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苏轼最讽刺的一首词,你读过吗?

苏轼最讽刺的一首词,你读过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226 更新时间:2024/1/25 22:35:55

苏轼最讽刺的一首词,你读过吗?感兴趣的读者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林语堂《苏东坡传》中的一个故事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曾经接手一个案子。

案件与一个叫了然的和尚有关,身为和尚,了然却十分贪恋红尘,迷上了一个名叫秀奴的妓女,经与她厮混。长此以往,了然的钱财都用尽了,自此,秀奴不再见他。了然气急,竟将秀奴打死了。

审案时,相关人员发现了然和尚的胳膊上刺了一副对联:"但愿同生极乐国,免如今世苦相思。"

意思就是,与其活着的时候,因你而饱受相思之苦,不如我们都一起去往西天极乐世界吧!而该案的审理结果,刚好又是了然和尚被判死刑,被处死后,刚好完成他去往"极乐国"的愿望。

苏轼忍俊不禁,遂挥笔写下一词,讽刺了这个和尚。

踏莎行

代:苏轼

这个秃奴,修行忒煞。云山顶上空持戒。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

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从开篇"这个秃奴,修行忒煞"中的"秃奴"二字,我们就可以瞧出苏轼这是在骂人,骂这个和尚,因为"秃奴"明显是贬义的。如果是对和尚的尊称,一般是"师父""大师""高僧"……

这首词的结尾,"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刚好呼应了和尚手臂上的刺字。你不是苦相思久矣吗,这下好了,马上你就可以前往西方极乐了,也算是还了这相思债了。这明显是在挖苦,意思就是你活该。

如果非要选一句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空空色色今何在"了。这一句简单顺口,好像是在询问,又好像是在轻叹:说好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如今都去哪里了?饱含了对了然和尚行为的痛心、遗憾和无可奈何。

苏轼这首《踏莎行》,寥寥几十字,就让一个贪、嗔、痴、毒的和尚形象跃然纸上,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2、这件事是真的吗?

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在看到一个历史故事时,心中都会不自觉冒出一个小问号:这是真的吗?

很可惜的是,我们无法穿越,只能根据字记载来了解历史,因此,不方便百分百肯定哪个历史事件是真的,或者百分百说哪个历史事件是假的。

但是,只要弄清楚一个历史故事的流变,基本上心里就有个数了。

林语堂《苏东坡传》中的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宋朝时的《绿窗新话》,这是一本传奇小说集。因此,关于苏轼的这个故事,不能算是正史,只能算是文人轶事。所谓轶事,也不能说就是胡编乱造的,而是有待考证的。

对于此词,《全宋词》注释说:"案《事林广记》所载,多出傅会或虚构,此首未必为苏轼作。"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心中应该有数了。

3、 女孩子拒绝男生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苏轼的词无疑是十分诙谐讽刺、辛辣活泼。

但是,这个故事的背后,却是活生生的两条人命。令人不得不反思,如何才能尽量避免这种悲剧。

希望我接下来的分析,对于女孩子们,或者是养了女儿的家长们,有所帮助。

首先,回到秀奴身上。《绿窗新话》记载:"一夕,僧乘醉往,秀奴不纳,因击秀奴,随手而毙。"我想,秀奴的拒绝肯定不是温言软语,而是态度强硬。这就让和尚觉得,你对我一点感情都没有,你完全就是为了钱,从而惹恼他。

其实,对于秀奴来说,稍微好一点的做法是,把这件事禀报给她的领导妈妈,让妈妈出面解决。而自己则还是要装作对和尚有好感的,但是迫于妈妈的反对,才不能跟他来往。秀奴和妈妈,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和尚对秀奴的恨意就不会那么深。

其次,回到现实中,大部分女孩子都不是妓女,而是正经谈恋爱。

如果你一开始就不打算跟男生交往,就不要收人家的礼物和财物,一开始就说清楚,不要给人家希望。正常的男孩子,知道没有希望后,自然不会纠缠。

如果是交往过一段时间,但是发现不合适,男生态度恶劣、强烈要求退还礼物的情况下,就赶紧退还,破财消灾吧。

最后,如果你什么礼物也没收,男生就是死缠烂打,甚至威胁你,只能考虑搬家、换工作,让他找不到你了,毕竟什么都没有生命重要。当然,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以史为镜,希望我们都不要重演悲剧的历史。

标签: 古代宋朝

更多文章

  • 张先《天仙子·水调歌头持酒听》:“空”字写出襟怀之寥落孤寂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先,《天仙子·水调歌头持酒听》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歌头持酒听》,一起来看看吧!水调歌头持

  • 张先《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写一位女子念远伤怀的情状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先,《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张先的《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一起来看看吧!伤高怀远几

  •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全词结构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

  • 晏几道《六幺令·绿阴春尽》:词人对歌女做了细腻微妙的刻画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晏几道,《六幺令·绿阴春尽》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那么下面趣历

  •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此词写景洗练,写情转折起伏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那么下面趣历

  • 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全词始欢终哀,读来令人恻然心酸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 原有文集,今已散

  • 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全词言外颇含愤世嫉俗之意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 原有文集,今已散

  • 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整首词典雅清丽,温婉平和而意脉不断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今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人。北宋婉约派词人。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作有《淮海词》三卷100

  •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本词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今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人。北宋婉约派词人。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作有《淮海词》三卷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