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孟浩然为了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遂作《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为了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遂作《夜归鹿门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75 更新时间:2024/2/8 2:27:43

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其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一起来看看吧!

【内容】: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赏析】: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渔梁”是地名,诗人从岘山南园渡汉江往鹿门,途经沔水口,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更多文章

  • 王维当时隐居于终南山中的辋川庄,遂作《积雨辋川庄作》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 王维时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遂作《使至塞上》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维,《使至塞上》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王昌龄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 〔唐代〕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冉冉 一作:荏苒)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共 一作:其)译文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

  • 《贼退示官吏》原文是什么?该怎样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元结

    贼退示官吏元结 〔唐代〕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

  • 《溪居》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柳宗元

    溪居柳宗元 〔唐代〕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累 一作:束)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译文长久被官职束缚不得自由,幸好被贬谪到边远的永州一带。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间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傍晚伴着水激溪石的声响归去。来

  •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 〔唐代〕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译文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佛经真谛

  • 《画云台山记》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画云台山记,东晋

    《画云台山记》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历史背景云台山是道教的张道陵修道成仙的名山。这幅图描绘天师张道陵以跳到深谷中取桃子来考察弟子们,其中唯赵升、王长二人信心最坚。文章中又描述了画中的山石涧流险峭之势,山峰上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唐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揽 一作:览;明月 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 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古意》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李颀

    古意李颀 〔唐代〕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译文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就在幽燕纵横驰骋。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七尺身躯。奋勇搏杀,没人敢

  •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李颀 〔唐代〕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