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诗之海棠鉴赏,苏轼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宋诗之海棠鉴赏,苏轼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61 更新时间:2024/2/20 2:43:33

海棠,苏轼,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首句是起。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

“东风”即春风。“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东风袅袅”这里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之句,属于用典中的“语典”。“泛”即弥漫。“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崇”推崇,引申为“增长”。其中,诗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浓浓的景象,也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

次句是承句。诗人写道:“香雾空蒙月转廊。”这一句侧写海棠。“香雾”指的是氤氲的雾气中的海棠花香。“空蒙”即细雨(烟雾)迷茫的样子。南朝齐谢眺《观朝雨》中写道:“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唐代杜甫的《渼陂西南台》中写道:“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宋代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香雾空蒙”描写了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景象。诗人从嗅觉的角度来写,香飘四溢,不但扩大了诗歌的空间,也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月转廊”即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其中的“转”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动态性,给诗歌增添空间感,也暗示夜已深而人难以入眠的寂寞之感。

后两句写爱花心事。第三句转句。诗人首先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紧承第二句而转,担心“夜深花睡去”。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是从上面描写环境进入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表现了赏花者的心态。上面写

“月转廊”,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了。其中,一个“只”,可以说虚词表意,深化了爱花人的痴情。一个“恐”字,不但强调了诗人对海棠的痴情,更暗示了自己的孤寂、清。最后是合句。

诗人接着写道:“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一句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即所以之意,含有“特意而为”之意。同时,这一句运用了唐玄宗以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据宋释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里,“红妆”表面指海棠,实则诗人在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可以说,诗人以花喻人,不但含蓄,而且给人以审美想象。

“烧高烛”遥承上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作者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标签: 宋诗海棠

更多文章

  • 宋诗之禾熟鉴赏,孔平仲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诗,禾熟

    禾熟,宋代孔平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这首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据钱钟书《宋诗选注》,清初著名画家恽格(寿平)曾借此诗题画。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

  • 宋代诗词之三衢道中鉴赏,曾几在诗中描绘了什么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代,三衢道中

    三衢道中,宋代曾几,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

  • 宋代诗词之病牛鉴赏,李纲在诗中描绘了什么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代,病牛

    病牛,宋代李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诗首句言牛终生辛劳,硕果累累,不言牛“病”,又字字含“病”意,年复一年,力耕千亩,获实千箱,必然气力衰竭,病由此生。次句言牛虽功绩至伟,却没有人对它同情哀怜,责问语气,

  • 宋代诗词赏析之小池,杨万里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代,小池

    小池,宋代杨万里,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

  • 宋代诗词赏析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

  • 元代五言绝句之院中独坐如何赏析,该诗的作者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代,院中独坐

    院中独坐,元代虞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元代人虞集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而愈加浓烈。此诗正反映他的这种乡愁和苦

  • 元代五言绝句之到京师如何赏析,该诗的作者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代,到京师

    到京师,元代杨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诗家清早在新春。”北方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在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春天来临的消息,哪怕只是一点新绿,一声鸟啼,那种惊喜之情是自不待言的。杨载的这首绝句

  • 明代五言之感事如何赏析,该诗用了什么表现形式?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代,感事

    感事,明代袁宏道,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这首诗首联写湘山景色,颈联和颔联写议论朝政大事传出诗人满腹心事的具体内容。尾联写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

  • 明代五言之江宿如何赏析,该诗用了什么表现形式?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代,江宿

    江宿,明代汤显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这首诗的构思围绕着一个“光”字。全诗四句,每句都烘托出一种光。第一句写清秋之夜,江上的点点渔火,给人以清冷宁静的感觉。第二句写一弯残月的迷蒙之光映衬着岸边的树村。是一

  • 才子连续十二年考试都不中,写的诗却成经典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罗隐,唐朝

    对罗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罗隐是唐代诗人,杭州人士,其名声虽然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师响亮,但是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名篇,比如“为谁辛苦为谁甜”、“今朝有酒今朝醉”、“任是无情亦动人”等等。罗隐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官宦世家,他自幼聪明好学,小小年纪便能写出一首好诗,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