多女人吃够了苦头,但也仍然熬不出头。同样的,也有些女人生来就好命,起点便是别人的终点,就比如《如懿传》中四十九部的代表,颖妃。

《如懿传》中的颖妃,原名叫巴林·湄若。这个角色其实是《如懿传》中后期相对比较重要的人物,作为如懿的扳手,她凭借自己的智慧能力搞定了全剧大boss卫嬿婉。

对于颖妃,我们的第一印象大多是直爽跋扈,怼天怼地,啥都不怕。其次便是颖妃有一个传闻中连乾隆都忌惮的蒙古四十九部,于是在宫里横着走,没有人敢以下犯下。

也正因为如此,颖妃这个人物有极大的冲突感,她明明是乾隆的宠妃,但是乾隆却对她格外忌惮,处处避让,这显然不像是一个皇帝该有的模样。

而颖妃的地位,也并没有真的超越乾隆,她说白了还是母家送到大清“和亲”的公主,不管怎么样都不该对乾隆摆脸色。那么在这里,我们便仔细分析这种冲突感。

首先,我们就不得不提的是颖妃背后的四十九部。不谈及历史,我们从整个故事背景来看,蒙古四十九部是一个不小的势力,但是绝对无法撼动大清的地位。

如果四十九部和大清发生了争执,那必然是兔死狐悲,谁都吃力不讨好。

基于此,乾隆礼待四十九部,一方面希望他们别弄出什么幺蛾子,给自己添麻烦,另一方面希望他们能够巩固大清的江山,不受外敌的侵犯。

而从四十九部来说,依附大清是最好的选择,哪怕是有那个野心,凭借他们自己的力量也要独吞大清,这显然是非不不符实际的“幻想”,所要付出的代价极大,且未必会成功。

而依附大清,不仅让自己有了背靠背的友军,还能维持四十九部的和平,这才是四十九部的核心利益。

说白了,一个领袖想要拓宽自己的领土,前提是要先守护好自己原有的城池。四十九部做的维护自己的城池。

综上所述,我们就不难发现,四十九部虽然归属于朝廷,但是他们和朝廷的关系是平等互助。虽然互为利用,但是为了彼此的利益,愿意给对方留几分薄面。

四十九部确实“贡献”了一个公主给大清,但是他们这个“贡献”并非是牺牲,而是希望通过这个“宝贵”的公主,让双方合作更为稳固。

颖妃进宫并非是为了讨好皇上,而是代表四十九部门合作的态度。人家既然愿意把公主下嫁,那成了亲家关系,关系便更进了一步。

四十九部与朝廷的关系,也映射了乾隆和颖妃的关系。

从社会层面来看,我们看到的是女人依附男人,颖妃是乾隆的妾室。

但是从政治背景来看,颖妃和乾隆是“共存”,这其中没有任谄媚,污蔑,甚至是践踏的意思。那么我们就不难分析颖妃在后宫的冲突感了。

所有人都怕皇帝,为什么她不怕。因为后宫所有人都是乾隆底下的臣子,他们的身家性命都握在了乾隆一个人的手上。当乾隆能够独揽他人的人权和性命之时,他们只能讨好这个君主。

但颖妃不同,她所代表的四十九部是效忠大清,乾隆如果不满,也无法当机立断铲除四十九部,他们蒙古有他们自己的生命力,并且足够团结,乾隆也无法“无脑”摧毁四十九部。

而这种母族的生命力,才是颖妃站稳脚跟的底气。

再说颖妃为什么敢在后宫作妖,那些太后不敢说的话,如懿不敢挑明的话,颖妃可以大大方方说出来。

整个后宫,也只有颖妃敢指着卫嬿婉的鼻子骂她谄媚,哪怕对方是比她高好几个阶级的贵妃,她也丝毫没在怕的。颖妃不怕得罪人,这其中有几个底层逻辑。

其一,颖妃出身于蒙古,蒙古女人大多豪放,坦率,他们是那种当面可以干架也不愿意在背后悄悄说人坏话的“大女人”性格。那么对于颖妃来说,她自然不可能对卫嬿婉留情。

这两个人碰上都还好,但凡交锋了,颖妃必然是要开炮的。要不是因为后宫不能赤手空拳搏斗,否则颖妃打一顿都算轻的。

其二,颖妃的母家虽然以蛮狠暴力为生存法则,但是在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逻辑背后,其实是也能透露出他们为人处世的准则。

也正如故事中的颖妃所说,卫嬿婉这样的女人,但凡在她额娘的身边,那就必然是要被打死的。也就是说,在蒙古,“人品有问题”就是死罪,被打死也不为过。

卫嬿婉不过是仗着皇帝的宠爱,颖妃才没办法。她必须要尊重皇帝的选择,但这不代表她要尊重皇帝选择的卫嬿婉。

其三,也正如我们所见,皇帝礼待四十九部。既然礼待,那凡事就要讲究一个“理”字。要说这颖妃虽然出口跋扈,但是谁又能说她说的是错的呢?

这满宫上下都知道卫嬿婉如何用手段爬上龙床,如何使用自己的小心计去害人,大家不过是看着她背后有乾隆撑腰,所以什么都不敢说。

但是颖妃可不同,她偏要说,说的那些话,又让人无法反驳。乾隆又怎么可能因为这种儿女私情,真的为了卫嬿婉,得罪蒙古四十九部呢。

而第四层隐藏更深的行为逻辑是颖妃对乾隆的认同,她相信他们四十九部依靠的是一个圣明的君主。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颖妃才敢去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那是因为她知道皇帝其实是一个心中自有标杆的人。

一方面来说,她不可能干涉乾隆的决断,乾隆宠爱卫嬿婉,必然有其宠爱的理由。

而另一方面,她也相信乾隆是一个聪明人,不可能会为了这样一个小女子,伤了自己的心。孰轻孰重,大家都心知肚明。

颖妃的幸运,其实不仅仅是依赖于自己的娘家,而是她坚持自己的生存法则,勇敢且自信。

这其实是魏嬿婉远不可及的品质,故事中的颖妃深受巴达宠爱,在蒙古的地位十分尊贵,犹记得颖妃进宫拜见如懿的时候,送的是他们蒙古的两个吉祥娃娃。

从这一个小举动上,我们就能看出来,这个女孩骨子里藏着的,是一个天真浪漫,纯粹可爱的灵魂。

这是一个在爱中滋养长大的女孩,所以她敢于直面社会的黑暗面,也正如她到了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后宫,她也能行得正做得直。

这其实需要极强的自驱力和判断力,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她并非真的懵懂无知,她逢人遇事也有自己的判断力。

颖妃遮掩过锋芒,当卫嬿婉设计勾引皇帝的时候,颖妃自顾自吃肉喝酒,并没有为自己出头。

颖妃也敢于挑战权威,当乾隆沉迷于寒香见,怒斥三哥时,颖妃大声质问乾隆,是否是他们圣明的君主,而后被惩罚禁足。

颖妃也懂得借刀杀人,以力推力,颖妃在后宫真正施展拳脚的一步,便是告诉琅嬅的女儿璟瑟,卫嬿婉要取代如懿。

这也就造就了我们后面所见,璟瑟给乾隆吹耳边风,示意卫嬿婉行事不正,影响皇子。

卫嬿婉的倒台必然有颖妃的几分功劳,但她却从未居功,只像是干了一件她认为正确的事儿。后宫的女人大多被童颜同化,到了最后人人均有执念。

但湄若好像是那个意外,她总是明白自己该站在什么位置,也知道该出手就出手,干脆利落,大大方方。

湄若身上总有一股朝气,这种朝气可以抵御后宫所有的阴暗。我们再仔细品味,湄若身上的这股朝气,不就是与生活对抗的毅力吗,这种不服输的劲儿,才是湄若能够泯然于众人的可贵品质。

生活无法把她摧毁,皇权不能,人性更不能。

湄若始终是那个湄若,她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只走自己坚持的道路,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地方。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三毛和荷西有什么故事(三毛和荷西发生甜蜜爱情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杂谈

    1979年,9月30日。这一年的中秋节,三毛的丈夫荷西,在拉帕尔马岛的海中潜水时意外离世。三毛在经历过此次巨大的情感浩劫之后,头发开始变得花白。“荷西失踪那天,我整夜祷告,我不信神,可是为荷西,神却是我最后的求助。我说上帝,我用所有的忏悔,向你换回荷西,哪怕是手断了,脸丑了,都无所谓,一定要把我的荷

  • 有声电影诞生于哪一年(有声电影是什么时候问世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杂谈

    自学成材的爱迪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发明了自动电报发射机和接收机(1874),留声机(1877),炭粒话筒(1877),并于1879年成功地发明了第一种可供出售的白炽灯。爱迪生利用在他名下的几百项科学发明,建立了“爱迪生电气公司”,1892年改为“通有电气公司”。爱迪生是一个科学天才,虽然一直很忙,

  • 嘉庆的儿子是谁(为什么嘉庆皇帝最喜欢五阿哥绵愉)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杂谈

    清朝皇帝的那些儿子们,相对来讲,嘉庆的那几个,知名度是比较小的,至于原因。一者是嘉庆的儿子比较少,只有五个。二者嘉庆的儿子不是很优秀,比较聪颖的四阿哥绵忻只活了24岁,剩下的那三个,道光比较平庸,绵恺不成器,绵愉年纪又太小。今天我们来说一下年龄最小的五阿哥绵愉。01绵愉生于嘉庆十九年二月二十七日,当

  • 窦漪房和刘恒的爱情故事(刘恒只喜欢窦漪房一个女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杂谈

    最近重温经典宫斗剧《美人心计》。再重温的时候,还是被窦漪房的聪明才智,心地善良所感动。用现在的话说,窦漪房真的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聪明才智样样俱全。她的一生非常荣耀,也非常幸运,刘恒后宫佳丽三千,却只爱窦漪房一个人。那么窦漪房到底凭什么,能够获得刘恒的宠爱呢?在剧情当中,窦漪房是吕太后安插在刘恒身

  • 古代女子刑罚(我国古时候女人犯错都发明了哪些酷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杂谈

    在中国历史上,太监是封建落后制度遗留下来的陋习,从而产生这总畸形的产物。男人通过自残身体的方式,最终获得登入高层人士的机会,成为皇帝身边的人,古代的太监处于男人和女人之间,他们的内心往往是十分阴险的。古代大多数太监都是坏人,比如赵高、十常侍、刘瑾、魏忠贤等等,因为他们身体的残缺,造成人格心里的扭曲。

  • 古时候滴血认亲原理(古代滴血认亲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杂谈

    如果你经常看古装剧,那么"滴血认亲"这个桥段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这种自古以来就流传的认亲方式,经过影视作品的传播已经路人皆知。之所以如此操作,是因为孩子的母亲不会有错,自己亲生出来的,假不了。但对于孩子父亲不知是谁或者身份存疑的话,那么根据当时现有的科学数据,就只能采取滴血认亲的方法进行身份核实了。

  • 男人留胡子的讲究说法(古代男人留胡子有什么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杂谈

    小时候经常偷偷的拿起父亲的刮胡刀学大人的样子刮胡须,而母亲看到后,就会说:“千万别刮,以后越长越多看怎么得了。”那么,胡须真的会越刮越多吗?其实,早在1970年,科学家便做了实验,每周刮腿毛并坚持数月,没有发现毛发越刮越厚。根据《科学美国人》的一项新研究,也没有证据证明这个结论成立。而人类的毛发发梢

  • 杨玉环和安禄山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安禄山是杨玉环什么人)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杂谈

    自古英雄爱美女,这一点不假,可是很多所谓的英雄最后还是因为美女导致一无所有了,并不是说什么红颜祸水。而是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存在很多匪夷所思的秘密,这些隐藏的秘密,往往才是失去一切的主要原因。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鼎盛的朝代,也是历史上比较开放的朝代,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男女关系方面,都是十分开放的

  • 赊刀人最新预言(赊刀人留下的2022年预言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杂谈

    说起预言,在我国有一个古老的职业,他们走街串巷,贩卖物品,不过这些东西他们只赊不卖,并且每赊一样东西,他们都会留下一个预言。只有预言成功后,他们才会来收钱,否则的话,他们分文不取,这就是“赊刀人”。据说赊刀人是鬼谷的传人,能占卜未来、推测盛衰、每一次当有巨变的时候,他就会现身给世人以暗示,相当的厉害

  • 秦始皇比刘邦大几岁年龄(秦始皇和刘邦是一个时期的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杂谈

    秦始皇只比刘邦大3岁,可为什么总觉得两人,相差上百年?在我国历史上面,秦始皇和汉高祖这两个人大家肯定不陌生,秦始皇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伟大的秦朝。而汉高祖则继承了秦朝的法统、制度,建立同样伟大的汉朝,而我们在进行对比的时候,往往都觉得秦始皇应该比汉高祖要大很多,甚至相差了上百年。但是其实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