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中黛玉的身上有何秘密?

红楼梦中黛玉的身上有何秘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157 更新时间:2024/1/8 17:16:53

黛玉,《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无数的谜,让《红楼梦》像一位风华绝代的佳人,美丽中又有一种让人无法言说的神秘,让人欲近不得,欲罢不能。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脂砚斋指出,“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因此,只要揭开蒙在“红楼掩面人”脸上的面纱,探清他们“青冢骷髅骨”的往事,我们就可以无限接近这个风华绝代的佳人。

林黛玉就是这样一位重要的“红楼掩面人”。如果只正照风月宝鉴,就会认为她只是一个多愁善感、终日以泪洗面的瘦弱女子。她先天不足,父母双亡,是个无家的孤女,不是因月缺而黯然神伤,就是为花落哭吟葬花诗,似乎她在《红楼梦》中的任务,只是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与下世为人的神瑛侍者,即贾宝玉

但是,所谓不可正照风月鉴,作者“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第一回脂批),林黛玉“出身履历更奇甚!”(第一回脂批)”,她的真面目,骇目惊心。

第三回,林黛玉初入贾府,王熙凤贾母面前笑着夸林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脂砚斋对此的批语是:“`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

通部书中,脂批提到“史笔”只有两处,另一处是第十三回“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第三回脂批指出:“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脂批提到的作者用“史笔”的两个梦中人一一秦可卿和黛玉之间,虽然在通部书中似乎从未有过交集,但两人之间真的有着神奇的联结。

秦可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性格风流、貌美如花的二十岁左右女子秦可卿,只是风月宝鉴正面之"假”,在风月宝鉴背面,她所隐指的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风流人物一一废太子胤礽,其谥号为“密”。

胤礽是文本中正统之“清”的象征,可称之为“密”清,而在假借意在“使闺阁昭传”的文本中,“宜作史笔看”的林黛玉也是一个与“密”密切相关的美丽女子。

林黛玉的前身绛珠仙子“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脂砚斋指出:“饮食之名奇甚!”,天上的奇珍异果数不胜数,作者独写“蜜青果”,不是信手拈来,脂砚斋的批语也是提醒,因此,“蜜青”果大有深意。

“蜜青”,谐音“密清”;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及黛玉之母名唤贾敏,雨村拍案笑道:“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他皆念作`密‘,每每如是……”看似闲笔,在“笔笔不空”的文本中,其实是非等闲的有意之笔一一林黛玉是“密”之女儿。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到的秦可卿“其鲜艳妩媚,有似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黛玉又是秦可卿的一部分,也就是“密”的一部分。因此,可称黛玉为“密”之女子。

两处“史笔”,两个女子都与“密”密切相关,当然不是巧合,其中深藏着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良苦用心。

楔子中,石头上的偈诗“此系身前身后事”,与第十二回脂批一一“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相互呼应,暗示文本中所呈现的末世哀歌里也有昨日的旋律,“青冢骷髅骨”的前世(石头所记的“身前事”)和“红楼掩面人”的今生(石头所记的“身后事”)加在一起,就是第一回跛道口中的“三劫”,是“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第一回脂批),即比托于秦可卿(胤礽)的“三春”和“三秋”。

林黛玉,一个与“密”密切相关的女子,她的前世今生总绕不开“水”,她真可谓“水”做的女子一一前世绛珠仙草,神瑛侍者用甘露水灌溉,绛珠仙草得而变成绛珠仙子,“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下凡的此生,是浸泡在泪水中的一生。

第十四回,秦可卿葬礼上提及除了宁荣二公之外的六公,关于镇国公牛清,脂砚斋批道:“清属水,子也。”清属水,反推之,水也可喻清。最初绛珠草一株,日得神瑛侍者甘露灌溉。甘露,甜美的水,即甜美的"清",是“密”清最美好的时光,对应的是文本中的“第一春”,相当于胤礽第一次当太子期间。

后来“脱却草胎木质,得化人形”,隐喻胤礽第一次当太子,时间持续那么久,似乎终将修成正果,继承大清万里江山;“仅修成女体”又暗示了“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对应的是文本的“第一秋”和“第二春”之交,相当于胤礽第一次被废和第二次被立期间;绛珠仙子虽然“饥则食`蜜青’果为膳",却“终日游于离恨天外,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离恨天外的灌愁海水,苦涩的水,即苦涩的"清",虽然食“密清”果,即“密清”犹在,但“离恨”、“哀愁”已经不可避免,对应的是文本中的“第二春”,相当于胤礽第二次当太子期间。

绛珠仙子下凡成林黛玉,已无甘露酬报神瑛待者灌溉之德,只能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此时,正统之象征胤礽已死,非正统之雍乾甚嚣尘上。眼泪,绝望的水,绝望的“密”清,即文本中所谓的末世。

林黛玉的前世绛珠仙草,出自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脂批指出:“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可以说末世登场的她,前世是胤礽的“旧精魂”,今生是“密”(贾敏)之女儿,即胤礽之女儿,因此,文本中“来历自与别个不同”(脂批)的林黛玉所演绎的一切,融合了“青冢骷髅骨”的前世(石头所记的“身前事”)和“红楼掩面人”的今生(石头所记的“身后事”),寓言了始于甘露水、终于泪枯夭亡的、比托于秦可卿(胤礽)的九十载光阴,即“密”清之“三春”和“三秋”。

大观园里看似只写了三个春秋,其中却也隐寓了由元春开、比托于秦可卿的“三春”和“三秋”。大观园正文总是写林黛玉的病情不断加重,脂砚斋也指出"自`闻曲‘回以后,回回写药方,是白描颦儿添病也。”、“写药案是暗度颦卿病势渐加之笔,非泛泛闲文也。”其中的深意,是隐喻“第一春”(第二十三回“闻曲”回还在“第一春”之内)还未结束,“密”清却正不断滑向政治悲剧的深渊。

第二十七回,大观园祭饯花神,“第一春”刚刚春尽入夏(相当于胤礽第一次被废),林黛玉就作了摧心裂肺的“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之《葬花吟》,暗示“密”清的悲剧已不可避免,将带来“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的凄惨景象。

“第二春”刚开始不久的第五十八回,隐指胤礽的老太妃病薨,第五十九回湘云问宝钗要蔷薇硝,宝钗说,前儿剩下的都给妹子了,还说“颦儿配了许多,我正要和他要些,因今年竟没发痒,就忘了”。

蔷薇硝谐音“强危消”,“正强忽弱谁明”(第七回回前总批),暗示曾经风光无限的太子胤礽所代表的正统已然消亡,只剩残影。作者安排蔷薇硝都出自黛玉,用心良苦,因为林黛玉的前世今生隐喻了“密”一方跌宕起伏的“九十春光”,而末世登场的黛玉是“密”之女儿、正统之残影。

“第三春”是在黛玉字字句句都是血泪的《桃花行》中拉开帷幕,下一回文本马上进入“第三秋”,因此,林黛玉的《桃花行》就是献给大观园和贾家最后的春天之挽歌。

该回题曰“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大有深意。正统之象征一一大观园中的桃花社当然隐喻正统,胤礽在“第二春”过后不久即去世,而末世登场的林黛玉作为“密”之女儿,是当仁不让的“第三春”的正统之象征,即相当于“重建桃花社”。

同一回,诸芳作词后,在潇湘馆放风筝,其实已经预示了“三春去后”诸芳的结局。作者之所以安排诸芳在黛玉的居所放命运之风筝,而不是选择蘅芜苑或者其他诸芳的住处,其中的深意即暗示贾家内部暗藏着激烈的正统与非正统之争,大观园的解散是政治原因造成的。

秦可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隐指谥号“密”的废太子胤礽,因此,红楼文本堪称是一部隐“密”之大书,而林黛玉堪称是这部大书里的一个真正“密”之女子。她身上还藏有很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究、去发现。

标签: 黛玉清朝

更多文章

  • 《梁书》江子一传记载的是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梁书,姚思廉

    梁是一个神秘的朝代,曾经短暂的存在过,这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由萧衍代齐称帝,《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的是《梁书》中的江子一白话文版本。江子一字元贞,济阳考城人,晋朝散骑常侍江统的第七世孙

  • 红楼梦中贾政得知黛玉进府后,是什么表现?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贾政,清朝

    红楼梦中贾政得知黛玉进府后,是什么表现?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红楼梦》里,黛玉进贾府,幸而有个外祖母,要不然,这就不必来了,大舅母二舅母,是礼仪,贾母是热情,两个舅舅,都没出场,黛玉此时的年纪,不过六七岁,如果太大,贾母不会安排她和宝玉同吃同住,一个碧纱橱里,一个外面,说

  • 红楼梦中宝钗扑蝶到底是什么真相?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宝钗,清朝

    红楼梦中宝钗扑蝶到底是什么真相?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宝钗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很少看到宝钗特别活泼的时候。可是作者却写了一回宝钗扑蝶。这段文字暗示了什么问题呢?第一,宝钗天性活泼,是后天变得沉稳,内敛。薛宝钗跟她的哥哥薛蟠,性格反差特别大。薛蟠性格外向,是风风火火的性子,他说话办事任性

  • 红楼梦中黛玉的奶妈王嬷嬷与王夫人有何联系?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嬷嬷,清朝

    红楼梦中黛玉的奶妈王嬷嬷与王夫人有何联系?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红楼梦》有很多看似巧合,都是曹雪芹的有意设计。比方林黛玉的奶娘王嬷嬷,这个等同林黛玉母亲的存在,与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同姓。曹雪芹如此设计,无疑大有深意。(第三回)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

  • 《过江七事·禁缉事》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过江七事

    弘光登极,从龙诸挡势渐张,又时若窘急,日思出为渔猎计。先朝奸王坤,首借催饷,营差吴越,以阁臣高弘图等力持寝。亡何,奸人导之缉事,群心动,谋设东厂矣。以弘图、曰广俱在告,群噪王铎出谕行,铎不可。越日,曰广入直,铎备言状,曰广曰:“今发不遂,必再发,请摩厉须之!”巳而御史祁彪佳疏至,指陈缉事、诏狱、

  • 《过江七事·正纠参》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过江七事

    国变时,诸勋臣日藉藉,归狱文臣误国,宫詹姜曰广曰:“误国者可诛也!予数载林居,诸公当日召对,胡不言?”语稍塞。会立国,群谋援高皇帝开国时以魏国徐达为左丞相例,尚未发。一日朝罢,魏国公徐弘基、诚意伯刘孔昭等面奏:“文臣朋党误国,”并言“吏部尚书张慎言专权结党,擅引旧辅吴牲。”科道官李沾、郭维经等亦言:

  • 《南齐书》·卷三武帝记载的是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齐书,萧子显

    《南齐书》此书主要记述的是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那么其卷三武帝记载的是什么样的历史故事?世祖武皇帝讳赜,字宣远,太祖长子也。小讳龙儿。生于建康青溪宅,其夜陈孝后、刘昭后同梦龙据屋上,故字上焉。初为寻阳国

  • 《南齐书》·卷四郁林王记载的是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齐书,萧子显

    《南齐书》此书主要记述的是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那么其卷四郁林王记载的是什么样的历史故事?郁林王昭业,字元尚,文惠太子长子也。小名法身。世祖即位,封南郡王,二千户。永明五年十一月戊子,冠于东宫崇政殿。其

  • 薛刚反唐第22回:鸾英避难黑龙村,薛义忘恩贪爵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薛刚反唐》,清朝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薛刚反唐第23回:通城虎酒醉遭擒,两英雄截途抢劫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薛刚反唐》,清朝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