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温彦博简介:唐朝宰相,北齐文林馆学士温君悠次子

温彦博简介:唐朝宰相,北齐文林馆学士温君悠次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43 更新时间:2023/12/24 4:58:12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温彦博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温彦博(574年-637年),字大临,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朝宰相,北齐文林馆学士温君悠次子,礼部尚书温大雅之弟。

出身太原温氏,曾在隋朝担任文林郎、通直谒者,后为幽州司马,随罗艺归唐,历任幽州大都督长史、中书舍人、中书侍郎、雍州治中、御史大夫,封西河郡公。

贞观四年,升任中书令,进封虞国公。贞观十年,升任尚书右仆射。十一年,病逝,追赠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谥号为恭,陪葬昭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温彦博生性聪颖,能言善辩,又博览群书,受到薛道衡李纲的赞誉,并得到秦王杨俊的举荐,授为文林郎,宿直内史省,后改任通直谒者。616年(大业十二年),罗艺自称幽州总管,温彦博被引为司马。

归降唐朝

618年(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同年十二月,罗艺降唐,被封为幽州总管。温彦博因预谋有功,授幽州总管府长史,不久被征召入朝,历任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封西河郡公。

624年(武德七年),唐高祖封高句丽国王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承认高句丽的藩属国地位。

此前,唐高祖曾欲放弃对高句丽的统治。温彦博进言道:“辽东之地在周朝是箕子国,在汉朝则是玄菟郡,魏晋以前便是中国疆域,不可以放弃。如果放弃对高句丽的统治,四夷诸国如何瞻仰大唐威仪。”唐高祖这才作罢。

625年(武德八年),突厥入侵。温彦博被任命为并州道行军长史,随行军总管张瑾出兵抵御。八月,唐军在太谷战败,温彦博被突厥俘虏。颉利可汗知道他是皇帝近臣,向他逼问唐朝兵力虚实。温彦博坚贞不屈,不肯吐露,被流放到阴山苦寒之地。

累职拜相

626年(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并与颉利可汗在渭水会盟。温彦博得以回朝,被授为雍州治中,检校吏部侍郎。他恪守职责,后被提拔为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628年(贞观二年),温彦博改任御史大夫,仍代理中书侍郎事务。

630年(贞观四年),温彦博升任中书令,进爵虞国公。当时,东突厥归附,朝臣都建议将其迁徙河南,散居郡县,实行汉化。温彦博提出不同意见,他主张采纳汉武帝安置匈奴的做法,将突厥安置在朔方,保全其部落、风俗。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但魏徵表示反对,两人为此争论数年。

636年(贞观十年),温彦博升任尚书右仆射。

忧劳病逝

637年(贞观十一年),温彦博病逝,终年六十四岁。唐太宗叹道:“彦博因忧虑国家,耗尽心力,这两年精神不济。只可惜没能让他闲暇安逸,以致过早去世。”又命官府为其营建正堂,追赠特进,赐谥号为恭,并陪葬于昭陵。

标签: 温彦博唐朝

更多文章

  • 诗经·小雅·谷风有什么含义?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诗经

    谷风佚名 〔先秦〕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译文谷口呼呼刮大风,大风夹带阵阵雨。当年担惊受怕时,唯我帮你分忧虑。如今富裕又安乐,你却弃我掉头去。谷

  • 李白行至白帝城,忽闻流放夜郎赦书,遂作《早发白帝城》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白,《早发白帝城》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起来看看吧!【内容】:朝辞白帝彩云间

  • 诗经·小雅·鱼藻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诗经

    鱼藻佚名 〔先秦〕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译文鱼在哪儿在水藻,肥肥大大头儿摆。周王住在京镐城,欢饮美酒真自在。鱼在哪儿在水藻,悠悠长长尾巴摇。周王住在京镐城,欢饮美酒真逍遥。鱼在哪儿在水藻,贴着蒲草多安详

  • 诗经·大雅·思齐有什么含义?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诗经

    思齐佚名 〔先秦〕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译文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

  • 诗经·大雅·皇矣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诗经

    皇矣佚名 〔先秦〕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

  • 诗经·大雅·烝民有什么含义?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诗经

    烝民佚名 〔先秦〕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

  • 诗经·大雅·韩奕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诗经

    韩奕佚名 〔先秦〕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韩侯受命,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夙夜匪解,虔共尔位,朕命不易。榦不庭方,以佐戎辟。四牡奕奕,孔脩且张。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赤舄,钩膺镂鍚,鞹鞃浅幭,鞗革金厄。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

  • 诗经·周颂·有瞽有什么含义?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诗经

    有瞽佚名 〔先秦〕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译文盲人乐师排成行,聚集周庙前庭上。钟架鼓架摆设好,五彩羽毛架上装。既有小鼓和大鼓,鞉磬柷敔列停当。乐器齐备就演奏,箫管一齐都奏响。众乐交响声洪亮,肃穆

  • 杜甫的好友李白途中遇赦还至湖南,遂作《天末怀李白》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杜甫,《天末怀李白》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

  • 杜甫在天宝十一载秋天登慈恩寺塔,遂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