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中黛玉的葬花吟是什么内容?有何深意

红楼梦中黛玉的葬花吟是什么内容?有何深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147 更新时间:2024/1/9 21:23:22

洋洋洒洒五十二句的葬花辞,是《红楼梦》诗词之中最绝妙、最被称道的篇章之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其说是一个小女人自怨自艾的感伤之语,倒不如说是整个贾府的命运预言。其中的寓意与禅意,也只有宝玉听懂了悟透了。这远比宝钗的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更锥心刺骨,更痛彻心腑。也正是黛玉的那首葬花吟,让宝玉再次萌生了跳出红尘的念头。

1、黛玉的葬花词,岂止为自己一个人写的?

在此,我简约复述一遍黛玉的《葬花词》。因为篇幅太长,所以,我只截取了其中一部分,让大家回忆一下大概的意思就行了。原文如下: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在这里我想顺便提一句,黛玉之所以如此怜惜花草,应该与她前世的记忆有关。毕竟,她本身就是一株花草,是绛珠仙草修炼成人形的。所以,她怜惜花草就是在怜惜自己。而且,她总把自己比喻成“草木之人”也恰如其分,她的的确确是“草木之人”。

因为要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所以,她眼里只有宝玉,其他人一概不放在心上。甚至对于父母,姐妹之类的亲情都不甚关注。谁生谁死她也无所谓。她父亲林如海病重死去,她也未见得有多悲伤。回到贾府以后,还与宝玉开起了玩笑。当时那种状态,真不像是一个刚刚丧父女儿的状态。这说明黛玉骨子里当真是很“无情”的,这就体现了她“草木之人”的本质。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黛玉就属于“草木心肠”,确实无情。

她与宝玉,也不是因为有情才相爱,是因为有恩?有债需要偿还,所以才独恋宝玉。

言归正传,黛玉这曲葬花吟,表面上看是在怜惜凋落的花儿归宿凄凉。实际上是在借题发挥,感叹自己的命运亦如这落花,不能自主,只能随风而去,或落进水中随波逐流。倘若运气好一点的,还会被自己这样的好心人埋葬在一片净土之中,倘若运气不好的,也只能深陷泥淖之中,被玷污了清白纯洁而无力抗争。比如后来的妙玉,迎春等人,都属于这种情况。

探春和元春归宿相对来说算是好一些的,但仍然逃脱不了身不由己被人驾驭操控的命运。

黛玉都《葬花吟》与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悲”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宝玉喝的那茶,竟是用百花之蕊制作而成的。又名“群芳髓”,这百花之蕊恰如百花之心,竟被压榨摧残成茶供人享用,何其悲凉?

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不恰如百花齐放春色满园吗?一朝春尽,属于她们的好时光不再了,谁知道会凋零于何处?

黛玉的这首葬花吟,正被宝玉听到,看看宝玉是什么反应?

2、黛玉的这首词,竟成了大观园的谶语。

我们来看看宝玉听到这首词后是什么反应,宝玉的反应有点奇怪,甚至隐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暧昧信息。原文如下:

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是黛玉之声,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

大家有没有发现?宝玉在这里的关注焦点有点不大对。他此刻关心的不是他贾府的兄弟姐妹,比如探春,迎春,惜春等。反而关心起那些“外四路的宝姐姐”来,甚至还有香菱。

也就是说,宝玉心中最重要的人,有黛玉、宝钗,香菱和袭人,因为他最先想到了她们。这有点不大对劲儿啊?香菱是薛蟠的妾室,与他有什么关系,他关心得着吗?

看到此处,忽然想起了“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那一回,宝玉与香菱一起葬花,分别是“夫妻荟与并蒂菱”,这情节难道不是暗寓“相约来生”吗?

我怎么觉得香菱与宝玉的关系没有那么单纯呢?尤其是薛蟠的“女儿令”里,明确提到了自己是“乌龟”——“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薛蟠在暗示自己将来一定会被哪个妻妾戴了绿帽子。而最大的可能就是香菱与宝玉。

不过,宝玉先担心黛玉是对的,其次又担心宝钗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这两个女人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再者就是袭人。袭人是第一个与他有夫妻之实的女人,担心她也无可厚非。而香菱也在其中就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了!关于这个话题,不再赘述,且看宝玉后续的感悟,原文继续:

宝玉自忖,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

宝玉莫名联想到了将来这大观园,以及这里的景致,不知会归了谁。到时候,不知这里的主人到底是姓张还是姓王呢。宝玉联想的没错,这正是太虚幻境里“万艳同悲”的大结局。

宝玉一想到这里,便觉得人生无趣,倒不如趁早跳出这红尘网的好。只不过,尚有黛玉在,他尘缘未了罢了。对于黛玉而言,她也没想到,自己的感伤之语,竟成了大观园的谶语了!

标签: 黛玉清朝

更多文章

  • 施公案第341回:见招帖慷慨论英雄,说姻缘殷勤求壮士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施公案》,施世纶

    《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未著撰人。现存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前八卷九十七回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为528回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康熙年间清官施仕伦在黄天霸

  • 《西游记》中最让孙悟空忌惮的妖怪是哪个?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游记,孙悟空

    《西游记》中最让孙悟空忌惮的妖怪是哪个?是白骨精还是大鹏,亦或者是黄眉怪?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结合《西游记》原文来看,孙悟空根本不怕白骨精,他就算顶着紧箍咒的巨大疼痛,也要三棍子将白骨精打死。可见,白骨精试图欺瞒唐僧以达到震慑孙悟空的

  • 古典文学名著《南游记》第七回:吉芝陀圣母在萧家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游记》,第七回

    《南游记》又名《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南游华光传》,是明代余象斗创作的中篇神魔小说,共四卷十八回。与余象斗的另一部小说《北游记》、吴元泰的《东游记》以及杨致和的《西游记传》,合称《四游记》。书中主要讲述了华光三次投胎转世,降妖伏魔,大闹三界,寻母救母的故事。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

  • 施公案第408回:治罪人遵依国法,率臣职入觐天颜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施公案》,施世纶

    《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未著撰人。现存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前八卷九十七回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为528回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康熙年间清官施仕伦在黄天霸

  • 施公案第409回:夫妻母子惜别依依,兄妹姑嫂叙谈款款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施公案》,施世纶

    《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未著撰人。现存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前八卷九十七回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为528回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康熙年间清官施仕伦在黄天霸

  • 古典文学名著《西汉演义》第六十八回:郦食其说齐降汉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汉演义》,第六十八回

    《西汉演义》与《东汉演义》原名《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为明代钟山居士甄伟所著小说。小说主要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项羽、刘邦反秦暴政及灭秦后楚汉相争的故事。描绘了项羽、刘邦、张良、韩信等一大批历史人物的形象。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六十八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王大兵至荥阳,先差

  • 《红楼梦》贾元春入宫多年,为何毫无政治敏感度?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红楼梦,贾家

    《红楼梦》贾元春入宫多年,为何毫无政治敏感度?她连续做错两件事招致惨死,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一起来看看吧!贾元春是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注意这个表述是“凤藻宫尚书”在前,贤德妃在后。因为皇帝后宫的嫔妃在皇后以下都有品级。一品夫人,二品九嫔,三品婕妤……以此类推。夫人分为“贵、贤、德、

  • 红楼梦中是如何描写黛玉葬花这一情节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黛玉葬花,清朝

    红楼梦中女主人公林黛玉不仅心灵善良,而且还最怜惜花。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第三十回的“龄官划蔷痴及局外”,百无聊赖的贾宝玉到处闲逛,撩拨金钏儿惹怒了王夫人后,他跑到大观园的蔷薇花架旁,看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这个场景,让他非常主观地

  • 红楼梦贾府最后的命运与贾敬贾赦二人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贾府,清朝

    都说富不过三代,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贾家衰落和抄家是一脉相承,也要分开看待。抄家是结果,可能只需要一个契机。但衰落是一个长久过程。贾家的衰落在《红楼梦》开始之前已经发生。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起贾家是“大不如前”。刘姥姥也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贾探春更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形

  • 《女仙外史》第六十九回:三如公子献雄郡 二松道人缚渠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女仙外史》,第六十九回

    《女仙外史》是清代吕熊著白话长篇历史小说,又名《石头魂》《大明女仙传》,成书于清康熙年间。《女仙外史》以明朝初年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集中描写了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同燕王朱棣统辖的军队进行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表彰正义,抨击邪恶,宣扬了“褒忠殛叛”的主旨,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不可调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