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公主和格格有什么区别 两人之间谁的地位更高

古代公主和格格有什么区别 两人之间谁的地位更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912 更新时间:2023/12/26 6:59:01

同样都是皇帝的女儿,格格和公主有何区别,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还珠格格》、《甄嬛传》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古装剧。比如小时候看《还珠格格》,紫薇与小燕子(小燕子与紫薇互换身份)都是金枝玉叶的“格格”,深受乾隆皇帝宠爱。

长大了才知道,紫薇和小燕子都是皇上的女儿,所以才被称之为“格格”。可是《甄嬛传》,还有《大明宫词》等其它历史古装剧里,又将皇帝的女儿叫做“公主”,亲王的女儿则是“郡主”。

电视剧毕竟是影视作品,关于历史细节还有待考究。从历史记载的相关内容来看,同样都是皇帝的女儿,那“格格”和“公主”,二者之间到底有何区别?郡主又是什么身份?三者之间,谁的地位更高呢?

先简单介绍下“格格”的由来。众所周知,清朝统治者爱新觉罗家族乃关外女真族后裔。清朝前身“后金”,还未入关之前,保留着许多少数部族的习俗,其中就体现在称呼上。

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又被称之为“国君”,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为“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而“格格”一词,在满语里有着姑娘和大小姐的意思。

努尔哈赤驾崩后,清太宗皇太极即位,皇太极于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效仿明制,将自己的女儿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其他贵妃所生之女,及皇后养女统称为“和硕公主”。

而“格格”一词得以下放,成为王公贵胄之女的称谓。在不少清朝的古装剧中,出身不凡的女子被下人称呼为“格格”,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清八旗是满族后裔,清朝初年,许多皇家称谓还保留较为浓厚的满族化风格。

从皇太极改“公主”和“格格”称谓开始,亲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女儿都可以称之为“格格”。

只有皇室所生子女,按照其母亲品级的不同,一般会被封为固伦和硕公主。

《清稗类钞》:“亲王之女称郡主,郡王及贝子、贝勒、辅国公之女称县主。然除公主外,虽有郡主、县主资格,如未奉有正式封号者,皆统称格格。大抵称格格者,以次女以下之处子为多。若其长女,未得正式之封号者亦罕。

如此说来,琼瑶阿姨把皇帝的女儿统称为“格格”的说法并不算很准确。至少乾隆时期,紫薇和小燕子应该属于和硕公主的范畴。

当然,“格格”有时候也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比如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的侍女,曾抚养康熙帝),就被称为“苏麻喇额涅(母亲)格格”。

清朝亲王的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位在侧福晋、庶福晋之下。《清史稿》记载,雍正帝孝圣宪皇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其余无正式封号的贵族之女,可称格格。

历史上也有例外,乾隆的第10个女儿(十公主),虽然只是嫔妃所生,但从小深得乾隆的宠爱。乾隆打破常规,将她封为“固伦公主”。这只是单独个例,并不具备太多参考性。

说完了“格格”的由来,再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下“郡主”。“郡主”一词最早诞生于东汉,发展壮大于隋、唐。唐代,太子之女会被封为“郡主”,《唐六典》中就有明确记载。

《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外命妇之制:皇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视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

到了宋代,除了皇太子与亲王的女儿会被封为“郡主”之外,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忠良之后,也可以破例被封为“郡主”。

唐朝覆灭,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宋朝积贫积弱,具有先天的地理劣势,赵家皇帝多用这些虚名拉拢有功之臣。宋朝历史上,有不少边关将领的女儿,都被中央朝廷封为“郡主”。

电视剧《知否》中,有个“平宁郡主”。虽说在历史上,并没有平宁郡主的原型,应该是虚构角色,但这样的角色安排也符合历史的大环境。

到了明朝,“郡主”大多指的是亲王之女。清朝承袭明制,顺治十七年(即公元1660年),顺治皇帝再次明确,亲王之女为和硕格格,“郡主”。世子及郡王之女,称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多罗贝勒之女,称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

如此说来,“郡主”一词始于东汉,发源于唐宋,直至明清,大多是亲王和功臣之后的专属称谓,地位也是非贵即富。

前文我们简单提到,清太宗皇太极把皇帝亲生女儿称为“公主”,“格格”一词从清朝皇室淡出。顺治皇帝福临即位后,为了区分“公主”级别,又对其进行更详细的划分。比如皇后与皇帝所生的女儿,被册封为固伦公主,其他贵妃嫔妃所生之女,被称为和硕公主。

为了联姻需要,或皇帝宠爱某个女儿,有时也会把其他宗室,妃嫔之女进封为固伦公主。这就好比唐朝时期,文成、金城公主本是宗室之女(与皇帝没有多少血缘,属于家族旁支子女)。出于政治联姻需求,将她们破例册封为“公主”,远嫁塞北。

清朝也有这样的先例,前文提到的固伦和孝公主,亦为乾隆最钟爱的第十女,理应被册封为和硕公主。没办法,谁让乾隆将她视为掌上明珠,便破例册封她为固伦和孝公主,下和珅儿子丰绅殷德

整个清朝290多年历史中,除了固伦和孝公主之外,还有清朝末年,咸丰帝的异母弟弟,恭亲王奕訢的长女,也被破例册封为荣寿固伦公主。

除了这两个特例,固伦公主乃皇后所生之女,地位极为尊贵,相当于和硕亲王。和硕公主相当于和硕亲王世子,品级要比固伦公主低。再从字面意思来看,固伦在满语中代表的是国家,而和硕则是地方。

另外,固伦公主的服饰要比和硕公主贵气,固伦公主可以使用金黄色为服饰点缀,二者的朝冠、服饰,都有很大不同。

介绍完了“格格”、“郡主”和“公主”这三个称谓的由来,相信大家应该会对这三者之间,谁的地位更高,有了简单的了解。

直白点来说,“公主”乃皇室近亲所生之女,属于金枝玉叶,“郡主”泛指亲王女儿,“格格”则是在清朝才有的特殊称谓。

只是随着朝代不同,当权者的思想,包括所遵循习俗差异,连带着“郡主”、“公主”、“格格”这三种称谓,形成不同的发展方向。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皇帝和亲王是整个国家最为尊贵的贵胄,所生之女必定和普通人有所区别。因此,统治者们才会人为创造出这些专属称谓,用来彰显皇家地位的尊贵。

“格格”也好,“公主”也罢,都是封建时期的特殊产物,代表着不同时代环境发展与文化模式的多彩。这些虽是封建糟粕,但也成为了华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至于《还珠格格》、《甄嬛传》、《大明宫词》那些古装剧里,对“格格”、“公主”、“郡主”的称谓,也有些混淆视听,不符合历史的相关记载。

所以大家今后看古装剧时,千万不要过分相信剧情。要弄清这些古装剧背后的由来,还是要从正史当中寻找答案。

标签: 公主格格

更多文章

  • 冯道为什么历经十位皇帝都不倒?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冯道,五代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要说一个人身居高位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要说有一个人能够侍奉几代皇帝,那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是人才谁都会重视起来的,但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历经了四个朝代,十位皇帝,按说这没什么,但是每次都能身居高位,委以重任,这就不寻常了。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个人就

  • 不爱天下不爱美人,明熹宗朱由校爱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由校,明朝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奇葩皇帝辈出的朝代,而明熹宗即使在诸多奇葩皇帝当中,都堪称特立独行。不过皇帝的特立独行,对天下百姓来说,往往都是巨大的灾难。明熹宗的性格可能与他的童年有关,他是明神宗的孙子,不过神宗在位时纵情声色,不理朝政,对于自己后代的教育问题更是不在意,加之他本就不喜欢明熹宗的父亲,因此

  • 朱温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刘知俊为什么会背叛朱温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温,刘知俊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知俊和朱温,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王重师死后不久,朱温又想把刘知俊调离他所在的军区;刘知俊当时就告诉朱温,你刚用这样的手段整过王重师,现在又想这样整我吗?朱温说,我对你一直怎么样,你难道不知道吗?刘知俊告诉朱温,如果是在王重师死前,你这样说,我也许会相信,问题是,你杀

  • 先说益州是天府之国又说益州疲弊,诸葛亮为何会有自相矛盾的说法?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出师表》的开篇,诸葛亮向后主刘禅阐明了蜀汉当前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对应的建议,内容如下:先帝创业未半而

  • 曹丕和曹植相比 两人谁更加合适做曹操的继承人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丕,曹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丕和曹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曹操、孙坚、刘备三人可以说是建立三国的奠基人。而进位称帝,争夺天下之时,也有一件不得不考虑的大事,那就是立嗣。刘备与孙坚二人面临的立嗣选择还没有那么激烈,孙坚死时,只有孙策成人,位子自然是留给孙策。

  • 三国时期东吴的两位后将军分别是谁?他们是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贺齐,三国

    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又称为四方将军,是我国古代历史中属于品衔比较高的部队军职,级别从高到低分别是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按照东汉时期的官制,后将军在武将中仅次于大司马、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官职,也即是一个中等偏上的武将官职。在汉末三国时

  • 美艳过人的潘淑妃,是如何争宠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潘淑妃,南北朝

    美艳过人的潘淑妃,是如何争宠的?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有一天,宋文帝刘义隆驾着羊车在后宫巡视,当到达潘淑妃住处时,羊突然跪下来舔地上的土。后来几次都是这样,宋文帝说道:“连羊都会对你的美貌徘徊不前了,何况人呢?”从此独宠潘淑妃。其实并非羊被潘淑妃的美貌所折服,而是潘淑妃耍了个

  • 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能说明他的作战能力一般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羽,三国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当时白马在黄河南岸,它的对面就是军事重镇黎阳,正因如此,白马和黎阳间的渡口作为袁、曹领地的南北通道,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曹操为了不让袁绍占据白马,并想渡河攻

  • 秦始皇在位时有哪些作为?国内为何没有造反现象?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秦朝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他继位后励精图治,完成了六世先祖的遗愿,灭亡了其他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混战的局面,真正实现了大一统。在统一之后,秦始皇依然有着雄心壮志。派蒙恬北击匈奴,让匈奴

  • 范从文是什么身份?他为什么能免死五次?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范从文,明朝

    范从文,明朝官员,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十二世孙(一说十三世孙),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脉相承忠臣骨,刚正报国遇明主。险死还生得福报,积善成德祭先祖。明朝最有名的皇帝莫过于朱元璋了,称帝后的朱元璋便大开杀戒,不少的开国功臣死于他的冤刀之下。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