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早春》白居易所作,蕴含对生命的密切思考

《早春》白居易所作,蕴含对生命的密切思考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990 更新时间:2023/12/8 6:56:10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被后世称为”诗魔“。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二人合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合称“刘白”。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所作的《早春》吧。

初春季节,一切都还笼罩在刚过去了的寒冬阴影之中,即使顽强的小草的萌芽也是小心翼翼的,在地下积蓄着力量,以便到了春光普照的时候在大显身手。

冬去春回来,花谢花会开,只有人的生命,谁也无法知道去往方。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命是虚无的存在,也是实在的打击。

当我们回首往事,其实不过是多此一举,对于生命而言,所有的过往都是不堪回首,唯有注视前方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没有一个人的双脚,能够踏入同一条河流之中。既如此,且前行,义无反顾。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最好的季节里,如何才能够遇见最正确的你,这些才是生命本身应该商讨和正视的主题。

《早春》

【唐】白居易

雪散因和气,

冰开得暖光。

春销不得处,

唯有鬓边霜。

我一直觉得白居易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的这种思想的产生与个人阅历息息相关。半生坎坷半生命,一世完人一世情。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他也曾奋争过,只是最终一败涂地。

所以,我们才会发现两个截然不同的“白居易”存在,前期的昂扬奋发上,后期的消极低调沉潜。他把自己原本关切社会的目光撤了回来,从此只在关怀自己的生命进程。

“雪散因和气,冰开得暖光”,积雪消解,是因为天气逐渐变得暖和原因;寒冰融化,是因为阳光开始逐步温热缘故;季节缓慢却坚定地向前一步步地行走着,日积月累地改变着这个世界,日新月异。

诗人熟悉眼前的景色,是因为他在细心地体悟着自然的变化,“处处留心皆学问”,同样的,“眼睛到处皆是诗”。没有用心,何来学问;没有疑惑,何以阐释。

诗人专心描写着自然界中的事物,所有的来龙去脉都被交代得一清二楚。其实,在这种平淡无奇的口吻之中,肯定是在小心地掩饰着什么。

没有具体说明的诗人,一边描述着自然的寻,一边追寻着内心想要的答案。可惜的是,生命反复,岁月如注,阡陌纵横的岂止大地上的脉络,还有隐蔽在人内心深处的道道伤痕。

“春销不得处,唯有鬓边霜”,温暖的春天,可以消解积雪,能够融化寒冰,它的威力当然是迅猛的;可是,即使如此厉害的春之光剑,也没有办法可以消除掉人类鬓边的那些风霜。那一缕烟云,就仿佛命运的叹息,沉重而轻浮。

诗人由自然的现象,陡然引介入了人类自身的生命里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固然突兀,却偏偏又显得分外自然而然,一切都因为他们之间的相似性。

事实上,就像“雪”无法抵御“和气”的消解而“散”,“冰”无法防备“暖光”的融化而“开”,其实生命也是同样的脆弱不堪,它没有丝毫方法能够化解消亡。

或许正是如此,诗人才会这般自然而然地从寻常现象,可以超然发挥到自己的本因上面来。因物而缘情,大抵是有感而发,并非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而是源自于对生命的密切思考。这种努力,有一种想把握命运的因素,哪怕只是瞬息,毕竟曾经拼搏过。

从眼前微观之处到阔大的命运理念,这种延伸出来的见解予人是困苦的境遇,毕竟像他人所说那样“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但那又怎样呢?难道就因为命运的否定性,就不再好好地生活下去了吗?那样的举止言行是分外可笑又可耻的。

我们每个人类都知道自己命运最后的动向,便是如此凄凉的结局也无法阻挡着生命的前行。当我们栽种下树苗的那天,怀抱着希望,能够结果当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那么欣赏开花的过程也是极其美妙的。

标签: 白居易唐朝

更多文章

  • 《咏王大娘戴竿》唐代刘晏所作,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晏,唐朝

    刘晏,字士安,唐朝宰相,他也是一位经济改革家,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刘晏所作的《咏王大娘戴竿》吧。无论你相信与否,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是与众不同的。你奋斗了一辈子,当停下脚步回首观望,才发现人家早已功成名就,正在安然享受着美好的人生乐趣,而此时的你却白发苍苍,满脸沧桑,一身凄凉。愤怒吗

  • 黄庭坚的一首《鹧鸪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庭坚,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黄庭坚的《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代:黄庭坚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译文深秋的清晨,黄菊枝头显露出了阵阵寒

  • 《寒食》唐代孟云卿所作,诉说离乡之悲与怀亲之苦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孟云卿,唐朝

    孟云卿,字升之,唐朝时期诗人,与杜甫交好。他的诗作朴实无华,反映了社会现实。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孟云卿所作的《寒食》吧。多少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就像梦境一般使人恍惚迷离,无论是灿烂抑或是凋零,不管是美好还是丑恶,一切都将慢慢地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面,悄悄地灰飞烟灭,风云流散。那些令人骄傲或失意

  • 王安石的名篇词作:赏析《桂枝香·金陵怀古》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安石,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代: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 一作:征帆)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

  • 历史上有哪些描写青春的诗作?蕴含着哪些特殊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青春

    古代有不少描写“青春”的诗作,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若说世间什么最美?一定是青春了。在最好的年华,有着最单纯的热情,最饱满的斗志,最瑰丽的梦想......啊,青春,光是听一听,就令人醉了,像开得正好的花,像酿好的美酒,它就是时光最珍贵的礼物。青春,是什么模样的呢?就算再普通的事物,一旦与青

  • 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有异曲同工之妙:赏析晏几道的《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晏几道,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晏几道的《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代: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译文她拨响音色哀怨的筝,弹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声声愁绪,仿如碧波荡漾的湘水。她的

  • 张先的代表词作:《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先,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代: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译文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

  • 盘点:古代诗人赞扬梅花精神的那些古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唐朝

    梅花不畏寒冷,傲立雪中,也象征刚毅精神和崇高品格。古代诗人写梅花的8首名篇,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赞扬梅花精神品质古诗词1梅花李煜 〔五代〕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 探索古人消暑的方式,诗作中是如何记载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王维,消暑

    古人是如何消暑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暑热蒸腾,我们禁不住纳闷,在没有空调和风扇的古代,人们如何度过难熬的炎夏?其实,古人消夏,或栖于深山树荫之下,或静坐竹林湖边,或倚靠亭台水榭,或远赴古寺寻幽。他们自有一份避暑智慧,去消融炎炎夏日里的心烦和躁动。隐于竹林竹子是降温效果极佳的植

  • 卢纶气势雄阔的五言绝句:《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卢纶,唐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注释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月黑:没有月光。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遁:逃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