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叶公好龙出自于寓言故事吗(叶公好龙讲的是什么内容)

叶公好龙出自于寓言故事吗(叶公好龙讲的是什么内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89 更新时间:2023/12/11 0:00:57

《叶公好龙》是一篇著名的寓言,出自于汉代刘向编撰的《新序·杂事五》,原文如下: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说: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这个故事用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的言行不一,揭露了以叶公为代表的那种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思想作风。那么,历史上真的存在一个假意爱龙,真心怕龙的叶公吗?他为什么这么做呢?

一、叶公其人

叶公名沈诸梁,字子高,是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他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的曾孙,被封在楚国北疆重镇叶邑,故称为“叶公”。他与孔子是同一时代人,两人还曾有过交流。

孔子

《论语·子路篇》记载了“叶公问政”的故事。“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叶公问为政之道,孔子称为政之道就是让远近的人都快乐。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发生的事,当时孔子向叶公求官,但叶公与孔子交谈后发现两人“道不同”,所以拒绝了孔子。

所以很多后人推测“叶公好龙”的故事,极有可能是孔子的某位弟子编出来讽刺“不真心爱人才”的叶公的。

叶公在叶地为官时,励精图治,兴水利,劝农桑。率民众修筑的东、西二陂,可灌溉农田数十万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对叶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公元前479年,楚国重臣白公胜在楚国都城发动叛乱,杀死了令尹子西、司马子期,并劫持惠王欲自立。已近耄耋之年的叶公闻讯后,毅然出兵平叛,立下定国之功。事后叶公被楚王封为令尹兼司马,同时执掌楚国军政大权。

但是叶公平叛并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在楚国恢复秩序后,叶公让位于贤,回到叶地颐养天年。他死后,子孙中有人以封地为姓,改姓叶氏,此即为叶姓的起源。

二、叶公对龙的真实态度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图腾很多,凤、燕、虎、熊、马、龙、龟等等动物都曾是不同部族的图腾。

楚人原本来自鲁地,后来随着周民族的向东扩展以及黄河流域气候的逐渐改变而南迁,之后发展到南方的江汉流域。战国时期,楚国疆域进一步扩张,西北到今陕西东南部,西南到今广西东北部,东北到今山东南部一带,与东夷后裔混居在一起。

“凤”是楚人的图腾,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三头凤纹绣》中,凤的形象极为怪异,凤首如袅,双翼对举,双翅张开,攫住一条盘曲的长蛇。这条长蛇实际上就是当时中原部族崇拜的龙图腾。

在同时出土的另一幅《凤斗龙虎纹绣》中,内容也是表现龙凤相斗的场景,同样是凤胜龙败。楚人这些图案中,都突出了凤鸟的勇猛,保证凤在与龙的争斗中能够胜出。

屈原的作品中,无一例外的赋予了凤鸟高尚、圣洁、优雅的人格品质。“莺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对凤鸟意象赋予理想人格,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人对崇拜凤鸟的又一例证。

楚人尊凤,其周边国家却普遍尊龙。无论是吴国、越国还是晋国,龙都被视为最聪灵的动物,连孔子问礼于老子,回来后都对自己的学生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将老子比做“龙”。

楚人被崇拜龙的部族包围,对龙自然会产生一种忧惧。为了与崇拜龙的部族进行抗衡,楚人刻意增添了凤鸟的战斗力,创作了许多“凤胜龙败”的文化作品,寄托了楚人对战胜周边部族的渴望。

楚人长期生活在中原边缘,被中原国家视为蛮夷,楚国自楚庄王开始,不断向北用兵,想进人中原,也是想得到认中原文化的认同。作为中原国家象征的龙,让楚人又爱又恨,表现出一种极为复杂的文化心理。

“叶公好龙”故事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之时,此时恰好是楚国的邻国越国的国君勾践卧薪尝胆,灭掉吴国之际。

叶公是楚国的政治家,他一方面认同中原文化,另一方面对中原各国也保持着警惕。说出“叶公好龙”故事的子张在此时随孔子来到楚国,陪着孔子和叶公有过一次交流,但是这次交流并不成功。

善于洞察人心理的子张看到了叶公对中原国家又爱又怕的复杂内心,所以在孔子求官不得的情况下,讲了一个“叶公好龙”的故事,来讽刺叶公,也是讽刺楚人那种矛盾的心理。

楚人的这种矛盾心理直到战国时期灭越之后,楚国国力大张,许多尊龙的诸侯国都被楚国纳入了自己的地图之后,楚人对龙的担忧这才有所减轻。

随着楚国成为春战国七雄之一,楚人也渐渐得到了中原诸侯国的认可,从文化心理上完成了向中原文化靠拢。为了和中原好龙的文化风气相一致,楚人将龙文化和凤文化相结合,创造了楚人的龙凤文化,凤与龙从此和平共处。

“叶公好龙”的故事隐藏着春秋时期楚人对龙又爱又恨的社会文化心理,而并不是真的有一个时时刻刻离不开龙的叶公。

三、叶公好龙背后的政见之争

孔子在楚国,与之交流的楚国贵族很多,为什么子张不嘲笑别人,而只嘲笑叶公呢?这是因为孔子与叶公的交流并不愉快,两人因政见不同而不欢而散。

叶公与孔子主要是探讨为政之道。孔子认为:“政在来远附迩”,也就是想办法使有才能的人欢悦,“则远人来至也”。孔子这个主张与叶公治理叶邑的政策并不冲突,叶公在叶邑兴修水利、保境安民,政绩很好,孔子也早有耳闻。

这两人主要的分歧是“直躬”之争,也就是在治国理民适用什么样的法律和道德。在这点上,叶公与孔子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导致孔子在楚国求官的失败。

据《论语·子路》记载,叶公对孔子说:“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对曰:“吾党之直躬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就是著名的“直躬之争”。

这是叶公和孔子在治民方略上的根本分歧:孔子注重亲情伦理,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哪怕是偷羊犯罪,也不能检举告发,反对大义灭亲。

而叶公是法家人物,主张人伦不能置于法律之上,每个人都应该遵纪守法,明辨是非,反对情大于法。

客观上讲,叶公的观点更加先进和公平,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法制思想。但是两人的争论却被后世儒者随意附会。

尤其是汉武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的伦理纲常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孔子的言行被统治阶级定为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和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叶公与孔子的争论。

以及叶公的“直躬”观被认为是有违伦理的,孔子“父子相隐”的“直躬观”反而得到统治者的全面肯定。然而历史证明孔子德治并不意味着父子相互包庇,叶公的法制思想现在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孔子与叶公问政之后,孔子希望叶公能抛弃分歧,能举荐自己,让自己在楚国实现政治抱负。可是叶公因为与孔子政见不同比较犹豫,所以又一次向孔子的弟子子路去问孔子平时的为人。

但是子路出于某种原因,并没有给叶公留下好印象,所以孔子闻之,对子路说:“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侮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很希望给叶公留下一个好印象,对子路失去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表现出了一些不满。

四、“叶公好龙”辩

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想实现自己治国的理想,孔子这时已六十三岁,留给他的机会不多了。这次机会错过了,也许再也没有好机会了。

孔子的人品道德是不容置疑的,他与叶公的政见分歧只是单纯的政见不合,孔子本人并没有做出任何贬损叶公的举动。

后世的儒家弟子在此事上颇为老夫子不平,不断的攻击叶公。“叶公好龙”的故事就是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子张用“叶公好夫似龙而非龙者”。

讽刺统治者都和叶公一样,不是真心的爱龙,其背后的含义就是指斥叶公和鲁哀公等人都是表面上爱才,实际上“非好士也”。孔子周游列国不得重用,就是列国中普遍存在叶公这样的假爱龙的当权派。

这则用来攻击叶公的杜撰出来的故事,也让楚国名臣叶公背上了千年不白之冤。

历史上为叶公鸣不平的人也不少。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写过一首七绝:“叶公在曹真龙去,王令何时白鹤归?柑粕相传炭青史,独怀千古对容徽。”

但是众口砾金之下,谣言讲了千遍也成了“真理”,一位历史的杰出人物被一则故事歪曲,谬流至今,不禁让人产生多少感叹。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三国徐州城是现在哪个城市(徐州现在属于哪个省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杂谈

    大家对江苏徐州并不陌生,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帝王之乡,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家对今属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东海县也不算很陌生,著名的水晶之乡。几十年前存在一个徐州地区,东海县就隶属于徐州地区。你如果穿越到东汉末年,揪住一个人说:“请带我去徐州东海。”这个人非常客气,请你上他的马车,然后一路奔驰,到

  • 中国五大邪书指的是哪几本正书(历史上的邪书讲的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杂谈

    书是知识的载体,只是纵不雅古今,有些书非常奇妙,只是却充满诡异,甚至看了让人断子绝孙!听着是不是非常好奇,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古代的诡异奇书,领会一下书的魔力!中国古代五大诡异奇书1、鲁班书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路思想发生了一次大碰撞,我们所熟悉的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等基本上都是那个时候出现的。而与此同时,

  • 东方之星灵异事件续命(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为什么要封存)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杂谈

    2015年6月1日晚上九点,从南京出发驶向重庆的“东方之星”游轮在途经湖北监利县大马洲水域时沉没,船上454名乘客中遇难人数多达442人。经过专家六个月的调查,数百万字资料的整理,两百次会议的展开,终于使这次事故真相大白。结果震惊了世人,政府也问责了45名相关人员,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这场事故的原因

  • 司马睿是谁的儿子(历史上司马睿真的不是司马懿的后代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杂谈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不缺的就是预言,比如著名的《推背图》、《烧饼歌》等等,这些都是如雷贯耳的预言书,很奇特的是.后人总能通过一些发生的事情来印证这些预言的准确性,以来说明他的神奇,说是巧合也好,说是牵强附会也好,事实摆在那里,让很多人不得不信。而在三国时代,也有一个预言被后来证实成真,这个预言来自谶书

  • 曹操杀吕伯奢的故事(历史上曹操斩杀吕伯奢一家是误杀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杂谈

    提起曹操,你最熟悉“他”的哪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出自《三国演义》中的这句话常常被人们拿来品评曹操的人品。同样在《三国》中,吕伯奢一家被杀,引发了千年争论。主流的说法是吕伯奢一家冤死于曹操之手。一、《三国演义》中的吕伯奢之死曹操残害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第四回·废

  •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什么神(神话中爱神、美神、女神)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杂谈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里的爱神、美神,同时又是执掌生育与航海的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芙萝黛蒂。拉丁语的“金星”和“星期五”等词都来源于祂。维纳斯是从海里升起来的据说世界之初,统管大地的盖娅女神与统管天堂的乌拉诺斯结合生下了一批巨人。后来夫妻反目,盖娅盛怒之下命小儿子克洛诺斯用镰刀割下其父阳具丢入大海。

  • 中国的国粹都有哪些(我国的国粹除了京剧还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杂谈

    国粹,是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中国国粹,顾名思义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独特内涵而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一、书法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唯一将文字作为艺术的,只有中国,这门艺术,叫书法。汉字书法为中国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

  • 袁世凯是哪里人(袁世凯的老家及故居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杂谈

    河南周口的项城市,是20世纪初仅做了83天“洪宪皇帝”的袁世凯的老家。其故居在项城市区东南约15公里处的王明口镇袁寨村,是一座中国典型的“防御性寨堡式”建筑。2013年其与和位于项城市区的袁世凯行宫一起,以“袁寨古民居”的名义晋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寨原名“石腰庄”,是明末仕宦石氏的一

  • 汉末名将皇甫嵩简介(东汉最后的名将皇甫嵩主要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杂谈

    在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叫做“汉末三将”,顾名思义就是东汉末年的三个名将,分别是皇甫嵩、朱儁、卢植。其实这三个人物能够并列在一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三个人都在“黄巾起义”当中独当一面,有比较优秀的表现。除了镇压“黄巾起义”以外,皇甫嵩、朱儁、卢植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皇甫嵩算是“汉末三将”之中的后起之秀,他

  • 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话故事(雅典娜是一位怎样的女神)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杂谈

    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和战争女神,同时她也是艺术、工艺女神,而且她还被当作军事、农业、医疗、天空与海洋、驯马、生育的保护神,是法庭与秩序的女神,所以,雅典娜可以说是有着多重信仰的存在。雅典娜的全称是帕拉斯·雅典娜,在荷马史诗中,常常出现一个叫作帕拉斯的女神,随着雅典人对她的崇拜。她逐渐被称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