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诗经·国风·还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呢?

诗经·国风·还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956 更新时间:2024/1/1 4:19:32

佚名 〔先秦〕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对面这位大哥身手真敏捷啊!我进山打猎他相逢在山凹。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头小野兽,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利落啊!

对面这位大哥身材长得好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道。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头公野兽,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本领高!

对面这位大哥体魄好健壮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南。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匹狡猾狼,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心地善!

鉴赏

此诗不用比兴,三章诗全用“赋”,以猎人自叙的口吻,真切地抒发了他猎后暗自得意的情怀。三章叠唱,意思并列,每章只换四个字,但却很重要,起到了文义互足的作用:首章互相称誉敏捷,次章互相颂扬善猎,末章互相夸赞健壮。首句开口便赞誉,起得突兀,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由衷的仰慕之情。他在峱山与猎人偶然碰面,眼见对方逐猎是那样敏捷、娴熟而有力,佩服之至,不禁脱口而出“子之还(茂、昌)兮”,这是发自心底的赞叹,“子”是对那位同行的敬称。次句点明他们相遇的地点在峱山南面的道路上。“遭”字表明他们并非事先约定,只是邂逅相遇罢了。正因为如此,诗人才会那样惊喜不已,十分激动。第三句说他们由相遇而合作,共同奋力追杀两只大公狼。这里诗人虽然没有告诉读者逐猎的结果如,但是从他那异兴奋的叙述中,可以猜想到那两只公狼已成为他们的捕获物,读者从中也似乎分享到了诗人的喜悦。最后一句是猎后合作者对诗人的称誉:“揖我谓我儇(好、臧)兮”,这里诗人特点明“揖我”这一示敬的动作,联系首句,因为诗人对他的合作者十分敬佩,所以他才为自己能得到对方的赞誉而引以自豪。吴闿生称此为“渲染法”(《诗义会通》)。

全诗句句用韵,每章一韵,押在每句末尾第二字上:首章还、间、肩、儇为韵;次章茂、道、牡、好为韵;末章昌、阳、狼、臧为韵,句尾都以“兮”字收束,组成“富韵”,加上四、六、七言并用的参差句法,造成了舒缓的音节,读起来有一唱三叹的韵味。这种一唱三叹、反复咏唱的手法,对强化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标签: 春秋诗经

更多文章

  • 诗经·国风·绸缪有什么含义?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春秋,诗经

    绸缪佚名 〔先秦〕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译文一把柴火扎得紧,天上三星亮晶晶。今夜究竟是什么夜晚?见这好人真欢欣。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

  • 诗经·国风·椒聊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春秋,诗经

    椒聊佚名 〔先秦〕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译文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采来可把升装满。那至诚至敬仁义的君子啊,他形象高大不能表之以言。愿他像果实累累的花椒树,繁密枝条伸展得长长远远。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

  • 李白为了表现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遂作《山中问答》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山中问答》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白的《山中问答》,一起来看看吧!【内容】:问余何意栖碧山,

  • 诗经·国风·葛生有什么含义?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诗经

    葛生佚名 〔先秦〕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译文葛藤覆盖了一丛丛的黄荆,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茔。我的亲密爱人长眠在这里,谁和他在

  • 诗经·国风·渭阳有什么含义?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诗经

    渭阳佚名 〔先秦〕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译文我送舅舅归国去,转眼来到渭之阳。什么礼物送给他?一辆大车四马黄。我送舅舅归国去,思绪悠悠想娘亲。什么礼物送给他?美玉饰品表我心。此诗第一章开头两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在交待诗人和送别者的关系的同

  • 诗经·秦风·无衣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诗经

    无衣佚名 〔先秦〕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译文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

  • 诗经·国风·下泉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春秋,诗经

    下泉佚名 〔先秦〕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译文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流动,一丛丛狗尾草浸在寒泉中。梦中醒来我连连长吁短叹,深深怀念繁华的周国京城。寒凉的泉水在下涔涔涌流

  • 诗经·国风·鳲鸠原文是什么?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春秋,诗经

    鸤鸠佚名 〔先秦〕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译文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七个细心哺食。品

  • 李白为了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遂作《丁都护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白,《丁都护歌》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白的《丁都护歌》,一起来看看吧!【内容】:云阳上征去,两岸

  • 李白为了显露出一个孤高出尘的自我,遂作《把酒问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白,《把酒问月》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起来看看吧!【内容】:青天有月来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