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辛弃疾的一首中秋词,堪称豪迈之作

辛弃疾的一首中秋词,堪称豪迈之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226 更新时间:2024/1/25 10:05:46

辛弃疾的一首中秋词,堪称豪迈,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辛弃疾是武双全的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虽然他晚年长期闲居带湖,郁郁不得志,从而有了"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奈伤感,有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漫步,有了"了却君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壮志难酬,但是,辛弃疾早年还是十分踌躇满志,觉得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的。

今天,就介绍一首辛弃疾早期所写的中秋词,可谓是踌躇满志、慷慨豪迈。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代: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héng)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zhuó)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乾道四年(1168年)起,辛弃疾屡屡升迁。这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写于1174年,辛弃疾被辟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宋史·列传·卷一百六十》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中秋时分,一轮月影悬于天际,月光流转,仿佛金波,这月亮又圆又亮,就好像被重新打磨的镜子,飞到了天上。

这句话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中秋的月亮又圆又亮"。

"把酒问姮(héng)娥:被白发,欺人奈何"——我举着酒杯,问月宫里的嫦娥仙子:我的白发越来越多,好像在欺负我一样,对于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呢?

上句写景,这句写人。尽管此时的辛弃疾仕途通畅,但是他仍然怀有忧患之感,迫切地希望能够尽快收复失地、灭金复国。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多想乘风而上,方便在万里长空之上,俯瞰大宋的壮丽山河啊!

苏轼的中秋词《水调歌头》中也曾写过"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苏轼担心"乘风归去"后的"高处不胜寒"不同,辛弃疾觉得"乘风归去"后,才更加方便俯瞰大好山河。

"斫(zhuó)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有人曾经说过,砍去月亮中婆娑的桂树,月光才会洒下更多。

最后一句,辛弃疾化用了诗圣杜甫的诗句"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辛弃疾此词中桂树的内涵十分丰富,联系到他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可以大胆推测,桂树应该是象征了主和派、敌人金国等影响到中原统一的势力。此时,辛弃疾很自信,他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在不久的将来,砍掉这棵遮蔽"清光"的桂树,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可惜的是,时运不济,辛弃疾至死也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幸好的是,他给后世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词作,让我们得以在字里行间,瞻仰一代爱国文豪、将领的风采。

标签: 辛弃疾宋朝

更多文章

  • 苏轼最讽刺的一首词,你读过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宋朝

    苏轼最讽刺的一首词,你读过吗?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林语堂《苏东坡传》中的一个故事林语堂《苏东坡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曾经接手一个案子。案件与一个叫了然的和尚有关,身为和尚,了然却十分贪恋红尘,迷上了一个名叫秀奴的妓女,经常与她厮混。长此以往,了然的钱财都用

  • 张先《天仙子·水调歌头持酒听》:“空”字写出襟怀之寥落孤寂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先,《天仙子·水调歌头持酒听》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歌头持酒听》,一起来看看吧!水调歌头持

  • 张先《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写一位女子念远伤怀的情状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先,《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张先的《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一起来看看吧!伤高怀远几

  •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全词结构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

  • 晏几道《六幺令·绿阴春尽》:词人对歌女做了细腻微妙的刻画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晏几道,《六幺令·绿阴春尽》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那么下面趣历

  •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此词写景洗练,写情转折起伏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那么下面趣历

  • 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全词始欢终哀,读来令人恻然心酸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 原有文集,今已散

  • 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全词言外颇含愤世嫉俗之意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 原有文集,今已散

  • 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整首词典雅清丽,温婉平和而意脉不断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今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人。北宋婉约派词人。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作有《淮海词》三卷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