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词之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赏析,表现了词人什么情感?

宋词之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赏析,表现了词人什么情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622 更新时间:2024/1/16 0:03:05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宋代辛弃疾,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这首词的内容和作法与一般的词不同,其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与对茂嘉的送行无关,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层的常规,事例连贯上下片,不在分片处分层。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时胸中郁积事多,有触而发,非特定题目所能限制,故同类事件纷至涌集,而不为普通的诗文格式所束缚。

词的开头几句:“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采用了兴与赋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说它是“赋”,因为它写送别茂嘉,是在春去夏来的时候,可以同时听到三种鸟声,是写实。鹈鴂,一说是杜鹃,一说是伯劳,辛弃疾取伯劳之说;说它是“兴”,因为它借闻鸟声以兴起良时丧失、美人迟暮之感。伯劳在夏至前后出鸣,故暗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意,以兴下文“苦恨”句。鹧鸪鸣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杜鹃传说为蜀王望帝失国后魂魄所化,常悲鸣出血,声像“不如归去”。词同时用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感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接着“算未抵、人间离别”一句,是上下文转接的关键。

它把“离别”和啼鸟的悲鸣作一比较,以抑扬的手法承上下,为下文出的“别恨”作了铺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两句,有人认为写的是两事:其一指汉元帝宫女王昭君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离开汉宫的事;其二指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时辞别“汉阙”,幽闭长门宫。也有认为只写一事的,谓王昭君自冷宫出而辞别汉阙。今从多数注释本作两件事看,“看燕燕,送归妾”,写的是春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美而无子”,庄公妾戴妫生子完,庄公死后,完继立为君。州吁作乱,完被杀,戴妫离开卫国。《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即为庄姜送别戴妫而作。“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了汉代另一个典故。汉李陵抗击匈奴,力战援绝,势穷投降,败其家声;他的友人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节不屈。后来苏武得到归汉机会,李陵送他有“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之语;又世传李陵《与苏武诗》,有“携手上河梁”、“长当从此别”等句。“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相传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荆轲临行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上这些事都和远适异国、不得生还,以及身受幽禁或国破家亡之事有关,都是极悲痛的“别恨”。这些故事,写在与堂弟的一首送别词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当时沉重、悲壮之情。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这又是承上启下的两句。句中说啼鸟只解春归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间的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随啼声眼中滴出的不是泪而是血了。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省力的铺垫。“谁共我,醉明月?”承上面两句转接机势,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点破题目,结束全词,把上面大片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一下子收拢到题中来,有此两句,词便没有脱离本题,只是显得善于大处落墨、别开生面而已。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不愧为宋代一代文豪!

辛弃疾的这首词,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气氛强烈外,还得力于它的音节。它押入声的曷、黠、屑、叶等韵,在“切响”与“促节”中有很强的摩擦力量,声如裂帛,声情并至。古人对此词推崇备至。

更多文章

  • 宋词之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赏析,表现了词人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词,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宋代辛弃疾,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

  • 唐诗贼平后送人北归如何赏析,司空曙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诗,贼平后送人北归

    贼平后送人北归,唐代司空曙,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这首诗写于平定“安史之乱”之后,意在伤己独留南方,不能与朋友同来同返,并抒发了对乱后形势的忧虑之情。诗题为“贼平后送人北归”

  • 唐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如何赏析,白居易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

  • 唐诗月夜忆舍弟如何赏析,杜甫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诗,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意境赏析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

  • 唐诗天末怀李白如何赏析,杜甫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诗,天末怀李白

    天末怀李白,唐代杜甫,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此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

  • 唐诗赋得暮雨送李曹如何赏析,韦应物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唐诗,赋得暮雨送李曹

    赋得暮雨送李曹,唐代韦应物,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

  • 唐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如何赏析,李隆基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唐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代李隆基,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此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遇。全诗以疑问入笔,表现出作者于孔子神像前谦恭行礼,心中感慨万千,口内喃喃自语的情状。作者着笔于

  • 唐诗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如何鉴赏,李商隐在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诗,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唐代李商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

  • 唐诗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如何鉴赏,李商隐在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诗,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唐代李商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首无题诗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

  • 唐诗贼退示官吏如何鉴赏,元结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诗,贼退示官吏

    贼退示官吏,唐代元结,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