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朝文成公主嫁给了谁(文成公主为什么寡居也不回长安)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了谁(文成公主为什么寡居也不回长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979 更新时间:2024/1/24 11:28:43

提起历史上的和亲公主,大家都会想到汉朝的王昭君。其实,在唐朝有一位公主,她的举动她的功绩都可以堪称历史之最。她就是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

其实文成公主是松赞干布“三顾茅庐”求来的和亲公主,贞观九年(公元634年),松赞干布在平定吐蕃内乱之后,做出惊人举:派出使者赴长安求婚。

出人意料的是,唐太宗拒绝了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者回去后,松赞干布大为生气,但他认为是自己“诚意”不够,于是准备了大量金银珠宝,再次派使者向唐太宗求婚。

这次不出意外,唐太宗再次拒绝了松赞干布。松赞干布被彻底激怒了,为了给唐朝一点颜色看看,松赞干布于638年发兵20万进攻唐朝的松州(位于四川西部)。

面对吐蕃的不安分,唐太宗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派出5万步精兵去“征伐”。

这次交手,双方僵持了一个多月,吐蕃连吃了几个败仗,但唐朝军队也损失惨重,最后,松赞干布主动撤军。

唐朝虽然赢了,但顽强的吐蕃也向唐朝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接着,不灰心不气馁的松赞干布第三次派使者抵达长安,向唐太宗奉表求各联婚。

这次,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的请求,他从宗室中选出了一位女子——即文成公主,将其嫁给了松赞干布。

在远嫁松赞干布之前,文成公主只是一位宗室女子,史书并没有记载她的真实姓名及家庭情况。

当然,很多人推断,文成公主的父亲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李道宗,理由有两个:一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李道宗是“护花使者”。二是送亲团在达到吐蕃后,松赞干布对李道宗行了“子婿礼”。

当然,文成公主的家室尽管还没有定论,但因为这次联婚,让文成公主成为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文成公主作为和亲公主,出嫁松赞干布。唐朝为文成公主的“嫁妆”丰富的令人眼花缭乱包括:能工巧匠5500人、牲口5500种、植物种子3800类、释迦摩尼12岁等等。

一路跋涉后,文成公主一行到达了吐蕃境内。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禁卫军在多日前就远道相迎,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开始了恩爱日子。

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的“赭面”风俗,松赞干布干脆下令停止,而为了配合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更是换下毡裘,穿上丝绸衣服,让自己从里到外更像中原人。

松赞干布为了表示对文成公主的宠爱,还特意为她建一座城堡——布达拉宫。

而文成公主带去的能工巧匠和植物种子改善了吐蕃人的生活,使其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飞跃发展。而这尊释迦摩尼12岁的金身至今仍供奉在大昭寺,对吐蕃的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

据悉,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吐蕃的风气焕然一新:“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文成公主也因此成为藏民心中神圣的绿度母菩萨。

之后,吐蕃和大唐的关系也进入了“蜜月期”,据悉,当年唐太宗远征高句丽归来后,松赞干布亲手打造了一只高达七尺的金鹅献给唐太宗以示庆贺,唐庆宗派大唐名将王玄策征伐天竺被困时,松赞干布直接派吐蕃精兵,成功助王玄策的唐军解困。

公元649年,松赞干布听闻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悲痛欲绝,遣派使者献上金银珠宝十五种前去祭昭陵。同时,向刚刚继位的唐高宗修手表忠心,表示:永不生不二之心。

然而,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年仅三十四岁的松赞干布却因病去世,这时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才9年,从此文成公主开始了长达三十一年的寡居的生活。

按照吐蕃风俗,松赞干布死后,就有大臣要求文成公主为夫君殉葬。好在摄于唐朝的淫威,文成公主得以“幸存”,但文成公主在当地的处境十分微妙。唐高宗李治也没有忘了文成公主,他于是下诏接文成公主回长安。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文成公主拒绝了,毅然选择了留在吐蕃。

文成公主这一留就是三十一年,一直到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去世,她也没能有到故乡。

那么,文成公主为什么要拒绝了唐高宗的好意,拒绝回到长安故土呢?

理由主要有三个:

一是吐蕃有文成公主有牵挂。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感情很和洽,两人相亲相爱。爱屋及乌下,文成公主自然把吐蕃当成了第二故乡。因此,文成公主不愿离开吐蕃,不愿意离开夫君松赞干布的埋葬之地。

二是文成公主心中有顾虑。文成公主远嫁他乡世人皆知,如果她回到长安,该以什么身份继续生活下去?归宗女吗?如果当一个归宗女,还不如在吐蕃继续尊贵。

三是文成公主心中有担当。文成公主深知她还有让大唐和吐蕃修好关系,永结同心的使命,因此,她选择了继续留在吐蕃。因为她知道,她的存在就是维系两国之间的关系桥梁和纽带,自然是不能随随便便回唐朝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文成公主在寡居在吐蕃长达三十一年的长时间里,为了吐蕃和大唐的和平共处费心劳力,呕心沥血。

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感染天花,病逝在吐蕃。吐蕃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她葬在松赞干布墓旁边。唐高宗也遣派使者前往吐蕃吊祭,舍小家为大家的文成公主也因此被世人视若天神,青史留名,不枉此生了。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卓依婷还活在人间吗(台湾歌手卓依婷被传去世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杂谈

    她出道35年,没有获得过知名音乐大奖,却一度从国内红到东南亚,无数人听过她的歌,几乎家家都有她的CD。她五岁登台,翻唱786首歌,被评价以一人之力养活了整个金碟豹唱片公司。她是音乐天才,是国民女儿,国民校花,国民女神,更是无数人童年回忆。她就是台湾女歌手卓依婷。《生日快乐》、《恭喜恭喜》、《明天会更

  • 演员蔡明的丈夫是谁(蔡明和丈夫丁秋星结婚多少年了)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杂谈

    娱乐圈里愿意为家庭牺牲事业的男人不多,大部分都是女明星为了家庭退居二线,那些为家庭淡出娱乐圈的明星也让我们感到遗憾。今天我们来谈一谈蔡明的丈夫丁秋星,他和蔡明结婚恩爱35年,为了妻子的事业愿意成为一个家庭主夫。提起蔡明大家应该很熟习了,她从1991年开端就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至今已荣登央视春晚26次,

  • 古代的午时三刻是几点(为什么古古时候都在午时三刻行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杂谈

    古代问斩犯人,为什么都在午时三刻呢,换个时间不行吗?按照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和价值观,午时三刻还真是最合适问斩犯人的时间,换个时间还真不行,为什么?我们先简单说下古代的时辰。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的钟表时间,最初人们计时,都是根据天象、动物作息等方式来描述,比如鸡鸣,表示天亮之前;平旦,就说明天即将蒙蒙亮

  • 解释地平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杂谈

    近几年,全球忽然掀起了一股“现代地平说运动”,地平论者坚信,地球是球体,其实一个惊天谎言,它应该平得像张饼....支持地平说的人认为:地球是个圆盘,以北极为中心的封闭平面,南极是外面这一圈冰墙,南极冰墙的存在是为了防止海水流出去....南极不允许普通人随意活动,就是为了不让你掉下去,南极边缘驻守着的

  • 清明节吃青团的由来(吃青团习俗的历史来历和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杂谈

    青团,又称青草团、清明粿、艾粿、艾草果、艾粑粑等,闽南、潮汕称为青草粿、草仔粿、草粿、鼠麹粿等;客家人称为青粄、艾糍粑、艾糍、艾粄等,香港称为清明仔或鸡屎藤茶粿。是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清明节、寒食节、中元节的米食之一,因为其外皮中使用了青草汁液,故色泽为青绿色,所以叫做青团。清明祭祀用食青团是江南人家在

  • 清明节放风筝的寓意(清明放风筝的由来、含义和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杂谈

    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当清明来临之际,大家就迎来了假期,假期里人们会去祭祀、踏青、放风筝,这都是传统习俗,那么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明节放风筝由来是什么?清明习俗:【放风筝】风筝最初叫“风鸢”,是古代军事上用来传递消息的工具,后演变为娱乐玩具。古代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在风筝下或拉线

  • 三国里吕布的武器叫什么名字(三国演义吕布用的什么兵器)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杂谈

    在《三国演义》里,三国第一名将吕布的兵器是“方天画戟”,因此熟读三国的人,基本都会有十分崇拜“戟”。特别是吕布那杆方天画戟,动若脱兔,可敌蛇矛长刀双股剑;静若处子,可当主人辕门箭靶子。其实,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中,吕布可能用戟,但一定不是方天画戟。因为在先秦到汉末三国时期,并没有方天画戟实物的出土。吕布

  • 张献忠剿四川真相(张献忠在四川屠杀六万万人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杂谈

    每逢战乱,总会伴随杀戮和饥荒瘟疫,由此引发的剧变导致人口锐减,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明末大乱,张献忠成立大西政权占据了四川,对于这个政权,历史上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按照清朝史料记载,张献忠曾在四川实施恐怖统治,大肆屠杀百姓,共计屠杀“六万万”人,造成四川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后来清朝以湖广人迁徙

  • 山海关在哪个省的什么位置(山海关的简介和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杂谈

    山海关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境内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老先生曾盛赞山海关是一座天然的长城博物馆。溯源山海关山海关,古称榆关、渝关、临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

  • 魑魅魍魉什么意思(魑魅魍魉的来源分别代表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杂谈

    魑魅魍魉这四个字鬼头鬼脑的都好难写,很多朋友只知道这不是个好词,可是八成搞不清楚这魑魅魍魉到底是个什么鬼!因为书里面还是影视作品里面描述都只是一笔带过,很含糊,从无多做颜色,爱好人文历史的我们今天就不妨来一起讲讲他们的故事。魑魅魍魉这个词,其实很古老的,在极多典籍中都有记载。比如《左文公十八年》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