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朱元璋和朱棣的对比(朱元璋和朱棣谁更厉害一点)

明朝朱元璋和朱棣的对比(朱元璋和朱棣谁更厉害一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68 更新时间:2023/12/8 22:52:26

明成祖朱棣在位总共21年(公元1403年到1424年),在内政外交军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堪称辉煌的成就:

1,迁都并大规模修建北京;

2,派出郑和七次下西洋,将明朝的影响力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东亚拓展到西亚乃至印度和阿拉伯半岛;

3,连续五次亲自率领大军深入草原,远征蒙古诸部,实现了御敌于国门之外;

4,派大军平定安南的叛乱并将其收归中国版图;

5,修纂《永乐大典》、疏通京杭大运河等等。

单纯从表面上看的话,成祖朱棣绝对是配得上“雄才大略”这四个字,甚至后世有些人认为其成就和能力都远超其父明太祖朱元璋

对此,笔者只能呵呵。下面我们一一来分析和比较一下。

第一,迁都北京。朱元璋生前就已经认真权衡过迁都北京的利弊,朱棣作为分封在此的燕,自然一清二楚并深刻参与过讨论,故而选址的想法算不上他的首创。至于建造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是政府官员,干活的是老百姓,跟他没多大关系。

第二,郑和七下西洋。最远曾经到达过非洲东海岸,确实做到了扬国威于海外的目的。然而,这种单纯出于政治目的的大规模远航,是一种代价高昂的赔本买卖,是不可持续的。

不错,沿途经过的许多小国表示臣服于大明,并派出使节随船队到北京向皇帝进献方物,但是中华帝国的朝贡贸易体系的本质决定了明成祖给予使节的赏赐价值远远超过那些所谓的异域珍宝。

换句话说,其本质上都是赔本买卖,并且给明朝政府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故而在明成祖驾崩之后,远航立刻被废止。

假使郑和的船队能够以商业利益为目的,利用大明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物产来赚取利润的话,则不但远航得以延续,而且能刺激民间商业贸易的发展,进而增加政府的税收,形成良性的循环

可惜的是,这些都没有发生!

第三,明成祖连续五次征讨蒙古。每次都是凯旋而归,但是,取得的战果却值得怀疑。此外,蒙古问题解决了吗?当然是没有,不然的话,也不会在短短二十多年后发生皇帝被俘的“土木之变”这样的灾难,也就是说,国门依旧不安全。

第四,平等安南的叛乱是成功的。但将安南并入中国版图的决定绝对是错误的和灾难性的,从1406年第一次派出军队,到1427年撤军,除了损失了数十万军队和数不尽的钱财粮秣之外,什么都没有得到。

第五,至于编撰《永乐大典》和疏通京杭运河。一个是为了突出皇帝政绩的面子工程,一个是为了养活逐渐膨胀起来的京城必要措施,算不上突出。

假如把朱棣与朱元璋相比的话,朱棣看问题更多的是一位将军,而朱元璋则是一位统帅,两者的主要差距在看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上,最明显最能说明问题的在两个方面:

1,如何防御蒙古;

2,对待安南的策略。

朱元璋针对蒙古军队袭扰的策略是依托长城防线进行防守反击。

首先,以建立在长城以北的大宁、开平、东胜三个卫所作为前哨,以达到前期预警和迟滞敌军的目的。

其次,集结重兵在长城两侧的地势险要之处,依托坚固城防工事进行防御作战。

最后,从靠近长城内侧的太原、大同等重镇派出增援部队,实施战略打击。按照这种部署,北京与前线之间的直线距离将达到200公里以上,具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可是朱棣不但将投降的朵颜三卫迁到长城以内,而且一股脑把长城北边的卫所全部迁走了,如此一来,在把战略纵深缩小一半的同时,失去了侦察草原部落动静的眼睛,此外,暂时降服的蒙古部落也是个隐藏的炸弹。

朱元璋曾经明确表示将安南列入永不征伐之国,到底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已经不得而知了,笔者推测极有可能是因为安南等国远离中华明的腹心之地,接受汉文明的程度很浅,而地理位置又决定了其居民的风俗习惯与大明截然不同,短时间内难以同化,或者同化起来的代价过于高昂。

朱元璋是从元末群雄逐鹿之中脱颖而出的,形势迫使他必须具有审时度势把握全局的战略眼光,而朱棣登基之前不过是负责北京地区防御的地方主将而已,故而其眼光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此外,为了证明父亲没有选择、而自己是错误的,朱棣有可能故意反其道而行之,结果是给明朝余下的200年里带来无穷的边患。

标签: 朱棣朱元璋对比厉害明朝一点

更多文章

  •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清明上河图是谁画的哪个朝代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明上河图,朝代,作者,哪个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的风俗名画,也是我国国宝级珍贵文物。该画以长卷形式,生动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风俗世情和繁荣景象,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市井和人们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然而,就是这样一幅传世名画,其作者张择端却未留下多少历史足迹。他的身世、生平以及生

  • 阿富汗战争打了多久(美国和阿富汗战争持续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争,阿富汗,持续,美国,多久,多少

    2001年911事件爆发,美国认为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包庇了本拉登及基地组织,于是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美国却在阿富汗打了十九年,阿富汗战争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一场海外战争。更令美国揪心的是,美国在阿富汗损失了数千美军和数万亿美元,根本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而国内反对阿富汗战争,要求美

  • 尝百草的神农氏是炎帝吗(三皇中神农氏是不是就是炎帝)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神农氏,炎帝,三皇,就是

    华夏文明传承五千年,在这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数之不尽的文人骚客,他们挥毫泼墨,指点江山,留下了传世华篇。也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豪气干云,力拔山兮的侠客义士,留下无数的侠骨柔情,义薄云天的传说,为后人称道。然而,除却这些,人们对于华夏文明讨论最多的,便是华夏文明的萌芽时期,也就是传说中的远古时期。由于

  • 马致远是哪个朝代的人(介绍马致远是生平事迹和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马致远,朝代,生平,事迹,介绍,经历,哪个

    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著名戏曲家、杂剧家,有“马神仙”,“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具有文化素养的家庭。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学六艺。年少时马致远就非常上进好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别人家的

  •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破釜沉舟和谁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破釜沉舟,成语,战争,出于,有关,这个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一副励志对联广为流传,主角是一代战神项羽,讲述的是他的封神之战—巨鹿之战。此一战,年仅二十四岁的项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带领着全体楚国将士们,破釜沉舟,高唱着“老子活着冲向战场,就没想过活着离开”的慷慨悲歌,以大

  • 侯宝林马三立相声辈分(侯宝林与马三立相声艺术之比较)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马三立,侯宝林,相声,辈分,艺术,比较

    提起马三立和侯宝林,一般的说法就是,马三立是相声泰斗,侯宝林的相声大师。这样的说法具有一定迷惑性,就好像透着马三立比侯宝林高出很多,侯宝林只能高山仰止似的。其实不管是马三立还是侯宝林,都是相声史上的关键人物,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都开宗立派,影响到许许多多的相声后人。相声从来讲究辈分,从辈分上来说

  • 冉闵生平简介以及主要事迹介绍(冉闵是暴君还是民族英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冉闵,暴君,生平,事迹,简介,介绍,民族英雄,主要,以及,还是

    冉闵的走红网络我总觉着是一件非常难于理解的事情。这么一个屠夫、暴君,竟然被一些人捧为民族英雄!十六国时期形势图让我们来看看冉闵的生平吧。冉闵是一个汉族人,这一点没有什么疑问。后来冉闵说他家祖宗过去多么辉煌,其实这都是他们后来吹出来的。他家也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西晋末年,中原大乱之后,冉闵的父亲被

  • 缠足起源于哪个朝代(妇女缠足最早流行于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缠足,朝代,妇女,起源,流行,时候,哪个,什么

    不可否认,鞋子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在我国古代历史上,鞋子的发展经历了多种变化,就拿中国古代女性所穿的鞋子来说,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流行。但无论是履、靴、鞋、屐,还是鞜、靸、屦、鞮,中国的鞋文化都是世界民俗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言归正传,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古代女鞋发展史。远古时期远古时期的人类很

  • 林黛玉的丫鬟都有哪些(林黛玉的丫鬟都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丫鬟,林黛玉,名字,哪些,什么

    林黛玉四个丫头,雪雁、紫鹃、春纤,以及后来的藕官,都不简单。曹雪芹在四个丫头身上埋伏了非常多的线索补充林黛玉一生。本文就讲一下四个丫头的作用。雪雁是林黛玉自家的丫头,也是林家相依为命的两个人。奶娘王嬷嬷老了,能陪林黛玉的林家人只有雪雁。雪雁别看不如紫鹃得力,对林黛玉来说更重要。紫鹃是贾母赐给林黛玉的

  • 赵露思真实家境(赵露思个人资料和家世背景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露思,家世,家境,资料,背景,真实,个人,怎么样

    说起娱乐圈新一代顶流女明星,95后的赵露思一定必不可少。这位颜值与实力具备的新时代小花,凭借其甜美的长相和扎实的演技,在一众新人中脱颖而出。一、1998年11月9日,赵露思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在这个繁华的城市,赵露思的家境也是比较好的,她的爸爸是当地一位有名的企业家,妈妈则在家中做家庭主妇,一家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