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牡丹花》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牡丹花》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49 更新时间:2023/12/29 14:54:29

牡丹花

罗隐 〔唐代〕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牡丹随着东风一起开谢,当是别有原因吧,是不是因为它能赢得东君眷顾?

就好比昔日杨贵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语花,牡丹也是一样,只要有着倾国之美,即使无情,不也一样动人么?

美艳的芍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罢了,芙蓉也为了避开你的芳尘而挤入了池中去。

可怜啊,没有想到,如此美艳的牡丹,也有被韩弘这种人砍掉的时候,当韩令做成了事之后,牡丹的秾华也便被辜负了。

注释

别有因:别有原因。

绛罗高卷:绛色丝绸色花瓣高高绽放。绛罗,红色纱罗。

教:让、使。

解语:解语花。原是比喻美人,这里指牡丹。

倾国:比喻牡丹象绝色佳人。

任:即使,就算。

韩令:指韩弘,唐元和十四年曾为中书令。末联所咏之事见《唐国史补》:“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斫去。曰‘吾岂效儿女子邪?’”韩令调任京城后,见家有牡丹,就说:“吾岂效儿女子邪?”然后命人把牡丹花砍掉了。

秾华:繁盛艳丽的花朵。也指女子青春美貌。

赏析

罗隐是晚唐道家学者,这首“牡丹”诗,也牵涉到道家故事。据《酉阳杂俎》载:相传韩愈之侄孙韩湘,学道成仙后,曾劝韩愈也弃官学道,韩愈不肯,韩湘曾于初冬,令牡丹花开数色,预言韩愈未来之事,后皆应验,使韩愈为之震惊。罗隐这首《牡丹》诗,似取乎此。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这里的“东风”即“春风”。“绛罗”,本指绛色丝绸,此处喻牡丹的花瓣。“高卷”,指花盛开时高高挺出花瓣翻卷着的形象。“不胜春”,即无比的春色,无比的美丽。这两句是说它好像和东风有着特别的关系,东风一来,它便以绛色丝绸样颜色的花辫,翻卷着高高的开在枝杈的顶端。它妩媚的姿容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真是无比的美丽!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这里的“解语”,指会说话。“倾国”,指美女。来自《汉书·孝武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便用“倾国倾城”形容极美丽的女子,更用它代替极美丽的女子。这两句以拟人化手法写花情动人。前一句说,牡丹要是能说话,果真是“牡丹仙子”,那简直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了;下句更进一层说,就算牡丹无情,不能成为美人,就凭它的美丽的芳姿艳质也够人倾心喜爱了。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这两句中“芍药”、“芙蓉”均为花名。“君”、“芳尘”皆指牡丹。芍药素有小牡丹之称,若牡丹在群芳中为第一,则芍药为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芍药为花相,或以为花之副也。故这两句说,芍药虽也花大而美,但比之于牡丹,芍药也只是牡丹的亲近侍奉。至于生于水中,出污泥而不染的芙蓉花,虽也端庄素雅,若比之于牡丹就逊色多了,所以,它哪里敢和牡丹比美呢?但它不论生在什么地方,也躲不开和牡丹花的比较。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这里的“韩令”,即韩愈。“秾华”,繁盛的花朵,此处指韩湘当年劝韩愈弃官学道的牡丹花上的诗谶。“此身”,即此生。罗隐好作谶语,这两句是以韩湘的诗谶为韩令可惜。意思说,韩愈虽然在人世上功成名立,但终未脱俗超凡,成为仙人。辜负了韩湘用牡丹花的诗谶的规劝,度过了这样一生,予以惋惜。

罗隐的咏物诗有个特点,就是在咏物的同时,有所寄托。这首《牡丹》诗在前三联中,写了牡丹的体态特征,而在最后两句,则以“卒章显其志”的笔法,把自己的感慨和寄托表达出来。前三联写牡丹超凡脱俗,尽管孤芳自赏,但那种傲岸冷峻的姿态,却更加动人,让人钦佩。这正象征了诗人的人格精神。诗人用这么多笔墨写牡丹,其真正用意是为末联作铺垫。末联从牡丹写到人的思想感情和寄托,以对韩令惋惜。正显了诗人不愿为名利趋炎附势,降低人格,从而辜负了大好时光的高洁品格。

标签: 唐朝罗隐

更多文章

  • 《南轩松》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李白

    南轩松李白 〔唐代〕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译文南面窗外有棵孤傲的青松,枝叶繁茂层层叠叠。清风时时摇着它的枝条,潇洒终日是多么惬意。阴凉处长满了颜色深绿的青苔,秋日的云雾到此也被它染碧。松树何时才能长到云霄外面,直上千尺巍然挺正

  • 《庆清朝·禁幄低张》抒发了李清照什么样的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清照,宋朝

    《庆清朝·禁幄低张》抒发了李清照什么样的感情?全词表现了暮春三月一派繁荣升平之景象,抒写了女主人公一腔赏花惜春之心境,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庆清朝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东城边,南

  • 《洞仙歌·雪云散尽》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李元膺

    洞仙歌·雪云散尽李元膺 〔宋代〕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

  • 《古风·其二十六》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李白

    古风·其二十六李白 〔唐代〕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译文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秋季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云烟。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

  •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的争议点在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清照,宋朝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的争议点在于哪里?这首词最大的争议点在于是不是李清照写的,毕竟此词最早见于《草堂诗余》,作者署名无名氏,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浪淘沙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 《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的作者是谁?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晏几道

    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晏几道 〔宋代〕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花主。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注释红脸青腰:写荷的红花绿茎。自许:自我期许。鉴赏这是一首描写秋莲的词。可能寓含着某种寄托,比如说怀念那位名叫“莲”的歌女

  • 《咏萤》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虞世南

    咏萤虞世南 〔唐代〕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译文灵巧的身躯发出微弱的光芒,纤弱的翅膀轻轻飘动。只怕没有人认识自己,独自暗中飞来飞去发出光明。注释萤:昆虫,身体黄褐色,触角丝状,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能发带绿色的光。白天伏在草丛里,夜晚飞出来。种类很多,通称萤火虫。的历(dì

  • 《咏白海棠》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曹雪芹

    咏白海棠曹雪芹 〔清代〕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译文夕阳照着秋草连接着层层的院门,苔藓青翠长满了雨水淋过的花盆。白玉的品格难比海棠的纯洁,那雪般的肌骨更能陶情醉人。点点花蕊芳香娇嫩好似不胜风力,夜

  • 《山鬼谣·问何年》的作者是谁?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辛弃疾

    山鬼谣·问何年辛弃疾 〔宋代〕雨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今名。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

  • 《早梅》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北朝,谢燮

    早梅谢燮 〔南北朝〕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译文梅花要迎接春天的来临,所以它早先开放。尽管冬天的天气是多么寒冷,但它还是傲然独立,毫不畏惧。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之后,到那时,人们游春的意兴索然,再也没有人特别注意地观赏它了。注释发:开花。疑:畏惧,害怕。别意:格外注意,特别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