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诗经·小雅·鱼藻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呢?

诗经·小雅·鱼藻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85 更新时间:2024/3/16 9:08:33

鱼藻佚名 〔先秦〕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鱼在哪儿在水藻,肥肥大大头儿摆。周王住在京镐城,欢饮美酒真自在。

鱼在哪儿在水藻,悠悠长长尾巴摇。周王住在京镐城,欢饮美酒真逍遥。

鱼在哪儿在水藻,贴着蒲草多安详。周王住在京镐城,所居安乐好地方。

《鱼藻》,《诗经·小雅·鱼藻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这首诗赞颂武王饮酒的平安乐,有颂古讽今之意。《诗序》以为“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显然是以用为意,于诗本文无稽。

诵读诗文,朴实中寓新奇,无论是语言技巧还是结构方式甚或是总体风格都与民谣相近,陈子展以为“全篇以问答为之,自问自答,口讲指画,颇似民谣风格”(《诗经直解》),可谓贴切之论。以此反观诗原文,那种根植于民间的新鲜活泼和摇曳多姿的诗风在雅诗中独显风韵。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每章前两句以“鱼在在藻”起兴,出语奇崛。一句四字而“在”字两见,颇具特点,对它的理解是正确诠释全诗的关键。若以冬烘之论视之,以为是凑足音节之举,不但在用法上显得笨拙,而且不合《诗经》语体。吴闿生《诗义会通》将“鱼在在藻”释为“鱼在,在乎藻”,这样两个“在”字实为自问自答,全诗节奏以此为基调,欢快跳跃,收放有致。

三章中每章第二句对鱼的形态描写,酷似现代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依于其蒲”则是鱼在藻中摇头摆尾,得其所需的全景式展示。三章并提,由特写至全景,构成了一组极具情节性和象征意味的鱼藻情趣图。而诗的每章后两句则是写王,“王在在镐”、“饮酒乐岂”,形式上只是语序颠倒,实则暗含活动顺序和因果。春秋时代,酒是富足后的奢侈品,因而也是欢乐的象征。若无“岂乐”的心绪则不会去“饮酒”。而在酒过三巡之后,那欢乐的气氛在酒香弥漫中显得更为浓烈。宴饮之景、欢乐之情跃然纸上。第三章的“有那其居”既是对大王居所的无限赞叹,也是对前两章因果关系上的照应。从视觉效果上看,也正是点和面、局部和全景的关系,与观鱼的空间转换一致,这样整首诗比兴和铺排和谐无间,浑然一体。

通观全诗,“鱼”和“王”,“藻”和“镐”在意象和结构上严格对应,起兴之意昭然。但若止于此,则了无新意。先以为此诗“以在藻依蒲为鱼之得所,兴武王之时民亦得所”(郑笺)。虽然武王之说无以确证,但此说为读者揭示了鱼藻的另一层映射关系。诗人歌咏鱼得其所之乐,实则借喻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气氛。正是有了这一层借喻关系,全诗在欢快热烈的语言中充分展现了君民同乐的主题。因此,从形式和内容结合的完美程度来考察,这首诗在雅诗中是较优秀之作。

标签: 春秋诗经

更多文章

  • 诗经·大雅·思齐有什么含义?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诗经

    思齐佚名 〔先秦〕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译文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

  • 诗经·大雅·皇矣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诗经

    皇矣佚名 〔先秦〕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

  • 诗经·大雅·烝民有什么含义?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诗经

    烝民佚名 〔先秦〕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

  • 诗经·大雅·韩奕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诗经

    韩奕佚名 〔先秦〕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韩侯受命,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夙夜匪解,虔共尔位,朕命不易。榦不庭方,以佐戎辟。四牡奕奕,孔脩且张。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赤舄,钩膺镂鍚,鞹鞃浅幭,鞗革金厄。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

  • 诗经·周颂·有瞽有什么含义?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诗经

    有瞽佚名 〔先秦〕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译文盲人乐师排成行,聚集周庙前庭上。钟架鼓架摆设好,五彩羽毛架上装。既有小鼓和大鼓,鞉磬柷敔列停当。乐器齐备就演奏,箫管一齐都奏响。众乐交响声洪亮,肃穆

  • 杜甫的好友李白途中遇赦还至湖南,遂作《天末怀李白》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杜甫,《天末怀李白》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

  • 杜甫在天宝十一载秋天登慈恩寺塔,遂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

  • 诗经·鲁颂·駉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诗经

    駉佚名 〔先秦〕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

  • 诗经·周颂·般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诗经

    般佚名 〔先秦〕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译文光明壮丽我周邦!登上巍巍高山上,高山小丘相连绵,千支万流入河淌。普天之下众神灵,齐聚这里享祭祀,大周受命永久长!鉴赏《诗经·周颂》所载《大武》乐章歌诗六首,它们反映的是周朝初年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叙事上具有纪

  • 《怨情》原文是什么?该怎样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李白

    怨情李白 〔唐代〕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蹙 一作:颦)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译文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独坐深闺中双眉紧紧蹙起。只看见她两腮泪痕斑驳,不知道她心中恨的人是谁。注释卷珠帘:意指其卷帘相望。珠帘:珠串的帷帘。深坐:长久的坐。颦(pín):皱眉。蛾眉:蚕蛾触须弯而细长,故以称女子之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