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清照的冷门词作:《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李清照的冷门词作:《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143 更新时间:2023/12/28 13:56:49

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李清照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释

萧萧:凄清冷落的样子。原为象声词,如风声、雨声、草木摇落声、马蹄声。《诗经·小雅·车攻》有“萧萧马鸣”,《楚辞·九怀·蓄英》有“秋风兮萧萧”,《史记·刺客列传》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琐窗:镂刻连锁纹饰之窗户。多本作锁窗,当以琐窗为胜。

酒阑:酒尽,酒酣。阑:残,尽,晚。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团茶:团片状之茶饼,饮用时则碾碎之。宋代有龙团、凤团、小龙团等多种品种,比较名贵。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瑞脑:即龙涎香,一名龙脑香。

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

随分:随便,随意。尊前:指宴席上。尊:同“樽”。

东篱菊蕊黄: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采菊东篱下”句。

白话译文

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龙涎香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背景

此词写作时间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当时赵明诚已去世,“茶苦”和“梦断”二语是暗寓作者的亡夫之痛。

赏析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作者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因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醒来唯觉瑞胸熏香,沁人心脾。三、四两句分别着一“喜”字“宜”字,似乎写欢乐,实际它不是写喜而是写悲。“酒阑”谓饮酒结束的时候。“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酒饮得多,表明愁重。“瑞胸”,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宜”表面似乎是说香气宜人,实则同首句的寒日一样,是借香写环境之清寂,因为只有清冷寂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易散发,因而变得更深更浓,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

上片叙事,主写饮酒之实“秋已尽,日犹长”写作者个人对秋的感受。“仲宣”句用典,以王粲思乡心情自况。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十七岁时因避战乱,南至荆州依刘表,不受重视,曾登湖北当阳县城楼,写了著名的《登楼赋》,抒发壮志未酬、怀乡思归的抑郁心情。这两句透露出词人孤身漂泊,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深秋本来使人感到凄清,加以思乡之苦,心情自然更加凄凉。“犹”、“更”这两个虚词,一写主观错觉,一写内心实感,都是加重描写乡愁。结句是为超脱语。时当深秋,篱外丛菊盛开,金色的花瓣光彩夺目,使她不禁想起晋代诗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自我宽解起来:归家既是空想,不如对着尊中美酒,随意痛饮,莫辜负了这篱菊笑傲的秋光。“随分”犹云随便、随意。下片写饮酒之因,是对上片醉酒的说明:本来是以酒浇愁,却又故作达观之想,而表面上的达观,实际隐含着无限乡愁。李清照的这首词是其晚年流寓越中所作,词中表露的乡愁因和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起来,其中的忧愤更深。

标签: 李清照宋朝

更多文章

  • 南宋词人苏庠的佳作:《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庠,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苏庠的《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宋)苏庠枫落河梁野水秋。淡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赏析该词上阕写旅途风景、词人醉梦情景,下

  • 辛弃疾的一首《鹧鸪天·和昌父》表达了什么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辛弃疾,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辛弃疾的《鹧鸪天·和昌父》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和昌父(宋)辛弃疾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情味好,语言工。三贤高会古来同。谁知止酒停云老,独立斜阳数过鸿。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词,是抒写自己归隐情趣的。它以“三贤

  • 刘禹锡《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之作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禹锡,《始闻秋风》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

  • 朱淑真《秋夜》:此诗无一“情”字,却无处不含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淑真,《秋夜》

    朱淑贞,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一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而《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祖籍安徽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的侄女。作品有《断肠词》、《断肠诗集》传世,为劫后余篇。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朱淑真的《秋夜》,一起来看看吧!秋夜朱淑

  • 柳宗元《江雪》:“寒江雪”三字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柳宗元,《江雪》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

  • 卢钺《雪梅》:雪因梅有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有高尚的品格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卢钺,《雪梅》

    卢钺,出生年月不详。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代表作品有《雪梅》,因此也被叫做卢梅坡。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卢钺的《雪梅》,一起来看看吧!雪梅卢钺〔宋代〕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

  • 辛弃疾词作赏析:《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辛弃疾,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辛弃疾的《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宋)辛弃疾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後夜相思月满船。注释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

  • 元好问的佳作赏析:《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好问,金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元好问的《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金)元好问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注释情:人情,指好饮乃人之常情。

  • 纳兰性德最美的一首词:《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纳兰性德,清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纳兰性德的《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清)纳兰性德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注释朔风:边塞外凛冽的北风。倩魂:少女的梦魂,典出唐人小

  • 李商隐《幽居冬暮》:此诗感伤的情调笼罩着全篇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商隐,《幽居冬暮》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其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