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张孝祥《浣溪沙·洞庭》:这首词规模可见,气象可想

张孝祥《浣溪沙·洞庭》:这首词规模可见,气象可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789 更新时间:2024/1/2 16:37:39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其善诗,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张孝祥的《浣溪沙·洞庭》,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宋代〕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呼之为火蓼。”唐代诗人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而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也有一种说法,“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是映在水中的弯月如同白色的双尾鱼,也好像闪耀着光芒的玉刀。“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地来思考这个过程。再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更多文章

  • 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此词慷慨陈词,议论风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刘克庄的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 刘克庄《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语极夸张,情极大胆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克庄,《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刘克庄的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 刘克庄《摸鱼儿·海棠》:写尽了作者对海棠花的钟爱深惜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克庄,《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刘克庄的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 刘克庄《木兰花慢·渔父词》:表现了作者的愤世嫉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克庄,《木兰花慢·渔父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刘克庄的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 陈与义《秋夜》:作者在诗中故作旷放,藉以抒发牢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陈与义,《秋夜》

    陈与义(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

  • 陈与义《伤春》:整首诗比较雄浑沉郁、忧愤深广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陈与义,《伤春》

    陈与义(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

  • 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词”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李之仪(1048~1117后)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

  • 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这首词在词史上有其特定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

    李之仪(1048~1117后)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

  • 张元干《水调歌头·追和》:全词处处交织在复杂感情之中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元干,《水调歌头·追和》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其算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他尤长于词,其作品中的二首《贺新郎》最为著名,被称为压卷之作,张元干博览群书,文学修养很高,他能诗、能词、能文,其著作有《芦川

  • 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此词以景起,以情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其算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他尤长于词,其作品中的二首《贺新郎》最为著名,被称为压卷之作,张元干博览群书,文学修养很高,他能诗、能词、能文,其著作有《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