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郭嘉:曹操麾下著名谋士,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

郭嘉:曹操麾下著名谋士,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37 更新时间:2024/2/3 4:17:23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郭嘉出身颍川郭氏。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号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人物生平

慧眼识主

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于弱冠(二十岁)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21岁时,郭嘉北行去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六年。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去世。伤心之余,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屡献奇谋

当时,各路诸侯割据一隅,虎争天下。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便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之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囊团中的核心地位。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于曹操。谋士程昱向曹操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曹操便问郭嘉有何意见,郭嘉认为:“的确。但曹公举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出诚信用以招揽英雄俊杰,恐怕仍未做到。现今刘备有英雄名声,他在穷途末路时投靠我们而我们将他杀害,这是杀害贤士的恶名。那么智者、将士都会自疑,再次想选择谁作主人,那曹公要和谁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声望,安危的选择,不可以不明察!”曹操亦有感于此,便不杀刘备。不过,郭嘉亦认为刘备有万人敌关羽、张飞跟随,而刘备得人心,不会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谏:“古人有说:‘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宜早些建立恰当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软禁刘备,但曹操却不接纳软禁刘备的计谋,为了使他心服于自己,反而对刘备更亲近。

同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杀吕布。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借趁袁术北投袁绍之机,主动向曹操请求前去截击。这时,恰好郭嘉、程昱不在身边,曹操就同意了刘备的请求。待郭嘉与程昱回来,得知此事后一起劝阻曹操:“放走刘备,会生变数了!”但此时刘备已走,而且夺取下邳,举兵对抗曹操,曹操悔恨不听郭嘉之言。

大放异彩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当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到时候前进无法作战、撤退失去了据点。曹操也感到疑虑,于是询问郭嘉的建议,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擒了关羽,进而又击破了和刘备联合的东海贼寇。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还没有作出反应,刘备就已被击败。

也就在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之时,又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到曹营:江东豪杰孙策,准备发兵偷袭曹操位于许都的根据地。与袁绍相持中已经处于劣势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一旦许都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离析。这是曹营中人心最为动乱的时期,不少人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

当时,曹军中与袁绍私下有书信往来者很多,官渡之战后,在袁营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敌竹简。在此紧急关头,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这或许是巧合,但确实为郭嘉的神机妙算添上了一笔。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他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说:“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郭嘉建议曹操装作向南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建安九年(204年),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

建安十年(205年),郭嘉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彻底巩固控制抵御。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重用了曾经诋毁过自己的陈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英年早逝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

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柳城。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千里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田畴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率军仓促应战,这一役,蹋顿被斩,曹军俘虏了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

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君臣相知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标签: 郭嘉曹魏

更多文章

  • 窦太后的一生是什么样?都经历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窦太后,汉朝

    窦太后既是汉朝走向强盛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汉朝,如果说能与吕后相媲美的莫过于窦太后窦漪房。窦漪房早年的经历比较凄惨,母亲死得早,后来父亲在打渔的时候不小心被淹死,只留下一个哥哥和不更事的弟弟相依为命。不过,上天为窦漪房关上

  • 十朝元老冯道为什么会被欧阳修骂不知廉耻?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冯道,五代

    众所周知冯道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权臣,外号“官场不倒翁”,出身寒门,却混成了十朝元老,那么冯道为什么会被欧阳修骂不知廉耻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演义》里面,吕布因为时常背叛旧主、投靠新主而被称为“三姓家奴”,如果仅仅以此为标准,那么冯道简直不知道该算是几

  • 古代妃子已经有宫女伺候了 妃子为什么还要太监在身边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妃子

    对古代嫔妃有宫女伺候,为何还要太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言在封建王朝中,一般皇宫里有两种人是没有身份地位的,一种是太监,另外一种是宫女,他们是封建王朝中的牺牲品,是为皇室服务的人。与现在的服务行业不同,宫女和太监们是没有人权的,他们是被严重剥削的对象,有时

  • 李宸妃是谁?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宸妃,宋朝

    大部分人应该都听说过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电视剧《包青天》里有个单元,名叫:《狸猫换太子》。说的是,宋仁宗赵祯出生时,刘妃(刘娥)与太监郭槐因为担心赵祯的到来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于是私底下用剥了皮的狸猫将赵祯换走。可怜太子的母亲李氏因为生下一个

  • 邢秉懿身为南宋开国皇后,为何命运如此悲惨?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邢秉懿,南宋

    邢秉懿,即宪节皇后,开封样符人,宋高宗赵构第一任皇后,北宋朝请郎、南宋庆远军节度使、安恭简王邢焕之女。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宣和四年(1122年),高宗为康王时,聘娶邢氏,封为“嘉国夫人”。靖康二年(1127年) 五月初一宋高宗即位,建立南宋。建炎元年(

  • 苏麻喇姑再被活埋的时候 太监为什么要在她头上倒石灰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苏麻喇姑,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活埋苏麻喇姑前,太监们要往她头上倒石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王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剧中的顶流了,它以精美的制作、历史的还原,适度的戏说成功出圈,多年来深受观众的喜爱,也让我们了解到《康熙王朝》的各个历史人物。在这些历史人

  • 朱棣打仗那么厉害 朱棣的本事是跟谁学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明朝

    对永乐大帝朱棣那么会打仗,都是跟谁学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因以永乐为年号,后人又称“永乐大帝”,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大帝”的皇帝可并不多,比如: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等等,这些帝王在文治武功上

  • 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小说中的一样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诸葛亮

    对历史上的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刘备和诸葛亮这对君臣的印象必定非常深刻。刘备早年虽被人尊称为“刘皇叔”,但其境遇比较悲惨,颠沛流离了大半生,却始终没能开辟出自己的根据地。后来刘备在隆中“三顾茅庐”请出了不世之才诸葛

  • 曹操当初实力比刘备还要强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曹操而是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而非曹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选择刘备而非曹操,我认为因素有三,分别是地域,感情和理想。一是南阳的位置关系。三顾茅庐大约在公元207年,当时刘备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依附荆州刘表,驻扎在新野。对当时南阳是属

  • 诸葛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从父,被荆州西城百姓所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玄,东汉

    诸葛玄(?―197年),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东汉末年官员,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从父。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诸葛玄曾为袁术的属吏,官至豫章太守。后来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其豫章太守的职务,诸葛玄让诸葛亮等到襄阳投靠了荆州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