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商隐入山访名僧,写下最有哲理的一首诗

李商隐入山访名僧,写下最有哲理的一首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516 更新时间:2023/12/8 23:17:5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商隐的章,欢迎阅读哦~

佛说“人生有三苦”。

一苦是你汲汲营营,却始终求不得;

二苦是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偿所愿,却发现不过如此;

三苦是你轻言放弃,历尽千帆后,回首发现原来它那么美。

得不到,不满足,不甘心,所以人生才会那般痛苦。

其实归根究底不过是“贪欲”二字罢了。

钱多了还想更多,官大了还想更大,出了名了还想更出名。

人的欲望,就像一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

烦恼由心起,凡境皆心造。

这一生,若我们一直困在这两个字里,那么注定是无法快乐的。

大千世界,红尘万丈,人是其的渺小。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得到的。

看淡,放下,人生才会快乐。

就像李商隐所言“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这两句出自他的《北青萝》。

全文如下: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这是他在入山拜访名僧,顿悟人生后所写的一首诗,应该算是他最有哲理的一首诗了,你可以不会背,但至少要读一遍。

诗歌首联便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

夕阳西下,诗人独自一人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草屋的高僧。

“茅屋”二字突出了僧人生活的简朴,而“孤”不是为了突出僧人的“孤独”,而是为了渲染其住地环境的清幽,以及僧人甘于“孤独”、超脱世俗的精神。

虽然还未见到僧人,但从作者笔下不难看出,这定是一位清修苦行的得道高僧。

接着的颔联描写的是他进山路上所见之景。

诗人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随风飘落的黄叶铺满了山路,在这幽深的密林中,诗人四处望,却始终找不到僧人的住处,那曲折的盘山路都不知走了几重。

这里连用两个问句“人何在”、“路几何”,突出了僧人住处的偏僻幽静,与开头的“孤僧”相对应,进一步表明僧人远避红尘的清高形象。

而山路如此崎岖,诗人却迎难而上,也表现了诗人求佛问道之决心。

也许真是遇到了烦恼之事,才会如此不畏艰险吧。

接下来的颈联写的是他历尽千辛万苦,见到僧人的情景。

夜幕降临,终于到达僧人的茅屋前,宁静的夜里传来他独自敲磬诵经的声音。

等他诵经完毕,诗人才进屋与之交谈,只见他倚着一枝藤,闲适而安然。

“初夜”一词点明诗人到达茅屋的时间,他是黄昏进山,而此时已是夜里,再一次强调了高僧住处之幽深。

在这荒山野岭,高僧独自居住,却仍不忘诵经,他对佛的虔诚可见一斑。

两人交谈了什么,诗人没有说,只是以“闲”和“藤”来突出高僧的那份淡然情态。

“藤”是指藤条做的手杖,僧人的清苦不言而喻,可是这样清苦孤独的生活,他却能安之若素,怡然自得,高僧的形象就此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悟。

也许是和僧然交谈后,豁然开朗,也许是为高僧的闲适淡然所折服,诗人最后顿悟人生: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人又何尝不是呢?

世界何其大,人何其渺小。

既然都是微尘,那么为何要一直纠缠在爱憎之中呢?

这是高僧给李商隐的发,而李商隐又以诗的形式,启迪了后世无数人,这便是诗词的魅力。

虽然李商隐在这次访友中,顿悟人生,写下一首诗道破人生真谛,但其实他这一生其实都没有真正的放下。

无论是仕途,还是爱情,他一直看不透,放不下,所以才会那般痛苦。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说来容易,做来难。

但即使再难,我们也该学会看淡,放下。

人生无需过于执着,选择了,努力了,坚持了,便足够了。

至于结果并不重要,问心无愧就好。

愿我们都能真正做到“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标签: 李商隐唐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多情”的高僧:仓央嘉措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仓央嘉措,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仓央嘉措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要说起我国的诗词文化,真是别具一格,蔚为大观。历史上无数的才子佳人,或吟风弄月、或轻歌曼舞,哪曾料想在不经意间写出的诗句,竟能流传千古,受到后人无限的追思和崇拜。这些文人墨客,陶醉于自己的诗情画意之中,又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

  • 古人为什么“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这句话有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

    古人为什么“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这句话有什么道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之前有着很多风俗习惯,只不过随着时间慢慢的流传,很多东西也就被人们慢慢逐渐淡化了。如今的人不会像原来的人那么讲究了,比如大家伙在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老一辈人可是有很多讲究的,吃饭的时候需要

  • 辛弃疾最经典的一首词,读来让人恍然大悟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辛弃疾,南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辛弃疾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辛弃疾也是南宋时期最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与陆游很相似,也是坚定的主战派,但是后来我们知道南宋的朝廷,它是一直在打压主战派,这也使得这些诗人一生都痛苦不已,眼看着北方大片的土地成为了沦陷区,可是又无能为力。也正是这种悲情的人生,也

  • 张九龄:盛唐时著名贤相,被贬后写下千古名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九龄,唐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张九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人说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的盛世,而李隆基在位的开元年间便是那封建王朝的极盛时代,是那盛世中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0多年,其任用的宰相也不在少数,有武则天时期就得到过重用的姚崇、宋璟,有唐中宗时期的进士张九龄,同样也有一手遮天的李

  • 鲁迅十大至理名言啊!分别是哪些有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近代,鲁迅

    鲁迅十大至理名言啊!分别是哪些有什么意思?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著名人的人物有很多,讲出的那些有道理的话也是千千万万,但是真正能够让人理解透彻的却是寥寥无几。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解析鲁迅先生所说的十大至理名言,这十句当中的任何依据都能让人感到“无言以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

  • “君子不党,其祸无援”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谁说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五代十国,冯道

    “君子不党,其祸无援”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谁说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五代宰相冯道是个千古奇人,他一生仕唐晋汉周四朝,相六帝,有人骂他不是君子,不守臣节,是墙头草,也有人说他是再生菩萨。在古代群臣当中,一个管仲,一个冯道,都受过后人非议,而他们也确实是非常人,所以才有非常之功。北宋名

  • 写“梅”的诗有哪些?100首梅花诗词汇总分享!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李清照

    写“梅”的诗有哪些?100首梅花诗词汇总分享!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起梅花,这是一种原产自我国南方地区的花种,在我国已经拥有了长达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是我国十大名花之首,同时与兰花、竹子、菊花并称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花从古至今,历来都是诗人们所吟咏的对象,关于梅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是个什么故事?古代女子这么开放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长干曲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是个什么故事?古代女子这么开放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原文】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释文】撞见了自己的意中人,爽朗地询问起小伙子:“你的家住在哪里啊?”咱们聊聊天,说不定还是老乡呢?这是他《长干曲》的第一首。 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哪里?相关历史典故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

    对《长恨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可能大家在其他作品或者影视剧中也有看到过这句话,但你知道这背后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吗?在天上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下愿为并生连理枝,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誓言,可能对于多数人来

  • 北宋词人时彦的旷世之作赏析!《青门饮》究竟写了些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时彦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青门饮》赏析介绍。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对于中国人而言,名字就像一个人的另一张脸孔一样,一生如影随形。有时候,一个好的名字甚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事实上,举凡历史上那些能留下一星半点印迹的人,都无不有一个让人惊艳的名字。这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