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中两宴大观园时,史湘云的酒令有何意义?

红楼梦中两宴大观园时,史湘云的酒令有何意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614 更新时间:2023/12/7 14:50:08

史湘云是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贾母两宴大观园,鸳鸯三宣牙牌令”,重头戏就在这酒令中。上文简单介绍了贾母、薛姨妈和史湘云的酒令。贾母、和薛姨妈一拒一迎倒是简单。史湘云的酒令总觉得解读的意犹未尽,还有更重要的线索。本文就再次深挖一下,看看史湘云的酒令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故事。

(第四十回)鸳鸯又道:“有了一副。左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鸳鸯道:“右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闲花落地听无声。”鸳鸯道:“中间还得‘幺四’来。”湘云道:“日边红杏倚云栽”。鸳鸯道:“凑成‘樱桃九熟’。”湘云道:“御园却被鸟衔出。”说完饮了一杯。

史湘云这个酒令厉害在她说的四句诗,每一个都暗含着《红楼梦》的重要线索,包括钗黛、探春以及她自己的结局。

牙牌,又称骨牌、牌九,旧时游戏用具,亦作赌具。共三十二张,刻有等于两粒骰(tóu)子的点色,即上下的点数都是少则一,多至六。一、四点色红,二、三、五、六点色绿。三张牌点色成套的就成“一副儿”,有一定的名称。行令时,宣令者说一张,受令者答一句,说完三张,“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押韵。”

一,“左边‘长幺’两点明。”

“长”,上下都是一点的牌。形似“日月当空”。史湘云对作“双悬日月照乾坤”。出自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节选)

说的是安史之乱,唐明皇带着太子和杨贵妃西逃入蜀。马嵬驿之变赐死了杨贵妃,杀了杨国忠,杨家灰飞烟灭后,太子与唐明皇分道扬镳。

不久之后,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为唐肃宗,遥尊唐明皇为太上皇。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归长安,迎接唐明皇回京。当时帝都“双皇”并立,天有二日形同日月。所以叫“双悬日月照乾坤”。

这句诗非常重要,堪称《红楼梦》兴亡的焦点。当初解读林如海和秦可卿都死在九月初三,且一早一晚时,就曾借白居易《暮江吟》提示贾家被抄家的真正原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曹雪芹借九月初三的“残阳”和“新月”,点明《红楼梦》的政治格局就是太上皇和皇帝“双皇并列,日月当空”的局面。一如安史之乱后的唐明皇与唐肃宗。

而且,根据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是与皇帝争夺皇位的设定,曹雪芹分明又借鉴了一些玄武门之变的故事线索。

如此,贾家作为太上皇老臣,面对一个类似唐太宗一样雄才大略的新皇帝,却三心二意不肯臣服,最终被削藩夺爵就不意外了。

曹雪芹借唐代的两段太上皇与皇帝的关系,设定《红楼梦》的朝廷格局,太上皇与皇帝绝不是像贾元春省亲时,贾琏口述的那般父慈子孝。甚至通过“爬灰”,暗示太上皇不甘心,与贾元春的娘家暗通款曲,和皇帝分庭抗礼致使贾家最终惨被抄家。

秦可卿死后来宁国府的那个大明宫内相戴权无疑是太上皇的人。龙禁尉都用老臣子弟,也说明太上皇手握私军有问题。

当然,曹雪芹只是借鉴线索,书中的故事结果更要复杂。

这是“双悬日月照乾坤”的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则点明马嵬驿之变,唐肃宗与唐明皇“争权”,导致杨贵妃香消玉殒,杨家贵妃湮灭。这段故事既是贾家覆灭的象征。也是史湘云人生悲剧的伏笔。

前面解读秦可卿房中十二样陈设影射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其中《海棠春睡图》要对照史湘云的海棠花签“只恐夜深花睡去”。因为唐寅的画就取材自苏轼的《海棠》诗,说得也是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

史湘云与丈夫冯紫英的婚姻悲剧,非常类似《长恨歌》的杨贵妃与唐明皇,由于一场“权力斗争”而导致乐极生悲。

所以,“双悬日月照乾坤”的双层含义,基本写明了贾家这太上皇老臣不臣服新帝,遭致灭亡的结局,以及史湘云人生的[乐中悲]。

二,“右边‘长幺’两点明。”

“长幺”又叫地牌,与“落地”相合。史湘云对“闲花落地听无声”,以“闲花”喻两点红。

“闲花落地听无声”出自唐代刘长卿《别严士元》诗: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刘长卿的诗,表面看是“无可奈何春去也”的意思。但是《别严士元》发生在苏州,就有惜别林黛玉的意思。

“闲花落地听无声”与《葬花吟》呼应,也有“冷月葬花魂”之意。

尾句“青袍今日误儒生”,唐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绯,六七品绿,八九品服青,代指官身。意思是一生终被官身所误,不能随心所欲,兴亡不能掌握。对照林黛玉《葬花吟》的不自由。也衬托出被贾家所累的结局以及贾家等四大家族汲汲营营的名利之心。

有意思在刘长卿为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

从刘长卿身上,既有林如海的兴亡缩影,也有贾政的最终结局,也是一语双关。

三,中间还得‘幺四’来。”

“幺”为一点,以“日”比幺;“幺四”为红,以“红杏”比四点。湘云对“日边红杏倚云栽”,极为工整。

“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高蟾这首诗最妙,“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开在秋江上”对照贾探春与林黛玉二女同嫁后的结局,可谓全然契合。

贾探春的杏花签,就是“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前文秋爽斋陈设,我们解读过贾探春与林黛玉二女同嫁后,林黛玉很快死去。贾探春如娇杏一样,得了“侥幸(蕉下客、杏花签)”,不但得帝王宠爱,生下儿子继承国王,探春终成一国太后,福寿无双。

探春的侥幸就建立在林黛玉的“不幸”之上。“日边红杏倚云栽”,日是帝王,红杏是探春,云是晴雯代指黛玉。贾宝玉的绛云轩就有宝黛姻缘之意,不提。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借昭君出塞故事,结合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一夫故事,点明她与贾探春同嫁。结果却应了高蟾“芙蓉开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很快泪尽而亡,只得了个有名无实的王妃尊号。

而“日边红杏倚云栽”,同样也有“伴君如伴虎”之意。红杏需要云的扶持,才能够亲近“红日”,像贾家这种不臣不轨“无天佑”的乱臣贼子,终究要被毁灭。也是一语双关。

四,“凑成‘樱桃九熟’”

“樱桃九熟”为成套点色的名称。三张牌是幺幺、幺四、幺幺,全红,共九点,所以用“樱桃九熟”比喻。史湘云对“御园却被鸟衔出”同样大有深意。且与薛宝钗、贾元春有一定的关系,更是贾家败亡的伏笔。

“御园却被鸟衔出”典出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史湘云的酒令,全部都是唐明皇及以后的诗文。处处暗示贾家之败亡类似马嵬驿之变。史湘云自身命运也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长恨歌”类似。

不过,《吕氏春秋》记载樱桃相传为莺鸟所含食,故一名含桃。则对照了薛宝钗的丫头莺儿。“御园却被鸟衔出”,借杨家“牺牲女儿”杨贵妃获得荣华富贵,暗示薛家图谋金玉良姻,牺牲薛宝钗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更有贾家送贾元春进宫,妄图飞黄腾达。不成想皇帝反而利用元春,对贾家“鸟尽弓藏”。元春判词图画“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串香橼”,就是暗示贾家没有袭爵完毕被抄家,也是皇帝“鸟尽弓藏”之意。

贾家不臣不恭,皇帝忘恩负义。双方的权力斗争是“不义之争”才叫“虎兕相逢大梦归”,取《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的典故。双方都不是好东西!

“御园却被鸟衔出”,成熟的樱桃被鸟儿衔去,也有心愿落空的意思。这就完全对应了贾元春判词图画“香橼”预示“心有不甘”,以及薛家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

综上,史湘云这个酒令最是厉害。将自己与钗、黛、探春四人的人生囊括,还揭示了贾家兴亡的主要故事脉络。弄清楚她的酒令,就基本知道了《红楼梦》大概结局。

那么,史湘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能力”呢?看过前文的朋友应该知道两点。

一,君笺雅侃红楼认为史湘云的前世,就是西方灵河岸边的三生石,她属于见证旁观者的角色。所以她与石有缘!

二,史湘云与贾母互为对照,贾母的很多线索都借由史湘云之口说出。贾母是贾家的大树,感应着贾府的兴亡。没有比史湘云更好的代言人。

至于是不是?读书理解都是由主观引导客观,也就见仁见智了。

标签: 史湘云清朝

更多文章

  • 水浒传中朱贵作为梁山元老,为何排名如此低?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贵,宋朝

    朱贵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旱地忽律,原是梁山四寨主。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梁山在林冲之前就有四个头领占山为王,这四个头领分别是王伦、宋万、杜迁和朱贵。林冲来了之后,王伦依旧第一把交椅,但是朱贵却由第四把交椅变成了第五把。这个很奇怪,不知道王伦是按照什么分

  • 《六韬·豹韬·突战》讲了什么?有哪些历史的实例呢?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朝,六韬

    【原文】武王问太公曰:“敌人深入长驱,侵掠我地,驱我牛马,其三军大至,薄我城下,吾士卒大恐,人民系累,为敌所虏,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太公曰:“如此者,谓之突兵。其牛马必不得食,士卒绝粮,暴击而前,令我远邑别军,选其锐士,疾击其后;审其期日,必会于晦,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虏。”武

  • 《六韬·豹韬·林战》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朝,六韬

    【原文】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候之地,遇大林,与敌人分林相拒。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太公曰:“使吾三军分为冲陈,便兵所处,弓弩为表,戟盾为里;斩除草木,极广吾道,以便战所;高置旌旗,谨敕三军,无使敌人知吾之情,是谓林战。林战之法:率吾矛戟,相与为伍;林间木疏,以骑为辅,战车居前,见

  • 红楼梦中看似平和的贾府背后都隐藏着什么样的争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贾府,清朝

    贾府是历时百年的钟鸣鼎食之家,显赫荣耀。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红楼梦》里,曹公通过贾府这样一个大家族,给我们展示出了一个大家族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秦可卿风风光光的葬礼,因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大观园,无疑算得上贾府的繁华时期了;而到了后期,王熙凤为了两百两银子,要拿家私去典当,为贾

  • 红楼梦中搬进大观园后,史湘云住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史湘云,清朝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史湘云从小在贾母身边长大,林黛玉来了后,她再来贾家,都是宿在黛玉的房中。直到众人搬进大观园,各自有了房间后,湘云再来,反而不住在林黛玉的潇湘馆,而是去到了薛宝钗的蘅芜苑。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史湘云的选择,主要有几个原

  • 红楼梦中林黛玉、史湘云两人的关系如何?受谁的挑拨?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林黛玉,清朝

    红楼梦中,史湘云和林黛玉,都和宝玉有着青梅竹马的感情。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红楼梦》中史湘云这个人物其实很复杂,读者往往拘泥于用“天真烂漫”四字来定评湘云,却忽略了细化区分湘云的性格、思想。简而言之:湘云的性格固然是无邪率真,但她的思想却是很敏感的,这也就

  • 红楼梦中平儿是如何知道贾琏偷娶尤二姐之事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平儿,清朝

    平儿,王熙凤的陪房丫头,贾琏之妾。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贾琏偷偷把尤二姐藏在花枝巷里,拜过天地,百般恩爱,让下人称呼尤二姐为奶奶,自己也如此称呼她,竟将凤姐一笔勾销,完全忽略了凤姐的存在。凤姐一向知道贾琏和贾珍弟兄俩关系挺好,东府有什么事情都是和贾琏一起商议解决,所以也没有疑心,下

  • 红楼梦中贾元春将有风来仪赐名潇湘馆是为何?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贾元春,清朝

    红楼梦中潇湘馆是林黛玉所居住的地方。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潇湘馆在林黛玉住进去之前,得到了两个人肯定。贾政说:“若能月夜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贾元春也说出最爱的四处景色,首推“有凤来仪”,并赐名为潇湘馆。注意贾家这实际上的两个代表人物对宝黛姻缘的真实立场,就在这潇湘馆上。贾

  • 红楼梦中玉钏为何没有避讳改名?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玉钏,清朝

    在古代避讳改名在历朝历代也是常见现象。以上问题趣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避主子的名讳在《红楼梦》中并非是被严格实施的一种“政策”或“制度”,这其中有很大的弹性空间。诚然,原著中明确记载了林之孝之女林红玉为了避讳贾宝玉的“玉”字,改叫小红,但这并不是一种普遍的

  • 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何觉得绣春囊是王熙凤的?有何证据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夫人,清朝

    “绣春囊事件”在贾府中的影响之大,可谓深远。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红楼梦》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大观园中发生了一件大事,丫环傻大姐在大观园的山石上发现了一个绣春囊,这就好比在象牙塔般的纯洁花园中发现了一部存满爱情小电影的优盘,要知道大观园中住的都是未出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