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词人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

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词人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838 更新时间:2024/1/4 17:08:24

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词人。吴文英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在词坛流派的开创和发展上,有比较高的地位,流传下来的词达340首,对后世词坛有较大的影响。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吴文英的《点绛唇·试灯夜初晴》,一起来看看吧!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吴文英 〔宋代〕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此词写灯节之事,但词人并未由正面起笔描绘灯市盛况,而是以试灯夜的景象作陪衬,用怅惘的笔调抒发自己逢佳节而倍觉神伤的落寞情怀,虽只寥寥数语,却写得纡顿挫,舒卷自如,从而委婉地道出内心的万千感慨。

上片“卷尽”两句,写试灯日遇雨,而入夜雨收云散,天青月朗;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即以“新梳洗”形况月色明净,比拟浑成,三字兼带出“雨后”之意。这是写天上。“暗尘”两句写地上,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日夜》)和韩愈“天街小雨润如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句,又有所变化、增益,切合都城灯夜雨后的光景。《武林旧事》卷二“元夕”又载姜白石诗云:“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乡满罗衣。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形象地刻画了天街月夜的歌舞场面。

上片并未用雨字、灯字、人字,读后便觉灯月交辉,地润绝尘,舞儿歌女,结队而至,赏灯士女,往来不断,显示出吴文英在语言上的精深功力和鲜明特点,比如爱用代字,用“素娥”代月亮,再如善于点代前人诗句等等。

谭献说此词“起稍平”,这是由于上片只是客观地描述场景;下片才是密切结合自己的回忆、联想,抒发感情,借此反映出不平静亦即“拗怒”的心理状态。“辇路”两句,写词人故地重游,沉入回忆之中。“重来”,说明词人对眼前的景象亦曾相识,从而引起联想,又以“仿佛”两字形容触景恋旧的心境。赏灯那时自己春衫年少,意气风发,记得也是同样的夜晚,月色灯光,交相辉映,箫鼓舞队,绵连数里。这一句隐隐含有物是人非之感慨,景物依旧,可是作者的心情已由欢喜变为落寞。

末尾三句,写往事如烟、柔情似水;月与灯依旧在,伊人无觅处,自己一往情深的凄凉心事,无人倾诉。“情如水”二句也显示出吴文英语言精警的特点。

古人就有“思君如流水”的千古佳句,以水喻情,写出了情的纯洁珍贵和绵绵不绝。赏灯不能消愁释怀,反而增添无限怅惘,只好踽踽而行,颓然而返,独上小楼,熏被而眠,遥想伊人此刻,心情亦或如是,“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最深的思念就是想象对方也在思念。“春梦”句紧接上文,描绘深夜入睡以后,那悠扬的歌声乐声,绵绵不绝地萦绕荡漾在梦的涟漪中。这里将“拗怒”的词意,融入流转悠然,委婉多情的笔调之中,形成惝恍迷离的朦胧意境,显得音袅袅,韵味无穷,真可称得上是“咳唾珠玉”。

更多文章

  • 张曙《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全词写得真切、自然、哀婉动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曙,《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

    张曙,小字阿灰,是南阳(今属河南)人,是侍郎张祎之从子。(一说侄)。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官至拾遗。 曙工诗善词,才名籍甚。颇为乡里所重。词传一首,或疑张泌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张曙的《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一起来看看吧!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张曙 〔唐代〕枕障薰炉隔绣帷,

  • 周密《四字令·拟花间》:写了闺中女子思人不见人的无可奈何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密,《四字令·拟花间》

    周密 (1232年—1298年或1308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祖籍济南,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末元初词人、文学家、书画鉴赏家。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能诗,擅书画。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 著

  • 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全词于苍凉之中又见缠绵之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

    孙光宪(901-968年),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省仁寿县向家乡贵坪村)。五代至北宋大臣、文学家。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有《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词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

  • 李益所作的《汴河曲》,将诗人的忧国愁绪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益,唐代

    李益,字君虞,唐代官员、诗人,他的诗风豪放明快,以边塞诗出名,擅长七言绝句,代表作有《塞下曲三首》《夜上受降城闻笛》《江南曲》等。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益所作的《汴河曲》吧。汴河曲李益 〔唐代〕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译文及注释译文汴水悠悠东流,仍是一

  • 李益所作的《上汝州郡楼》,寄意深远,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益,唐代

    李益,字君虞,唐代官员、诗人,他的诗风豪放明快,以边塞诗出名,擅长七言绝句,代表作有《塞下曲三首》《夜上受降城闻笛》《江南曲》等。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益所作的《上汝州郡楼》吧。上汝州郡楼李益 〔唐代〕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译文及注释译文登上汝州城楼

  • 纳兰性德《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整首词全从对方落笔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纳兰性德,《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其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

  • 谢朓《同王主簿有所思》:虽不言怨而深沉之怨自在其中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谢朓,《同王主簿有所思》

    谢朓(464年—499年),字玄晖,斋号高斋,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齐诗人,出身陈郡谢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谢朓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长于五言诗,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对唐代律

  • 戴叔伦所作的《过三闾庙》,表达了感慨不已、哀思无限的凭吊怀念之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戴叔伦,唐代

    戴叔伦,字幼公,唐朝时期诗人,其诗作多表现隐居闲适的生活和山林舒适的情调。乐府述民间疾苦,七绝清隽深婉,《全唐诗》存诗两卷,有《戴叔伦诗集》传世。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戴叔伦所作的《过三闾庙》吧。过三闾庙戴叔伦 〔唐代〕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译文及注释译文沅江湘江长流

  • 戴叔伦所作的《客夜与故人偶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心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戴叔伦,唐代

    戴叔伦,字幼公,唐朝时期诗人,其诗作多表现隐居闲适的生活和山林舒适的情调。乐府述民间疾苦,七绝清隽深婉,《全唐诗》存诗两卷,有《戴叔伦诗集》传世。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戴叔伦所作的《客夜与故人偶集》吧。客夜与故人偶集戴叔伦 〔唐代〕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

  • 刘义庆所做的《陈元方候袁公》,反映了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义庆,南朝宋

    刘义庆,字季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著有《幽明录》《宣验记》等,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说新语》一书。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刘义庆所做的《陈元方候袁公》吧。陈元方候袁公刘义庆 〔南北朝〕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