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苏轼随手写的一首诗,读完感觉自己是结巴

苏轼随手写的一首诗,读完感觉自己是结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24 更新时间:2024/1/19 11:57:33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苏轼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中国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文字更是伴随着文明之初就诞生了,经过了上下五千年的演变,拥有着丰富的内涵,每一个字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演变,在不同的词章中代表截然不同的含义。正因如此中文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不仅外国人很难入门,实际上很多本国人也不见得完全掌握了。

绕口令相信很多人都试过吧?比如说这首《巴老爷有八十八棵芭蕉树》:“来了八十八个把式要在巴老爷八十八棵芭蕉树下住。巴老爷拔了八十八棵芭蕉树,不让八十八个把式在八十八棵芭蕉树下住。八十八个把式烧了八十八棵芭蕉树,巴老爷在八十八棵树边哭。”

看得人眼花缭乱,读起来更是饶舌,但这首还算是比较通俗的,意思也比较好理解,读几遍基本就背下来了,下次再度也就不会再那么的咂舌根了。在过去还有一种“双声诗”或者说是“口吃诗”、“结巴诗”,那读起来才叫折磨人。

读“双声诗”虽然折磨人,但也有一样好处,那就是帮人练习发声和口语。譬如说苏轼创作的这首《西山戏题武昌居士》,虽然读第一遍的时候会怀疑自己是口吃,但是多读几遍却能发现很多的意趣,不信你试试。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 苏轼

江干高居坚关扃(jiōng),犍(jiān)耕躬稼角挂经。

篙竿系舸(gě)菰(gū)茭(jiāo)隔,笳(jiā)鼓过军鸡狗惊。

解襟顾景各箕(jī)踞(jù),击剑赓(gēng)歌几举觥(gōng)。

荆笄(jī)供脍(kuài)愧搅聒(guō),干锅更戛(gā)甘瓜羹。

这首诗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苏轼的弟弟苏辙去看望兄长,两人一起到九曲亭游玩,苏轼和苏辙都是才子,久别重逢自然要吟诗作赋。

苏辙写了篇《武昌九曲亭记》的文章,而苏轼就写了这首富有趣味性的诗。在文中苏轼还写了一段简单的介绍,来说明自己写这首诗的原因:“予往在武昌,西山九曲亭上有题一句云:玄鸿横号黄槲岘。九曲亭即吴王岘山,一山皆槲叶,其旁即元结陂湖也,荷花极盛。因为对云:皓鹤下浴红荷湖。坐客皆笑,同请赋此诗。”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非简单,前四句描写了自己所见的景色,然后到了第五局开始写大家喝醉酒后的状态,有的开始击鼓作乐,有的舞起剑来。总之场面十分的温馨和惬意。

以苏轼的才华,完全可以写出更优美的辞藻。不过要写出这种运用大量相同声母的诗,明显难度要更高一个层次,尤其是其中运用了大量的生僻字,几乎可以说一万个人里,也难有一个人第一次就完全念对的。

学习语言有助于我们文化修养的提升,当然像“绕口令”还有“双语诗”完全可以当作文字游戏来玩,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比如这首《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便是非常好的选择。

标签: 苏轼北宋

更多文章

  • 王维最美的一首诗,充满禅意读完令人平静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轼,北宋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苏轼古往今来,能被称为“天才”的人物,并不算多,而王维,便是其中的一位,此人自幼才华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15岁那年便进京应试,成为无数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16岁那年便写下流传千年的《九月九

  • 他是杜甫的爷爷。一首写友情的诗堪称佳作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杜审言,唐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位唐朝诗人,他的名字叫做杜审言,是我国唐朝时期襄州襄阳人士,也许在璀璨的唐朝诗人中他的名气并不算高,我们对他的认识也是十分的有限。但是殊不知他却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从杜甫的才能和文采中我们也是不难看出诗人也非等闲之辈,诗人也曾在唐高宗时期高中进士,但是由于他与张易之交往过于

  • 庾信:南北朝著名诗人,一首诗写尽思乡之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庾信,南北朝

    公元554年正值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庾奉命出使西魏,在刚刚抵达长安不久,西魏便攻破了梁都城,元帝也是在这个时候惨遭杀害,梁朝也因此灭亡。而诗人自己也因此被留在了长安,不久以后北周去取代了西魏后,他又被北周留下重用,在那个时候金陵正是南朝的都城,长安也是北朝时期西魏和北周的都城,庾信因为某种原因只能留在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词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是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如梦令”的始创调是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风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

  • 《纳凉即事》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诗词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朱淑真

    纳凉即事【宋·朱淑真】旋折莲蓬破绿瓜,酒杯收起点新茶。飞蝇不到冰壶净,时有凉风入齿牙。现代人热了有空调。古人热了怎么办?纳凉,即乘凉。特别是在夜晚,明月当空,荧光点点,清风徐徐,很是惬意。就某件事情写的诗就是即事诗。古人写纳凉这件事的诗真不少,像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刘禹锡,宋代的秦观、杨万里等都写过

  • 《北窗》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词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黄庭坚

    北窗【宋·黄庭坚】生物趋功日夜流,园林才夏麦先秋。绿阴黄鸟北窗簟,付与来禽安石榴。今天人们对北窗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古人对北窗却很是依恋。因此,诗作中也就是常客。《全唐诗》出现73次,《全宋诗》出现190多次。为什么?除了夏天纳凉的实用功能,更有高远的审美寄意。我们看陶渊明这么说:“见树木交阴,

  • 《闲居初夏午睡起 一》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诗词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诗题叫《闲居初夏午睡起》,所写完全是一些闲情。这真的是一首“闲”诗啊!午睡前吃了梅子,睡醒后牙还是酸的,齿还是软的。这也值得写到诗里来?芭蕉慢慢绿起来了,绿得还要把溢出的色彩分给白色的窗纱,使得白色的

  • 《清平乐·春归何处》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诗词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黄庭坚

    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清平乐(yuè),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等。惜春在古诗词中是一个很常见的主题,比较下来,可以看到宋代词人写得最多,但黄词可谓独具特色。我们都会唱《春天

  • 《立夏》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词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陆游

    立夏【宋·陆游】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今天我们对立夏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对古人来说,立夏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因为立夏意味着万物进入长“大”的时候。夏,就是大。立夏,表面意义

  • 骆宾王的经典咏蝉诗,字字经典传唱千年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骆宾王,唐朝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来赏析XX的诗吧!《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武后专政,骆宾王担任侍御史,遭人嫉妒,含冤入狱。"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这里的"西陆指的是秋天,"南冠"也就是楚冠的意思,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