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韬玉《贫女》原文翻译赏析,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贫女》原文翻译赏析,为他人作嫁衣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313 更新时间:2023/12/18 15:22:29

《贫女》是唐代诗人秦韬玉的作品。此诗诉说贫女悲惨的处境难言的苦衷。诗人把贫女放在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对贫女给深切同情,也寄寓着作者的不平和感慨。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质朴,以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其中最后“为他人作嫁衣裳”一句广为流传,是人所共称的佳句。

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⑴,拟托良媒益自伤⑵。

谁爱风流高格调⑶,共怜时世俭梳妆⑷。

敢将十指夸针巧⑸,不把双眉斗画长⑹。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⑺。

词句注释

⑴蓬门:用蓬茅编扎的门,指穷人家。绮罗: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制品。这里指富贵妇女的华丽衣裳。

⑵拟:打算。托良媒:拜托好的媒人。益:更加。

⑶风流高格调:指格调高雅的妆扮。风流:指意态娴雅。高格调:很高的品格和情调。

⑷怜:喜欢,欣赏。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时世:当世,当今。一说此处“俭”作“险”解,俭梳妆意为奇形怪状的打扮。

⑸针:《全唐诗》作“偏”,注“一作纤”。

⑹斗:比较,竞赛。

⑺苦恨:非懊恼。压金线:用金线绣花。“压”是刺绣的一种手法,这里作动词用,是刺绣的意思。

白话译

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文学赏析

此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

从客观上看:“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就主观而论:“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格调,调愈高,和愈寡。纵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难觅。“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独白到此戛然而止,凸显了女主人公忧郁神伤的形象。

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凭借景物气氛和居室陈设的衬托,也没有进行相貌衣物和神态举止的描摹,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语言没有典故,不用比拟,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又细腻又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毫无遮掩地倾诉心底的衷曲。

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也有自矜自持,如春蚕吐丝,作茧自缚,一缕缕,一层层,将自己愈缠愈紧,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终于突破抑郁和窒息的重压,呼出那“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叹。这最后一呼,以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诗蕴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标签: 秦韬玉《贫女》

更多文章

  • 《缑山庙》作者崔曙,原文注释翻译,只闻风竹里,犹有凤笙音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缑山庙》

    《缑山庙》是唐代崔曙创作的一首诗。缑山庙遗庙宿阴阴,孤峰映绿林。步随仙路远,意入道门深。涧水流年月,山云变古今。只闻风竹里,犹有凤笙音。注释译文①缑ɡōu山:即缑氏山。在河南省偃师县。借指修道成仙之处。②宿:素常;一向。③阴阴:幽暗貌。④凤笙:笙。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笙》:“《世本》:‘隋作笙。

  • 密县 (唐朝汪遵诗作) ,原文注释、相关事件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汪遵

    密县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西汉时期名臣卓茂治蝗的历史典故为题材,赞颂了卓茂破除迷信治理蝗灾为民除害的明智信仰和高贵精神。同时也勉励当今的官吏以卓茂为榜样一心为民,治地有方。密县唐·汪遵百里能将济猛宽, 飞蝗不到邑人安①。至今闾里逢灾沴②, 犹祝当时卓长官③。注释①飞蝗不到邑人安:指卓茂组织人

  • 唐代诗人汪遵《燕台》,如今寂寞无人上,春去秋来草自生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

    《燕台》是唐代诗人汪遵创作的一首咏史七绝。作者通过对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而大破齐国的历史故事的感怀,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愤慨之情。燕台礼士招贤万古名①,高台依旧对燕城②。如今寂寞无人上,春去秋来草自生。作品注释①礼士招贤:指燕昭王为雪国耻招贤纳士的典故。②燕城: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曾

  • 泥溪 (宋洪咨夔诗作),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轻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泥溪

    此诗写旅途的感受,用一连串的意象来表现:缘着江边蜿蜒隐现的沙路,“塞”满了夕阳光的轿子,好像少女酒后脸上淡淡红晕的野花,那宛若少女浅浅笑窝的水面涟漪,还有饥肠辘辘的旅人感到胜过珍馐玉馔的随风飘来的炊饼香味。泥溪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轻。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谁家刚齐饼,味过八

  • 《点绛唇·梅》南宋词人朱翌,原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

    《点绛唇·梅》是南宋词人朱翌于雪中游西湖观梅花而作的一首咏梅词。词的上片状物绘景,短短四句,有声有色地展现出一幅寒梅傲雪图;下片赞美江南早春无比迷人的自然风光。全词清新明美,平淡似水,却蕴涵深味。点绛唇①·梅流水泠泠②,断桥③横路梅枝亚④。雪花飞下,浑似⑤江南画。白璧⑥青钱⑦,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

  • 清代孙星衍《玉兰》,迎春开趁早春时,粉腻香温玉斫姿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

    这是清代孙星衍著有的诗作,题名是《玉兰》。是一首介绍说明性的诗歌。《玉兰》作者:孙星衍迎春开趁早春时,粉腻香温玉斫姿。容易阶庭长得见,人从天上望琼枝。作者简介孙星衍(1753—1818),字伯渊、渊如,阳湖县(今常州市区)人。生于观子巷(今和平南路),后迁居双桂坊。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殿试榜眼

  • 盘点史上最搞笑的九首诗词,看看大文人的另外一面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诗词

    中国是诗的国度既有李白这样潇洒飘逸的“诗仙”又有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诗圣”流传后世的千古名篇更是数不胜数可这些诗词圣手也有另类的一面你恐怕未必了解……01用语最穿越——韦庄《菩萨蛮·其四》搞笑指数:三颗星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

  • 明朝最经典一首词,能与苏轼念奴娇媲美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

    “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大抵每个还在捉蛐蛐的孩子,都听过这样一句老话。许是来自于那个坐在门前摇椅上,泡着茶、抽着烟袋的爷爷,还要给孙儿解释一番缘由:《水浒》里写的都是绿林好汉劫富济贫、替天行道,讲的是快意恩仇,搁在今天就是黑社会,怕那些血气方刚的少年,一时冲动,铸成大错;而《三国》讲的是

  • 唐朝一首经典的告白诗,作者是才女也是尼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冶,唐朝

    山中不知岁月,又是一夜秋雨,枫叶红了大半。浓密的红叶,欲遮欲掩了一座深处的道观,偶尔能传来仙鹤的鸣叫。二八年华的李冶,独坐庭院之中,双目微闭,聆听一片秋叶缓缓落下的声响。她已经离开尘世十年有余了,究其缘由,悔不该年幼之时吟出那句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被父亲扣上“动了春心”的帽子,送进了深

  • 赵明诚做了件事让李清照蒙羞,她写下一首愤怒的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清照,宋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清照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很多优秀的文章都是有感觉而写的的,大家熟悉的女诗人李清照就创作了很多,无论是早期的还是后期的,都跟读者产生了共鸣。她出生于书香之家,她的父亲是苏轼的学生,善文,母亲也很有文学修养,所以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从小她的才华就很不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