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姜维是什么样的人?诸葛亮和陈寿又是如何评价他的?

姜维是什么样的人?诸葛亮和陈寿又是如何评价他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295 更新时间:2024/1/2 3:37:40

我们都知道在当时三国时期,群星璀璨,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建兴六年(228),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发动了第一次北伐,并且很快获得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积极响应,震动了整个关中。然而,不久之后镇守街亭的马谡被张郃击破,率领着佯攻部队的赵云、邓芝也遭遇兵败,蜀汉兴复汉室的初次尝试就这样宣告了失败。

不过,蜀汉也并非是无功而返——诸葛亮偶然间发现了姜维这块璞玉。对于未来可期的姜维,诸葛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俨然把他视为了中兴大业绝佳的接班人。然而,此后姜维不但没能带领蜀汉走向富强,还招致了朝野内外许多反对的声音,就连本是蜀汉人的陈寿也在《三国志》当中给了他很低的评价。那么,诸葛亮和陈寿对姜维的评价为何存在着如此巨大的不同,他们二人谁才是对的呢?

据《三国志》记载,刚刚收服姜维后,诸葛亮便写信给蒋琬张裔道:“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从诸葛亮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他对姜维的归顺是感到十分高兴的,其次他也十分认可姜维的能力,认为其是凉州数一数二的人才。

然而,此后姜维一直跟随诸葛亮进行北伐,却始终没有被真正委以重任。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又先后辅佐大将军蒋琬、费祎进行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希望能够用最小的代价提升实力,且削弱曹魏。在这段时期,姜维尽管独自领军的机会大大增加,但还是处处受到严格的限制,不被允许投入过多的力量与曹魏陷入消耗。

延熙十六年(253),费祎遇刺身亡,而几个月后姜维便带领着数万将士踏上了北伐的征途,并一度围困住南安。此后的几年里,姜维不断率军北上,职位也渐渐升到了大将军。在北伐的过程当中,姜维曾经取得过胜利,如大破雍州刺史王经,造成数万敌军伤亡;然而,他也因为军力、实力上的不足而遭遇过兵败,并因此导致了百姓的不满。

景耀六年(263),曹魏派出大军讨伐蜀汉,姜维尽管死守剑阁,但蜀汉后主刘禅还是在邓艾的偷袭下宣布了投降。据《元和郡县志》记载,邓艾的大军在兵临成都城下之前曾于绵竹与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大战过一场,诸葛瞻战死之前,曾经感叹道:“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如果此处的记载是真的,那么就说明连诸葛亮的亲儿子都看不惯姜维,认为自己没能制约好他,是一大罪过。

总之,姜维尽管坚守到了最后,但面对刘禅要求投降的诏书也只得放弃了抵抗。不过,他很快就教唆曹魏大将钟会谋反,打算趁机光复蜀汉,迎回刘禅。可惜的是,姜维与钟会还没来得及正式起事便一同死于了乱军当中,蜀汉复兴的星星之火就此彻底熄灭。

对于姜维,陈寿给出的评价是:“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在这位史官的眼中,姜维的韬略与武勇都并非顶尖,而且他一味追求建功立业,导致了无节制的穷兵黩武和蜀汉国力的虚耗。大肆征伐,再加上缺乏足够的决断能力,终于导致了姜维的殒命。

相比于诸葛亮只有夸赞的评价,陈寿对于姜维甚至可以说更多的是批评和贬损,对于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二人都没有做到真正的客观和真诚。首先来说,诸葛亮对姜维赞赏有加,生前却没有真正委之以重任,即使是临终之前,他都是让杨仪、费祎、姜维三人共同分配撤军的任务。而且,诸葛亮曾秘密上书刘禅道:“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可见尽管姜维在其嘴中那般完美,却并非接班人的第一人选。

我们可以大胆猜想,第一次北伐就遭遇了不利局面的诸葛亮或许是为了提振士气,让众人认为北伐还有很大的成功率才故意夸张了姜维的才能。另一方面,陈寿对姜维的“批评”也似乎别有深意。在姜维的传记中,陈寿以史官身份评价姜维是“粗有文武”,但在给出这一结论前,他却引用了一长段蜀汉秘书令郤正对姜维勤俭节约、处处节制等品质和行为的赞扬,这种记述形式在整部《三国志》中都是相当少见的。因此,有人提出假设认为,陈寿在评论姜维时并没有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说到底,姜维的身份实在是过于复杂——他原本效力于曹魏,后来归顺蜀汉,蜀汉灭亡后,他表面上降于曹魏,其实背地里又在筹备着反叛。从种种行为以及他人对其的评价来看,姜维或许没有诸葛亮口中那么完美无缺,但绝对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优秀将领。当然,陈寿对其的评价也不算太偏颇,只不过确实是稍显严格了些。

标签: 姜维三国

更多文章

  • 唐代诗坛一代英才,王勃为何才高命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勃,唐朝

    “诗杰”——王勃,唐代诗坛一代英才,为何却才高命薄?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了解王勃的人估计都会不禁感叹,王勃才高命薄。今天,我们就来讲述讲述王勃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王勃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家境殷实为他广泛读书提供了物质基础,相传,王勃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六岁时便能吟诗作赋,

  • 北宋亡国奴宋钦宗最后是什么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钦宗,北宋

    北宋亡国奴宋钦宗结局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众所周知,就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宋最后两个皇帝徽宗和钦宗成为金人俘虏,被金人掠到北方,北宋就此灭亡了。至于这两位亡国之君到了北方后,有什么样的遭遇?最后怎么死的?“正史”对这些问题讳莫如深,语焉不详。《宋史》对徽宗只

  • 孙权能和刘备曹操三足鼎立 孙权到底有什么能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孙权

    你真的了解三国孙权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操和刘备都是骁勇善战的明主,孙权能够和两人三足鼎立?孙权到底靠的是什么?孙权应该感谢自己有个好爹、好哥哥,没有孙坚和孙策,孙权顶天了也就是个县令级别的人。读了几本书,管理一方百姓问题不大,让他攻城略地,征战四方,那是真不行。你看看曹

  • 李渊的皇位为什么只有三个人争夺 李渊的其他儿子在做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李渊

    对李渊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渊一共有多少个儿子?面对李渊的皇位,都有资格当太子,为什么只有三个人在争夺?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但是,争夺储位的却只有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个儿子,李渊剩下的十多个儿子都没有参与进来。那么,为什么只是这三个儿子在争夺储位

  • 刘邦对刘盈不喜 刘邦为什么还传位给刘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汉朝

    还不了解:刘邦和刘盈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对刘盈不喜,刘邦为什么还传位给刘盈?刘盈真的是无能之人吗?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后,时年38岁的刘邦在丰沛举兵响应,两年灭秦,四年灭楚,在45岁左右的时候,建立大汉王朝,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当上皇帝

  • 雍正即位后,他母亲为什么不想当皇太后?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清朝

    为什么雍正即位后,他母亲不想当皇太后?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最早的例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郑庄公和其母武姜,武姜生郑庄公的时候难产,因此很不喜欢这个儿子,反而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幼子共叔段身上。武姜在郑武公生前多次要求换太子,但最终郑庄公还是成为郑国的国君,武姜又开始为共叔段筹

  • 此女嫁给仇人,最后却生下开国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清朝

    此女嫁给仇人,还生下开国皇帝,最后结局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当时,孟古哲哲只有七岁,看上去很年轻,无法嫁给努尔哈赤,于是杨吉砮让孟古哲哲先与努尔哈赤定亲。六年后,孟古哲哲成长为一个年轻可爱的女孩。这一年,努尔哈赤二十九岁,双方的婚姻如期举行。就这样,孟古哲哲含泪嫁给仇人

  • 豫嫔:因打骂宫女被降级,最后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豫嫔,清朝

    一妃子因虐待宫女而受到降级处分,她就是道光后宫的豫嫔。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豫嫔是一名来自内务府正白旗的包衣女子,姓尚佳氏,据豫嫔家族谱牒显示,她的高祖名为尚志杰,曾做过内务府总管,而且,豫嫔的曾祖母乌雅氏还是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的侄孙女,从当时来看,这豫嫔家族也不是一般人家。

  • 清朝最大年龄入宫的妃子:豫妃生平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豫妃,清朝

    清朝历史上最大龄入宫的妃子是豫妃,年龄是30岁。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豫妃博尔济吉特氏生于雍正七年,父亲名为寨桑根敦。关于豫妃的来历,《清高宗实录》中记载:“据舒明等奏噶勒杂特宰桑根敦、得木齐巴图孟克率所属九十余户投诚等语根敦等被乌梁海等劫掠。率属来归。”这份史料中记载了豫妃

  • 唐朝皇帝李亨,一生改过五次名字是怎么一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亨,唐朝

    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他是唐朝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这个倒不是唐肃宗李亨的问题,因为这是唐玄宗为他改的,而为其改名的原因则是要提拔他,也就是李亨每升官一次,就会被改一次名。话说回来,似乎唐朝的皇帝有一种改名癖,唐朝20位皇帝之中(不含武则天和少帝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