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啥说红楼梦全是鬼(红楼梦中人物背后的恐怖秘密)

为啥说红楼梦全是鬼(红楼梦中人物背后的恐怖秘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933 更新时间:2023/12/6 16:06:06

《红楼梦》等于鬼故事,原来背后藏着这样的逻辑!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观点,读《桃花源记》读出了鬼片的既视感,越想越觉得阴森可怖;最近这种观点也被加诸于《红楼梦》,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其一:元妃省亲在晚上而不是白天。元妃戌初起身,丑正三刻回銮,也就是现在的晚上七点到夜间二点四十五分。而且元妃戌初起身,和秦可卿之死中“戌初烧过黄昏纸”的时辰不谋而合。

事实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元妃省亲是元宵节这一特点的时间节点,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旧唐书》记载,“初,有僧婆陁请夜开门燃灯百千炬,三日三夜。皇帝御延喜门观灯纵乐,凡三日夜。”宋代辛弃疾有词曰“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妃省亲与家人团聚,共赏元宵灯火,也体现了所谓的“天恩浩荡”。

元妃省亲之夜也着重描写了大观园内的灯火辉煌,“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如果我们只关注时辰在夜间,而忽略了元宵节这一前提,难免会产生歧义。

其二:《红楼梦》中有很多处凄凉而悲惨地描写:

通灵宝玉诗: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风月宝鉴语: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

元春的判曲: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惜春的判曲: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姽婳词》: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

《芙蓉女儿诔》:尔乃西风古寺,淹滞青燐;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楸榆飒飒,蓬艾萧萧。隔雾圹以啼猿,绕烟塍而泣鬼。

至于林黛玉的诗词作品更是哀音频频了。

鲁迅先生读《红楼梦》产生了“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感觉,而且认为“呼吸领会之,唯宝玉而已”。作者在创作中往往会在主要人物的身上倾注自己的影子,自己的一些观点和体会,这也是文学创作领域公认的。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作者的代言人。作者经历了繁华与落寞,几经荣辱,历尽坎坷,自然对人生颇多感悟。

他将女孩子比作水做的骨肉,清洁干净;比作花朵,美丽短暂;比作明星比作珍珠,珍贵而易毁灭。随着家族的败落,这些女孩子四散流离,有的芳颜早逝,有的音讯杳然,有的被世俗玷污毁坏。

这些曾经和他朝夕与共的女孩子今昔对照,更容易生出物是人非,繁华一梦的幻灭感。也就是在这种基调下,才成就了至善至美又至真至纯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故曰“风尘怀闺秀”。那么这种情境下写作的作品自然也就有了与生俱来悲悯情怀和悲凉基因。

越是美好的东西,毁灭的时候我们愈加心痛、惋惜,这就是《红楼梦》中的悲观消极的地方,也是读者会产生情感共鸣的部分。但是在一些人的视角下,感觉到的却是阴森可怖,是鬼故事一般的情景,那么美从何来呢?

这样的观点背后恐怕离不开索隐的观点,至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红楼梦》是政治故事的隐喻,明遗民之血泪。明清易代,家仇国恨,有多少人舍生取义,有多少人杀身成仁,这是每一个江山更迭之际都要面对的血腥与残暴,面对的壮志豪情与慷慨悲歌。

从第一回“当日地陷东南”产生联想,到“三劫”九十春秋,正好是公元1644年到1734年,在时间上也正好是明朝彻底灭亡到乾隆即位的时间。

有什么样的观点注定以什么样的视角来阅读《红楼梦》,进而解读《红楼梦》,有些观点看起来一鸣惊人,有哗众取宠之嫌,实则背后有它内在的逻辑。

我更愿意以文学的、艺术的、哲学的角度去看待《红楼梦》,其实在“真假有无”之间,在过去未来之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贾瑞的镜子,一面是红粉佳人,一面是狰狞骷髅,这就是世界的真假美丑,我们只看一面是不客观的。

只看美人的部分无异于自欺欺人,只看到骷髅未免有些危言耸听,只有看了两面,才能更透彻地去认识《红楼梦》,认识人生,认识这个世界。

逝者长已矣,《红楼梦》的时代已经过去,永恒的是艺术之美,哲学之美,如果我们仅仅是去纠结《红楼梦》的所谓“真谛”,它写的是废太子的故事又如何,写的是明遗民故事又如何,写的是明珠家事又如何,难道《红楼梦》会比历史典籍更有说服力吗?

我们之所以喜爱《红楼梦》,可不仅仅在于其故事性,史料性,而在于其艺术性,这才是其永恒的魅力所在。

标签: 秘密人物恐怖背后红楼梦

更多文章

  • 阿果吉曲的故事(阿果吉曲背后的真实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阿果吉曲,事件,故事,真实,背后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首很火的歌曲,它的歌词蕴意特别的深刻,旋律特别的动听,再加上背后有着更加感人的故事,它的歌名叫做《阿果吉曲》,我想大家都有听过吧!接下来,我就带领着大家一起走进这首歌的故事情节,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特别期待呢!也不知道这首歌有没有感动到你呢?歌词:有个美丽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做阿果吉曲莫她

  • 中国四大古城是哪四个(中国四大古城是哪四个城市)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城,城市,中国

    古城的美,让人陶醉不知归路,去过的人都流连忘返,中国四大古城反应了那个年代居民的生活特点。湘黔古镇清秀灵逸,水乡古村小巧精致,北方大院富贵大气,徽派古村独具大家风范......想要去体验充满居民风味的地方,这些古城将是首选之地,大家去过几个呢?中国四大古城:徽州古城、阆中古城、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一、

  • 潘金莲是什么样的人(介绍历史上的潘金莲是什么形象)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潘金莲,介绍,历史,形象,什么样

    众所周知,《水浒传》里面有四大毒妇,分别是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贾氏。在这个排名里面,潘金莲一直稳居宝座榜首,从未旁落于她人,而且这个人物的个人影响力在整个《水浒传》里面,远超其他的英雄好汉。那么《水浒传》里面的潘金莲是凭什么坐上毒妇第一宝座的?又是什么原因,让她彻底遗臭万年?既然说到这里,就不得

  • 腐刑是一种怎样的刑罚(古代有哪些常见的残忍刑罚)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刑罚,腐刑,残忍,常见,古代,哪些,怎样

    现代社会对罪犯的惩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监禁方式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二是以死刑剥夺犯罪分子生命。总体来说现代刑罚的目的是为了改造犯人,保护社会,警醒世人。那么古代又是如何惩治罪犯的呢?是否也像现代刑罚体系那样设立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监禁方式呢?答案可能会让各位意想不到,因为古人坐牢根本不算刑罚

  • 蔡伦是太监吗(历史上改良造纸术的蔡伦是否为一名宦官)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蔡伦,造纸术,宦官,改良,太监,历史,是否

    改良造纸术的蔡伦,原来是一名宦官,最后的结局让人唏嘘东汉蔡伦,字敬仲,出生于公元61年,他出生在一个铁匠世家,蔡伦年少的时候,在家乡中读过书,像是《周礼》、《论语》这些蔡伦也都有读过,不仅如此,他还对周边的生活生产有很大的兴趣,像冶炼、种麻、养蚕等。所以,年少的蔡伦,是一位很有文学知识的人,在永平末

  •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及意义(如何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左宗棠,收复,新疆,意义,评价,背景,如何

    一千多年前,有位叫做王之涣的诗人,来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当他眺望西北大地时,感慨万千,遂写下千古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百多年前,一个善写诗词的名臣,同样站在这里,有所感慨。只不过他写出了与千年前迥然不同的景象: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而造就了这番不同的人,是一个铁骨铮铮

  • 西楚霸王项羽是哪里人(项羽到底是徐州还是宿迁人)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霸王,宿迁,徐州,西楚,哪里人,到底,还是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与刘邦的决战中兵败垓下,留下有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著名典故。在乌江亭这个地方,乌江亭长劝项羽渡江而逃以图日后东山再起,项羽仰天大笑,回答: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说完,留下自己的乌骓马,又转身杀掉追来

  • 康熙是哪个朝代的皇帝(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生平)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朝代,生平,康熙,哪个,圣祖仁

    伟大的中国有5000年历史,其中,经历了多少个朝代,有四百多位皇帝,有很多皇帝大有作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很了不起的皇帝,在这里我简单说一说康熙皇帝的作为和历史功绩。史称圣祖,爱新觉罗玄华,满族,是福临的第三子,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11年生,康熙61年卒,终年69岁,在位61年,是中国历

  • 吕布与貂蝉历史真相(吕布与貂蝉的爱情故事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貂蝉,吕布,真相,历史,故事,爱情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情节,就是王允的连环计,在小说中:王允通过绝世美人貂蝉,成功让吕布和董卓这对“父子”反目,使得吕布诛杀了董卓,终于为汉朝除掉了这一大害。但,演义毕竟是演义,这是民间人们对历史的精彩幻想,貂蝉实际并非史实人物,她只是早期民间话本中常出现的人物,后被罗贯中整理创作出一个

  • 薛宝钗的判词(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及命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判词,薛宝钗,林黛玉,命运,红楼梦

    从十几岁开始看《红楼梦》,到现在已年近不惑,不知看了多少遍红楼了,完整的看应该有三次,后来我就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在今后的人生中,每十年看一遍。为什么《红楼梦》这么吸引人,我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能说,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角度看红楼都必有所收获。还有就是这座红楼好像就是一个迷宫,她不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