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阿桂和和珅哪个官大一点(和珅和阿桂谁的官职地位高)

阿桂和和珅哪个官大一点(和珅和阿桂谁的官职地位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49 更新时间:2024/2/6 5:06:18

乾隆一朝要说谁最受宠,恐怕都会将矛头指向和珅。从和珅所担任的职务来看,别说是乾隆朝,就是历朝历代也没有人可与他匹敌。其宠幸程度简直是无以复加。

很多人称和珅是“二皇帝”,就是儿皇帝嘉庆对他也忌惮三分。“二皇帝”这个称号出现在嘉庆二年,即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阿桂去世以后。也就是说,在阿桂在世期间,和珅的势力并未达到顶峰。这一期要讲的话题就和这个阿桂有关。

阿桂与和珅的关系十分复杂,总体来看他们不是一路人。阿桂很看不惯和珅,同时和珅也是想方设法要扳倒阿桂。但从他们权力角逐的过程来看,谁也没有压倒谁。

从和珅的权谋以及乾隆对他的信任程度来讲,只要是他想整人,就没有整不倒的,可他为何在阿桂面前总是铩羽而归,自讨没趣呢?

或许有人会说,阿桂军功大,是成就乾隆十全武功的主要功臣,事实上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

军功是阿桂的立身之本

阿桂的家族背景比和珅要硬很多,他的父亲阿克敦是大学士,阿桂也是凭借其贵族子弟这条路而走上仕途的。但他与和珅善于经营不同,阿桂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他的军功。

阿桂曾参与平定大小金川、大小和卓叛乱、征战缅甸等重要战役。因屡立战功升任一等公、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是继傅恒之后最炙手可热的当朝大臣。

清代十分注重军功,朝廷授爵主要也是以军功划定等级。显然,作为异姓贵族能授爵一等公,已经是顶天了。和珅虽然也是一等公,可是含金量不能和阿桂相比,是乾隆对他的特殊照顾。

阿桂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但在行政事务上的才能却又不及和珅,确切地说是不如和珅会讨好乾隆。

和珅的才能主要在于理财方面,他执掌户部、内务府近二十年,凡是乾隆要用钱,和珅都能想到办法,这是和珅最受乾隆宠信的主要原因。

阿桂虽然长期担任首席军机大臣,但从相关史料来看,他在京主持工作的时间并不多,而是长期在外担任各种差事。

比如带兵打仗,整修工程,视察河工等等。军机处的工作实际上都是和珅在主持,因此每当阿桂到京后,和珅也一般不去军机处当值,以免相互见面引发不愉快。

和珅主政时期,朝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大臣敢于和他正面交锋,主要人物就是阿桂、杰、董诰三人。王杰、董诰也是大学士,又在军机处任职,因此和珅要想扳倒阿桂确实也是力不从心。

阿桂在乾隆心中的地位

和珅与阿桂在乾隆心目中有着完全不同的地位,乾隆向来视阿桂为国之重臣,当国家遇到危难,只有阿桂能当重任。

至于和珅则是乾隆日常生活中的贴身保姆,也是乾隆的财神爷。说得难听一点,阿桂是办正事的,和珅是用来消遣的。

乾隆是清代诸帝中最会驾驭群臣的,他知道用人所长,避之以短。尽管乾隆有着这样那样的坏病,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在保卫领土完整,捍卫民族统一方面从不含糊。

而阿桂正好是他手里的一张王牌,有了他大清朝的基业才能稳定。

如果将乾隆比作一个公司的总经理,那么阿桂就是销售部的干将,事关公司的业绩;和珅则是办公室主任,负责内勤拍拍老总的马屁。一到生死存亡的时刻,还得是阿桂出马。

以阿桂制衡和珅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知道乾隆有一句名言叫“太阿不能倒持”,意思就是最高权力绝对不容他人染指。乾隆毕竟不是昏君,对权力的迷恋也超过清代任何一位皇帝。

对于一个专制皇帝来说,没有一个人是让他绝对信任的,阿桂也好和珅也好决不能从他手指缝中分享一丝皇权。阿桂与和珅的忠诚是久经考验的,正是基于这一点,乾隆才会给予他们极大的权力。

从权力的角度而言,和珅则要高于阿桂,触角几乎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领域。

如此位高权重一旦放纵便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尽管乾隆可以驾驭和珅,但也不得不防,因此以阿桂来牵制和珅也是最适当的人选,实际上也只要阿桂有这个资历和威望来制约和珅。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既然乾隆对和珅不是绝对的放心,那么阿桂死后为何又授予和珅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呢?这个也要说道说道。

阿桂是于嘉庆二年去世的,乾隆马上将首席军机和内阁首辅的位置给了和珅。但这并不说明乾隆已经完全信任和珅,而是这个时候乾隆信不过嘉庆。

毕竟历史上太上皇被嗣皇帝夺权幽禁的例子不在少数,乾隆熟读史书加上自己又是近90岁的老人,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有生之年出现任何意外。

乾隆传位给嘉庆本来也是十分不情愿的,只不过他在继位的那一天就发过誓,说上天眷顾若能在位六十年,就将皇位传给儿子。但乾隆禅位就是一个笑话,嘉庆实际上还是儿皇帝。

为了不重蹈历史的覆辙,乾隆只能用和珅来牵制嘉庆,这也是乾隆用人的一贯作风,总之不管是谁,都不能分享最高权力,至于他死后和珅是什么结局,乾隆恐怕也是知道的,但这并不是他要考虑的。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小王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小王子书中各类人物特点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杂谈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还记得自己曾经是孩子的成人。故事的主人公是来自B612星球的小王子,他由于一些原因离开了他的星球,在地球上与飞机失事的飞行员相遇,以飞行员的叙述为线索,为读者叙述了小王子在旅途中的各种历险。作者借小王子这一形象,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待大人世界。开篇便用一副蛇吞象的画引人深思。当飞行员还在

  • 红楼梦中美玉无瑕指的是谁(美玉无瑕的主人公是哪个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杂谈

    自《红楼梦》被搬上屏幕后,一首《枉凝眉》就火遍了大江南北。一般人认为,歌中咏唱的是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悲凉的爱情故事,歌词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因为林黛玉本就是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仙草,而歌词中的“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因为贾宝玉的前世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也有人认为,“阆苑仙葩”指的是

  • 周润发捐款56亿是真的吗(周润发裸捐款给什么慈善机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杂谈

    周润发这个名字一出,似乎就自带了主角光环,足以吸引全场目光。早前,周润发对外宣布自己将裸捐自己的所有财产,数额高达56亿港币,此消息一出在当时也是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近期,韩国电视台单独采访了周润发,采访中就提到了关于周润发曾经宣布裸捐自己所有财产的事情,周润发对此也进行了回应。对于自己裸捐巨额财

  • 张世豪是谁扮演的(电视剧插翅难逃的男主角是谁演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杂谈

    相信很多80、90后小时候都看过这样一部剧,它就是《插翅难逃》。在那个网络还不算发达的时代,追电视剧已经成为人们最普遍的爱好之一。也正是因为人们都爱看剧,也催生出了一大批经典电视剧,《插翅难逃》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追剧方式跟现在大相径庭,并不能随时随地拿着手机追剧。以前想看电视剧,只能通过电视机,而

  • 古代披麻戴孝的规矩(披麻戴孝传统的起源及具体寓意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杂谈

    咱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样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习俗,今天和朋友们分享的是人死后的一种习俗,那就是人死后,子孙要披麻戴孝。看完话题,大家可能会问,咱们国家披麻戴孝的习俗开始于什么时候?为何要披麻戴孝?其中有啥讲究吗?带着这个疑问,专门查找了很多资料,而且专门询问了见多识广的老人,下面大家来看看答案

  • 杨国忠被谁杀的(杨国忠当年为什么被杀死在马嵬驿)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杂谈

    公元756年,李隆基已经七十二岁了,人到古稀之年应该享受最后的天伦之乐,而此时的李隆基却要面对国破家亡的惨景。四十六年前,临淄王李隆基意气风发,以铁腕手段发动唐隆政变,一举覆灭韦后集团,夺回李唐江山社稷。即位之后,李隆基任用姚崇、宋璟等贤臣,励精图治,创造出举世无双的开元盛世。时至今日,天差地别,安

  • 袁世海个人简历(袁世海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京剧大师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杂谈

    他是真正的德高望重的长者,是一生都献给舞台的令人尊敬的艺人,是京剧郝派艺术的最佳继承者之一,更是京剧袁派的创始人。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真正的京剧大师——袁世海。袁世海1916年生于北京,家里兄弟姐妹五人,他是最小的一个,父母为他取名瑞麟,小名叫小三儿,因此他后来也被很多朋友叫一声“袁三爷”。由于家里人口

  • 莱昂内尔里奇(莱昂内尔里奇的演艺经历及主要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杂谈

    LionelRichie究竟是谁?他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这位欧美乐坛的情歌王子以及他享誉世界的金曲《SayYou,SayMe》。莱昂纳尔·里奇(LionelRichie)是真正的歌者,他于1949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Alabama)。大学时代,在同学的鼓励下,他加入了一支合唱团,为新

  • 平仄和仄声是什么意思(平仄声怎么区别 )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杂谈

    仄声是第几声?这个问题,是诗词格律的最基础问题。字有四声,平上去入,仄声包括了上去入三声。今天普通话的四声分一二三四声,平声大致对应一和二声声,上声大致对应三声,去声大致对应四声。但是入声比较复杂,在普通话中没有入声,古入声字在今天的四声中都存在。古人研究声韵,源自于翻译佛经,在魏晋时期就有了研究声

  • 清西陵被盗过吗(为什么清西陵保存完好没有被盗过)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杂谈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时至今日,人人平等已无高低之分、贵贱之别。昔年王侯将相,也作世人谈笑之资,荣华富贵,权力滔天,皆敌不过光阴似箭,王朝更迭,改天换日,亦不过弹指之间。然,偏有冥顽不灵者,死守古旧封建之陋习,常怀故国春秋之旧梦,醉心昔年之风光,不知今夕是何年。便有一村一镇,尽是满清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