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朝诗人王维《竹里馆》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唐朝诗人王维《竹里馆》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09 更新时间:2024/2/12 13:13:21

《竹里馆》是唐代著名诗人维在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作品原

《竹里馆》⑴

独坐幽篁里⑵,弹琴复长啸⑶。

深林人不知⑷,明月来相照⑸。

【注释】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古诗介绍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此诗曾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创作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作品赏析

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标签: 王维唐朝

更多文章

  •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陆凯,南北朝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最近刷屏。写山村农户捐赠蔬菜粮食的事情。虽然由于当地交通不便,山路崎岖,但是很多人背着竹篓走十几公里山路,将摘的新鲜蔬菜送到镇上,再装车送往武昌。这些物品上都附上了两句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两句古诗,来源于一个并不知名诗人的唯

  • 孟浩然的一首七绝唐诗,送别友人的经典之作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孟浩然,唐朝

    作为和王维相提并论的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孟浩然的诗词成就是不容忽视的。虽然这个诗人的人生不太得意。但是却没有辜负上天赋予他的诗词才华。他把这所有的才华都融入到诗歌的创作当中,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精美的诗篇。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到“涧影

  • 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主要内容是什么?讲了怎样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儒林外史

    第四十一回庄濯江话旧秦淮河沈琼枝押解江都县话说南京城里,每年四月半后,秦淮景致,渐渐好了。那外江的船,都下掉了楼子,换上凉篷,撑了进来。船舱中间,放一张小方金漆桌子,桌上摆着宜兴沙壶,极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的上好的雨水毛尖茶。那游船的备了酒和肴馔及果碟到这河里来游,就是走路的人也买几个钱的毛尖茶

  • 唐朝诗人王维《山中》原文及赏析,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色?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王维

    王维《山中》。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山中[唐] 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

  •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词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柳永

    【原文】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注释】(1)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2)望极:极目远望。(3)黯黯: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丧忧愁。(4

  • 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五》原文、注释及译文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陶渊明,东晋

    《归园田居 其五》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归园田居 其五[魏晋] 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注释〕(1)从内容上看,此诗似与上一首相衔接。诗人怀着怅恨的心情游山归来之后,盛情款待村中

  • 《渔家傲·秋思》反映了怎样的生活?表达了范仲淹怎样的决心?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范仲淹,北宋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种种原因,诗人创作的作品很难首首都流传于世。以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为例,他毕生所作的词,仅有5首流传于世。但好在只凭这一首《渔家傲·秋思》,就能惊艳千古,奠定他在词坛的不朽地位。《渔家傲·

  • 曹魏诗人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阮籍,曹魏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三国 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译文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

  • 清朝诗人袁枚《十二月十五夜》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袁枚,清朝

    袁枚《十二月十五夜》。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 〔清代〕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译文及注释译文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

  • 清朝诗人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袁枚,清朝

    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袁枚 〔清代〕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凄清冷寂的秋夜拜访借园主人,还未见其人已经听到笛声。悠悠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