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戴复古《淮村兵后》:诗人含蓄地表示了情感,很具特色

戴复古《淮村兵后》:诗人含蓄地表示了情感,很具特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53 更新时间:2023/12/22 18:32:00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后裔有清尚书戴联奎。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戴复古的《淮村兵后》,一起来看看吧!

淮村兵后

戴复古〔宋代〕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来一一是人家。

野外的村庄,当春天时,最抢眼的是桃红柳绿、碧草绵绵,诗人就从桃花入手,说桃花盛开,绿草上笼罩着一片雾气,望不到边,在夕阳的余晖中,乌鸦喧闹着。桃花盛开本是一幅很鲜明的画面,显示出勃勃的春的生机,但诗加上“无主”二字,就平添了凄凉与伤惨;而春草笼烟展示的也是万物繁昌的景象,加上“茫茫”二字,隐隐在说,这里的耕地都长满了野草,一片荒凉,末缀上乌鸦这一不吉祥的鸟,不啻在告诉人们,这里已经没有人烟了。诗人匠心独运,把极热闹奋发的春天写得极不堪,不写兵荒马乱,兵荒马乱已经包括了进去。

三、四句承上而来。一、二句写景,通过无主的花卉及无人耕种的荒田、盘旋的乌鸦,点出了背景后的人都已被杀尽逃光了,三、四句就更深一层写,说到处都是毁坏了的矮墙围着废井,这儿原来都住有人家。这两句呼应题目“淮村兵后”,把景物从大背景中拉回,定格在“村”上,具体写时则混写一句,以住家的破败来囊括兵后一切。家成了败垣废井,屋子自然无存,人就更不用说了。

“小桃无主自开花”,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兵后的凄凉。烟草茫茫,晚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的诗蓄势。“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句是诗的主旨。本来,这里原是人们聚居的地方,可现在只留下了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这首短短的绝句,为兵后荒村,画出了最典型的图景。

井是聚居的重要标志。有井处,方有人家。干戈寥落,家园破败,最难移易的是井,最难毁损的是井,井是逝去生活的不移见证。因此,井最能触动怀旧的心理。历来诗人对故宅荒芜、沧桑变迁,多有以井为题材的描写。唐·佚名《过故宅》:“草深斜径灭,水尽曲池空。林中送明月,是处来春风。惟余一故井,尚夹两株桐。”韦应物:“废井没荒草,阴牖生绿苔。门前车马散,非复昔时来。”许浑:“乱藤侵废井,荒菊上丛台。”物在人非,故井,废井,最能引发往昔的思念。因为,井旁人家,饮用洗涤,须臾不能离开;井旁人家,悲欢离合,演出了多少人间故事。井,如此贴近人们的生活;井,如此感应人们的心灵。“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戴复古找到了兵后荒村最真实的遗迹,找到了追怀往昔最有力的载体。

诗的巧思源于生活的实感。戴复古家居浙东,偏安一隅,却能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南宋士忧国忧民,“难禁满目中原泪”,他们对沦入敌手的中原,铭记心中,正如戴复古感叹的那样:“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所以,他在《久客还乡》中写道:“生长此方真乐土,江淮百姓正流离。”正因心存沦亡后的中原,心存流离中的百姓,方能心心相印,方能写出如此真切的劫难后的荒村景象。

整首诗以景为主,寄托诗人对遭受兵乱的人民表示深厚的同情和对入侵敌人的仇恨。江湖诗派的作者固然多应酬之作,但当他们的笔触涉及到现实生活时,同样有自己深沉的思想。

在中国古代,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因而不少诗人通过对战祸的描写,表示自己的哀悼。著名的诗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草木花鸟以抒愤疾。又如韩偓《乱后却至近甸有感》写乱后的城市情况说:“狂童容易犯金门,比屋齐人作旅魂。夜户不扃生茂草,春渠自溢浸荒园。”戴复古这首诗,很明显借鉴了杜、韩的写法,含蓄地表示情感,很具特色。

标签: 戴复古《淮村兵后》

更多文章

  • 谢逸《卜算子·烟雨幂横塘》:体现了典型的江西诗派词风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谢逸,《卜算子·烟雨幂横塘》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谢逸的《卜算子·烟雨幂横塘》,一起来

  • 谢逸《菩萨蛮·暄风迟日春光闹》:风格婉约,自有一番动人魅力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谢逸,《菩萨蛮·暄风迟日春光闹》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谢逸的《菩萨蛮·暄风迟日春光闹》,一

  • 卢祖皋《倦寻芳·香泥垒燕》:这是一首典型的春闺怨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卢祖皋,《倦寻芳·香泥垒燕》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书郎、累官至权直学士院。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

  • 卢祖皋《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结尾更显得雅致,有韵味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卢祖皋,《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书郎、累官至权直学士院。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

  • 卢照邻所作的《赤谷安禅师塔》,表现出的对自然的皈依、对经卷的批判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卢照邻,唐代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朝时期诗人、官员,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卢照邻所作的《赤谷安禅师塔》吧。赤谷安禅师塔卢照邻 〔唐代〕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烟霞朝晚聚,猿鸟岁时闻。水华竞秋色,山翠含夕曛。

  • 卢照邻所作的《雨雪曲》,表现了自相矛盾及对立世界的混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卢照邻,唐代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朝时期诗人、官员,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卢照邻所作的《雨雪曲》吧。雨雪曲卢照邻 〔唐代〕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简析卢照邻这

  • 陆龟蒙《冬柳》:全诗在立意上构思新奇而又别致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陆龟蒙,《冬柳》

    陆龟蒙(?—约881年),字鲁望,自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诗人、农学家。陆龟蒙与皮日休齐名,人称“皮陆”。其诗求博奥险怪,七绝较爽利。写景咏物为多,亦有愤慨世事、忧念生民之作,如《杂讽九首》《村夜二篇》等。文胜于诗,《四舍赋》《登高文》等均忧时愤世之作。小品文写闲

  • 贯休《古离别》:这首诗写得联想奇妙,意味隽永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贯休,《古离别》

    贯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人。唐末五代时期前蜀画僧、诗僧。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

  • 杜荀鹤《乱后逢村叟》:对现实黑暗的抨击和对人民的同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杜荀鹤,《乱后逢村叟》

    杜荀鹤(约846—约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都是这一时期社会

  • 杜荀鹤《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杜荀鹤,《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杜荀鹤(约846—约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都是这一时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