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司马孚是忠臣还是奸臣(司马孚为什么对曹魏忠心耿耿)

司马孚是忠臣还是奸臣(司马孚为什么对曹魏忠心耿耿)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533 更新时间:2023/12/18 12:14:06

司马孚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又是西晋太宰,封安平王,可谓“位极人臣”。

在评价司马孚的时候,《晋书》作者房玄龄说他“内弘道义,外阐忠贞”,南宋学者王应麟却说他“上不如鲁叔肸[xī],下不如朱全昱”。

司马孚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认为司马孚是忠臣的人,其主要依据是以下三件事:

一、曹髦被成济杀死之后,司马孚扑到曹髦的尸体上哭着说:“陛下被杀我有罪!”

二、当曹奂禅让之后,司马孚拉着曹奂的手说:“我到死都是大魏的忠臣!”

三、在司马孚临终前,自称“大魏忠臣司马孚”。

综上所述,司马孚就是一个至真至善的忠臣,跟司马家其他的乱臣贼子截然不同。

认为司马孚是奸臣的人,其主要依据是以下四件事:

一、当司马懿决定发动“高平陵之变”收拾曹爽的时候,负责控制宫门的就是司马孚和司马师。

二、当司马昭决定废掉皇帝曹芳的时候,是司马孚带头签名同意的。

三、曹髦被杀之后,司马孚除了痛哭流涕之外,什么事都没做。

四、司马孚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大魏忠臣”,却接受了司马炎封给他的官职和王位。

综上所述,司马孚就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奸臣,跟司马家其他的乱臣贼子没有区别。

“司马孚是忠臣”的观点其实很好反驳:因为司马孚的表现确实有作秀的成分;“司马孚是奸臣”的观点其实也很好反驳:因为司马孚一直生活在纠结之中,在西晋代魏的过程中,他才是最痛苦的人,只是实力有限,无法大义灭亲。

解读历史的趣味就在于此:史料都是现成的,怎么解读各有说法。在我看来,单纯地用忠奸来为司马孚定性,实在是有些过于浅薄了。

当一个人能够在最政治舞台的最显眼处翩翩起舞时,他的一举一动就很难用某个单纯的词来定义。因为处于那个位置,不能随便说话,也不能随便做事。

我们只能说,司马孚是一个成功的人:他本人位极人臣,他的子孙也都身居高位。

至于什么忠奸,那都是用来弘扬主旋律的。真要翻老底,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又有几个人敢说自己是干净的?

首先,曹魏诸臣就没有一个是干净的,因为他们世食汉禄,后来却为曹魏工作;

其次,东吴诸臣也没有一个是干净的,因为孙权擅自称帝,没有任何法理支持;

最后,蜀汉诸臣同样没有一个是干净的,因为当汉献帝还活着的时候,刘备就爬上了皇帝的宝座。他们除了挂一个“汉”的旗号之外,和所谓的“汉臣”也没有多大关系,就是一个地方割据政权而已。

诸葛亮在劝说刘备称帝的时候,那话说得非常直白:大家跟着你打天下,不就是希望将来能修成正果吗?如果你不当皇帝,大家还怎么修成正果?以后谁还愿意跟着你混呢?

亮说曰:“昔吴汉耿弇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於是即帝位。——《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

只要大家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就应该能得出结论:在那样一个乱世,用“忠奸”来为某人做定义,并没有什么特殊价值。

在东吴灭亡之后,西晋的某位高级官员曾辛辣地讽刺到西晋中央政府做官的东吴降臣:“看你们这副白眼狼的模样,东吴落在你们手上,不灭亡才怪呢。”

这话刚说完,东吴降臣立刻毫不留情地反驳:“你有什么资格笑话我们?难道你是天生的西晋忠臣?别说是你,就是你的儿子和孙子,恐怕都没有勇气说这种不要脸的话!”

你看,想要给别人扣个忠奸的帽子,好像也并不容易。

事实上,在魏晋交替之际,有人支持曹氏,有人支持司马氏,本就无所谓谁高尚谁卑劣。但基于皇权政治的逻辑,显然认为支持曹氏的人道德高尚,支持司马氏的人道德卑劣。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也很简单:只有坚持这种逻辑,才有可能实现秦始皇所说的“一世、二世、三世,直至万世”。

如果囿于皇权政治的逻辑,那司马孚无论是忠是奸,都是一个字就能概括的。可问题是:作为在那个时代呼风唤雨的大佬之一,司马孚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呢?

想要真正读懂司马孚,就必须从利害关系中解读,这是皇权政治和传统史书不会告诉你们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从始到终,司马孚都拥有与司马懿分庭抗礼的实力。

我在开场时说过,司马孚历仕魏国五代皇帝,这说明司马孚一直拥有与司马懿分庭抗礼的实力,至少表面上拥有。

曹操病故的时候,司马孚率先站出来,号召大家紧密团结在曹丕周围,于是曹魏第二代领导班子正式建立。

时群臣初闻帝崩,相聚号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大行晏驾,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海内,而但哭邪?”孚与尚书和洽罢群臣,备禁卫,具丧事,奉太子以即位,是为文帝。——《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

高平陵之变以前,司马孚官拜尚书令,相当于总理。

后除尚书右仆射,进爵昌平亭侯,迁尚书令。——《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

高平陵之变以后,司马孚历任司空、太尉和太傅,爬到了人臣的顶点。

迁司空,代王凌为太尉。及蜀将姜维寇陇右,雍州刺史王经战败,遣孚西镇关中,统诸军事。征西将军陈泰与安西将军邓艾进击维,维退。孚还京师,转太傅。——《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

只要我们了解上述史实,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司马懿一系(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炎)不篡位,司马孚一系所拥有的权力,绝不会小于司马懿一系。

司马孚为什么要忠于曹魏?因为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挑头,如果不忠于曹魏,等司马懿一系成佛作祖之后,自己这一系岂不是要俯首称臣?

司马孚为什么要帮助司马懿一系?因为司马懿一系和自己毕竟是一家,即使不帮他篡位,也不能让他们失败,否则岂不是唇亡齿寒?

从司马孚一系的利益出发,司马氏最好一直是曹魏的权臣,也可以是实际上的天下之主,但最好不是名副其实的天下之主。

随着司马懿一系灭蜀和灭吴,势力逐渐增大,司马孚渐渐无法维持平衡,所以他开始变本加厉地向曹魏表忠心:哭曹髦、哭曹芳、临终自称忠臣,都是基于这样一个思想。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司马炎在分封诸王的时候,始终不敢冷遇司马孚一系。

最初,司马炎分封了二十七位同姓诸侯王,其中司马孚一系有十人被封王;而司马懿一系,也就是司马炎自己这一系,只有九人被封王。

司马孚有多大的影响力?我们从这两个数字对比就能看出来。

只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司马孚已经无法左右大局了,因为司马懿一系已经修成正果。在司马孚去世之后,司马孚一系逐渐被排挤到边缘地带。

我这样分析司马孚,很多人难免会认为,我是用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分析古代人。可实际上,无论现代人还是古代人,其行为模式都是基于利益关系的。

写《史记》的司马迁就曾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讨论利益本就是光明正大的事,可皇权政治偏偏要模糊甚至抹黑这一点,其用意不言自明。

现代人说:“我手里拿着选票,谁对我有利我就选谁!”大家不会认为这种观点过分,反而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古代人说:“我手里拿着选票,谁对我有利我就选谁!”皇权政治会认为这是唯利是图的观点,如果大家都这样想,我们皇室还怎么从一世传至万世呢?

皇权政治这样想问题我不奇怪,可现代人在读历史的时候,为什么总要代入皇权政治的角度来想问题呢?

“我手里拿着选票,谁对我有利我就选谁!”这种道理难道不应该古今皆准吗?

具体到司马孚的身上,他肯定是忠于曹魏的,因为这能有效保证他这一系的利益;但当曹魏与司马氏的利益发生根本冲突时,他肯定会本能地站在司马氏一方。

这样的人,说他是忠臣有点别扭,说他是奸臣也不准确。所以,还是少下定论为妙。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当这些大人物站上政治舞台的时候,我们还是好好欣赏他们的表演吧!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叶公好龙出自于寓言故事吗(叶公好龙讲的是什么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杂谈

    《叶公好龙》是一篇著名的寓言,出自于汉代刘向编撰的《新序·杂事五》,原文如下:“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说: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

  • 三国徐州城是现在哪个城市(徐州现在属于哪个省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杂谈

    大家对江苏徐州并不陌生,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帝王之乡,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家对今属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东海县也不算很陌生,著名的水晶之乡。几十年前存在一个徐州地区,东海县就隶属于徐州地区。你如果穿越到东汉末年,揪住一个人说:“请带我去徐州东海。”这个人非常客气,请你上他的马车,然后一路奔驰,到

  • 中国五大邪书指的是哪几本正书(历史上的邪书讲的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杂谈

    书是知识的载体,只是纵不雅古今,有些书非常奇妙,只是却充满诡异,甚至看了让人断子绝孙!听着是不是非常好奇,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古代的诡异奇书,领会一下书的魔力!中国古代五大诡异奇书1、鲁班书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路思想发生了一次大碰撞,我们所熟悉的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等基本上都是那个时候出现的。而与此同时,

  • 东方之星灵异事件续命(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为什么要封存)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杂谈

    2015年6月1日晚上九点,从南京出发驶向重庆的“东方之星”游轮在途经湖北监利县大马洲水域时沉没,船上454名乘客中遇难人数多达442人。经过专家六个月的调查,数百万字资料的整理,两百次会议的展开,终于使这次事故真相大白。结果震惊了世人,政府也问责了45名相关人员,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这场事故的原因

  • 司马睿是谁的儿子(历史上司马睿真的不是司马懿的后代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杂谈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不缺的就是预言,比如著名的《推背图》、《烧饼歌》等等,这些都是如雷贯耳的预言书,很奇特的是.后人总能通过一些发生的事情来印证这些预言的准确性,以来说明他的神奇,说是巧合也好,说是牵强附会也好,事实摆在那里,让很多人不得不信。而在三国时代,也有一个预言被后来证实成真,这个预言来自谶书

  • 曹操杀吕伯奢的故事(历史上曹操斩杀吕伯奢一家是误杀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杂谈

    提起曹操,你最熟悉“他”的哪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出自《三国演义》中的这句话常常被人们拿来品评曹操的人品。同样在《三国》中,吕伯奢一家被杀,引发了千年争论。主流的说法是吕伯奢一家冤死于曹操之手。一、《三国演义》中的吕伯奢之死曹操残害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第四回·废

  •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什么神(神话中爱神、美神、女神)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杂谈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里的爱神、美神,同时又是执掌生育与航海的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芙萝黛蒂。拉丁语的“金星”和“星期五”等词都来源于祂。维纳斯是从海里升起来的据说世界之初,统管大地的盖娅女神与统管天堂的乌拉诺斯结合生下了一批巨人。后来夫妻反目,盖娅盛怒之下命小儿子克洛诺斯用镰刀割下其父阳具丢入大海。

  • 中国的国粹都有哪些(我国的国粹除了京剧还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杂谈

    国粹,是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中国国粹,顾名思义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独特内涵而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一、书法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唯一将文字作为艺术的,只有中国,这门艺术,叫书法。汉字书法为中国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

  • 袁世凯是哪里人(袁世凯的老家及故居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杂谈

    河南周口的项城市,是20世纪初仅做了83天“洪宪皇帝”的袁世凯的老家。其故居在项城市区东南约15公里处的王明口镇袁寨村,是一座中国典型的“防御性寨堡式”建筑。2013年其与和位于项城市区的袁世凯行宫一起,以“袁寨古民居”的名义晋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寨原名“石腰庄”,是明末仕宦石氏的一

  • 汉末名将皇甫嵩简介(东汉最后的名将皇甫嵩主要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杂谈

    在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叫做“汉末三将”,顾名思义就是东汉末年的三个名将,分别是皇甫嵩、朱儁、卢植。其实这三个人物能够并列在一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三个人都在“黄巾起义”当中独当一面,有比较优秀的表现。除了镇压“黄巾起义”以外,皇甫嵩、朱儁、卢植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皇甫嵩算是“汉末三将”之中的后起之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