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画云台山记》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画云台山记》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538 更新时间:2024/1/9 23:48:21

《画云台山记》原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历史背景

云台山是道教的张道陵修道成仙的名山。这幅图描绘天师张道陵以跳到深谷中取桃子来考察弟子们,其中唯赵升、长二人信心最坚。文章中又描述了画中的山石涧流险峭之势,山峰上孤松、山间穿插着凤鸟“婆娑体仪,羽秀而详轩尾翼",白虎“匍石饮水“等。

文章内容

东面丹砂绝?及廕,当使嵃?高骊,孤松植其上,对天师所(临)壁以成磵,磵可甚相近。相近者欲令双壁之内,凄怆澄清,神明之居必有与立焉。可於次峯头作一紫石亭立,以象左阙之夹。高骊绝?,西通云台以表路。路左阙峯,似巖为根。根下空绝,并诸石重势,巖相承,以合临东磵。其西,石泉又见,乃因绝际作通冈,伏流潜降。小复东出,下磵为石濑,沦没于渊。所以一西一东而下者,欲使自然为图。

云台西北二面可一图,冈绕之,上为双碣石,象左右阙。石上作狐游生凤,当婆娑体仪,羽秀而详,轩尾翼以眺绝磵。后一段赤岓,当使释弁如裂电,对云台西凤所临壁以成磵。磵下有清流。其侧壁外面作一白虎,匍石饮水。后为降势而绝。

凡三段山,画之虽长,当使画甚促,不尔不称。鸟兽中时有用之者,可定其仪而用之。下为磵,物景皆倒。作清气带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

文章赏析

《画云台山记》记述的是顾恺之构思画云台山的文章,文中虽有很多错乱,但大致可以看出是描述一幅分为三段的云台山图。

《画云台山记》一文传写之误很多,甚至有非常费解处。关于此文,张彦远曾有“自古相传脱错,未得妙本勘校”的感叹,从话语中可以看出,其文在收入《历代名画记》时谬误、错简已经很多。张彦远的时代尚已不能校勘,那么,其后又相距千年,在连《历代名画记》的善本都难以找见的今天,不用说就更加困难了。因此,虽然经过一些前人的试解,但他们都是参照明清时刊行的几种《历代名画记》通行本进行字句的校订,由此而停留在判读的水平上也是出于无奈。

这篇文字有助于我们了解早期山水画的内容和风格。早期山水画是包含了神仙怪异的因素的。顾恺之对山水精神有过这样的描述“涛之为体,亦崇广而宏峻。形无常而参神,期必来以知信:势刚凌以周威,质柔弱以协顺。”可见魏晋画家对山水的理解经常与察神观道联系起来。我们发现宗炳、王微的论述山水画的文章也是从求仙访道的思想出发的。

《画云台山记》虽描写的是神仙山水,却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中已明确提出从观察具体的自然景物,从生活的真切感受出发,对画中山水进行安排和取舍,注意人物的比例、动态与配置,以及远近、明暗、色彩等技法的运用。还记叙了山水的构图法,提出咫尺重深的观点,论述了用笔的轻重转折和敷色的浓谈,但由于认识所限,尚未有“远人无目”等相似的论断,至于“远人无目”,直到唐代才有人提出,它强调整体与局部、主次、虚实繁简等之间的辨证关系,这又是一大突破。

标签: 画云台山记东晋

更多文章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唐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揽 一作:览;明月 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 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古意》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李颀

    古意李颀 〔唐代〕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译文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就在幽燕纵横驰骋。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七尺身躯。奋勇搏杀,没人敢

  •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李颀 〔唐代〕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杜甫 〔唐代〕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

  • 韦应物为何作《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为了表达异地的相思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韦应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风澄澹精致,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后人每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韦应物的《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 〔唐代〕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粉墙丹柱

  • 严维为何作《丹阳送韦参军》?诗人对韦参军的思念很深切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字正文,号不详,越州(今绍兴)人。中唐时期诗人、文学家。 生卒年不详,约七五六年前后在世。主要作品有《丹阳送韦参军》。史书上记载他通晓音乐,好于弹琴。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一起来看看吧!【内容】: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 《古从军行》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李颀

    古从军行李颀 〔唐代〕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译文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到交河边饮水。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中

  • 《江南曲》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李益

    江南曲李益 〔唐代〕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译文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注释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乐府《相和歌》曲名。这是一首拟乐府,写得很有民歌色彩。瞿塘贾:在长江上游一带作买卖的商人。瞿塘:指瞿塘峡,

  • 《金缕衣》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杜秋娘

    金缕衣杜秋娘 〔唐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译文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花开可以折取的时候就要尽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注释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须惜: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