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滕王阁诗》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诗词该如何赏析呢?

《滕王阁诗》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诗词该如何赏析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349 更新时间:2023/12/21 16:58:59

滕王阁诗⑴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⑵,佩玉鸣鸾罢歌舞⑶。

画栋朝飞南浦云⑷,珠帘暮卷西山雨⑸。

闲云潭影日悠悠⑹,物换星移几度秋⑺。

阁中帝子今何在⑻?槛外长江空自流⑼。[1]

作品注释

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1-2]

作品译文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

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

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

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

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3]

创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2]

鉴赏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标签: 唐朝王勃

更多文章

  • 唐诗之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赏析,该诗的作者描绘了什么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诗,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唐代】陈子昂,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晖上人的赠诗内容不明,从此诗意推测应是与秋夜禅坐有关。因此,这首回赠诗开头从山林的幽静写起。“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 唐诗之登幽州台歌赏析,该诗的作者描绘了什么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诗,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

  • 清代诗词鉴赏之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该诗词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清代,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清代】纳兰性德,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

  • 清代诗词鉴赏之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该诗词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清代,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清代】纳兰性德,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

  • 宋词之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赏析,这首词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词,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宋代晏几道,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词写春夜怀人,深情款款,摇曳多姿。上阕写一见钟情的感动。“太妖娆”,足见倾心爱慕之甚

  • 宋词之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赏析,这首词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词,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宋代晏几道,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此词抒写的是居者思行者的情怀,但它同其他同类主题的作品比较,在技巧上自有特色。作者在词中运用层层开剥

  • 宋词之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赏析,表现了词人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词,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宋代辛弃疾,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

  • 宋词之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赏析,表现了词人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词,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宋代辛弃疾,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

  • 唐诗贼平后送人北归如何赏析,司空曙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诗,贼平后送人北归

    贼平后送人北归,唐代司空曙,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这首诗写于平定“安史之乱”之后,意在伤己独留南方,不能与朋友同来同返,并抒发了对乱后形势的忧虑之情。诗题为“贼平后送人北归”

  • 唐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如何赏析,白居易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