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石介:北宋学者、思想家,一生善于教育

石介:北宋学者、思想家,一生善于教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08 更新时间:2023/12/29 15:18:52

石介(1005-1045年),字守道,小字公操,兖州奉符县人,北宋学者、思想家、理学先驱,“泰山学派”创始人,号称徂徕先生,与孙复、胡瑗并称“宋初三先生”,太常博士石丙的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天圣八年进士,出任郓州观察推官,历任调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御史台主簿,出曾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濮州通判。庆历五年,去世,时年四十一岁。

石介一生善于教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经》、《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人物生平

石介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生。故里在今泰安市徂徕镇桥沟村。石氏家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至石介时,家族日益繁茂,至其父辈已十六院。据欧阳修《徂徕先生墓志铭》,石介“世为农家”,父亲石丙,“专三家《春秋》之学”,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御前擢第,仕至太子中舍”,官至太常博士。石介少时所受的教育已不可考,但精通三家《春秋》学的父亲对其以后的治学方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由于石氏是个合族聚居的封建大家庭。他为照顾家业,“乃泣别庭闱,远来田园,学老圃老农之事”(《徂徕石先生文集》卷十七)培养了石介自立和体恤他人的优良品质。

天圣五年(1027年),石介“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二十三岁,在应天府读书求学于范仲淹。当时,晏殊知应天府,重视兴学育人,且适逢范仲淹因母丧居于家,晏殊延请为应天府书院掌学。石介于此时来到应天府,跟从范仲淹学习,受其教育和影响颇深,这为他此后能够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得中进士、成为北宋初年重要的思想家奠定了良好的学识基础。并因为有这一段从学范仲淹的经历,石介在心里把范氏当成自己的道德和学问之师与益友、同道。由于范仲淹的声誉,四方青年都纷纷慕名而来,一时出了许多人才。所以到了庆历新政时,他们都成了范仲淹改革的积极支持者。

青年时代的石介笃志好学,清苦自甘。“寓学于南都,其固穷学,世无比者”。 王渎听说他贫穷,便把会客时的美餐送给石介,石介说:“早食膏粱,暮厌粗粝,这是人之常情。你赠送的美餐,我不敢受”,宁可贫食粗粝,以继苦学。

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石介游历河朔。满怀激烈心情作《过魏东郊》诗一首,对柳开极度追慕之情溢于言表。至誉为“事业过皋夔,才能堪相辅”。

天圣八年(1030年),石介二十六岁,“进士及第”授将仕郎、郓州观察推官。

景祐元年(1034年)郓州秩满,调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通过士建中介绍,石介与孙复一见如故,景祐二年(1035年)冬,石介为其筑室泰山之麓,创建泰山书院。此后两人成为亦师亦友同道人。是年冬,杜衍推荐,石介辟为御史台主簿,旋以上书“以赦书不当求五代及诸伪国后”为借口,罢而不召。实际原因是新帐老账一起算。石介性格耿直,敢言直谏,“指切当时,是是非非,毫无顾忌”,仁宗皇帝赵祯少年登基,不免好色,而又自尊心极强。石介指责皇帝“废郭皇后,宠幸尚美人”“渐有失德”“妇人朋淫宫内,饮酒无时节”。石介被罢,当此原因。

宝元元年(1038年),石介南京秩满,以父年老(父亲石丙已七十岁),代父远官,遂任嘉州军事判官,是夏入蜀,一路上写了大量的即景咏怀诗歌。到任才一月,因母亡,即归家奔丧。“垢面跣足”,“躬耕徂徕山下”。石介身在徂徕,心忧西北边事,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忧虑心情。

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石丙亡故。居父母丧期间,石介在徂徕山长春岭建“徂徕书院”开馆授徒,以《易》教授诸生。

庆历二年(1042年)夏,石介服除。因杜衍再次推荐被召国子监直讲。于是太学大兴,生徒由原来二三十人骤增至数千人,“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徂徕先生墓志铭》欧阳修)。古文运动在国家最高讲席蓬勃开展起来。

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起用范仲淹、富弼、欧阳修、杜衍等人皆任高官要职。四人以天下国家为重,日夜谋虑,思致太平,范仲淹提出“明黜徙、抑挠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政事的法令,这就是“庆历新政”。石介对此欣喜若狂,精神振奋,认为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曰:“此盛事也,歌颂吾职,其可已乎!”赋《庆历圣德颂》,赞革新派,贬保守派,指责反对革新的夏竦等人为大奸。石介的行为使夏竦等人深深衔恨在心,自此成为死敌。颂刚脱稿,孙复就对石介说:“子祸始于此矣!”

庆历四年(1044年)三月二十日,石介因韩琦荐之“直集贤院”。夏竦为解切齿之恨,便从石介开刀,进一步打击革新派,他命家中女奴摹仿石介笔迹,伪造了一封石介给富弼的信,内容是革新派计划废掉仁宗另立新君。范仲淹等人有理也说不清,只好请求外放,变法遂告失败。

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等人被保守派诬陷搞“朋党”活动,革新派相继罢职,石介也在“朋党”之列,成了众矢之的,外放到濮州(今山东鄄城县北)任通判,未到任所旋即于庆历五年(1045年)七月病卒于家,终年四十一岁。

石介死后,夏竦等人并未甘休,欲置革新派于死地。当时,徐州孔直温谋反,败露后被抄家,石介过去与孔直温的来往书信也被查抄出来。夏竦借此大作文章,向仁宗说石介其实没有死,被富弼派往契丹借兵去了,富弼做内应。这一招确实狠毒至极,宋仁宗便派官员去发棺验尸,庆历五年(1045)十一月和庆历七年(1047)六月两次下令核查存亡实况,知兖州杜衍、提点京东刑狱吕居简和龚鼎臣具保,幸免发棺。欧阳修对此义愤填膺,在庆历六年(1046)写下了一首三百五十字的五言长诗《重读徂徕集》,诗中写道:“我欲哭石子,夜开徂徕编。开编未及读,涕泗已涟涟。 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 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 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下纾冥冥忿,仰叫昭昭天。 书于苍翠石,立彼崔嵬巅。”

石介去世不久,乡人为他和孙复建“鲁两先生祠”以示敬仰之情。

标签: 石介北宋

更多文章

  • 魏征去世之后,李世民都做了什么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唐朝

    魏征被李世民称赞为自己的一面镜子,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魏征活着的时候,唐玄宗对魏征非常信任和尊敬,多次给予他丰厚的奖励和高度的赞扬。其实,魏征活着的时候,照一般的情形来看,李世民对他应该很不好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魏征本来是李建成的首席谋士,曾多次建议李建成打击

  • 夷陵之战麋芳为何要选择投降东吴?之后是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麋芳,三国

    夷陵之战麋芳为何要选择投降东吴?之后是什么结局?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糜芳的先辈都时代为商,也因为这个原因糜芳的财产也是极为丰厚的,在早年间糜芳与哥哥糜竺都在徐州牧陶谦手下任职。兴平元年陶谦病逝,刘备被迎接做太守,刘备不敢接受。在陈登、孔融的再三劝说下,刘备遂领

  • 真实的薛仁贵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功绩?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薛仁贵,唐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提及唐朝初年著名将领,薛仁贵绝对有着一席之地,那么真实的薛仁贵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功绩?生于名门望族,长于贫寒,侍奉两代君王屡立功唐朝初年名将薛仁贵原是名门望族世家子弟,他出身的家族是河东薛氏,薛家从南北朝时期到隋朝都是名人

  • 为何说曹丕是个心胸狭隘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曹丕,三国

    曹丕是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比起他父亲曹操来说,不管是在文韬武略上,还是在用人和气度上,都差远了,曹丕心胸狭窄,除了害死五子良将于禁,还害死了哪位大将?先看曹丕害死于禁的经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禁在襄樊战役中,被

  • 朱元璋如果换成崇祯的话 朱元璋能解决明朝末年问题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崇祯

    把朱元璋换成崇祯皇帝,他能彻底解决内忧外患,实现复兴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到一路上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其展现出来的魄力和眼光,是很多人都无法匹及的,而提到大明朝的覆灭,也会有不少人十分心疼崇祯皇帝,但是也有不少人说,如果朱元璋换成崇祯皇帝的话

  • 司马懿既然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要选择撤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懿,空城计

    对司马懿明明识破了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小说《三国演义》描述司马懿是一个城府颇深的奸臣,正史《三国志》中描述司马懿是一个老谋深算,为曹魏鞠躬尽瘁的权臣。不论对司马懿的描述是好是坏,他们都表现了司马懿的不属于诸葛亮的强大智慧。《三国演义》

  • 荀彧作为汉朝最后一位忠臣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荀彧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荀彧,曹操

    对荀彧是汉朝最后1位忠臣,曹操为什么要杀害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次早朝上,曹操提出:要晋爵魏王。群臣一片沉默,献帝看向鸦雀无声的朝堂,内心一片冰凉。荀彧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走出来,面向同僚骂道:“衮衮诸公,汉臣,一片枯木败草,无一骨节矣!”当着文武百官,

  • 在古代官员退休之后都会去哪?为何选择回到家乡?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告老还乡,明朝

    告老还乡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退休制度。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如果这个官员是地方官,退休后回自己的老家生活。这一点,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直在京城当官的人,退休以后,他们也要回自己的故乡,这一点我们就不太理解了。为什么说不理解呢?其一,退休京官的妻子儿女在京城

  • 马超追随刘备之后 马超为何没有得到重用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超,刘备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为何马超追随刘备之后,却是位高无权、重而不用。马超绝对是三国时期一等一的顶级武将,曾在潼关把曹操杀的丢盔弃甲,先后和许褚、张飞大战不分胜负,麾下的西凉铁骑也是横扫四方。后来追随刘备并列五虎将之一,但自此之后马超好像没什么存在感了,很少有带兵厮杀的记录,身为五

  •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世民,李广

    李世民和杨广有血缘关系吗?为什么李世民不肯传位给杨妃子李恪?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和杨广,是表叔侄的关系。当时有个世家姓独孤,有两个出色的女儿,一个嫁给了李家,一个嫁给了杨家。杨家的这个生了儿子叫杨广,谥号隋炀帝;李家的这个有个孙子叫李世民